正文 第35章甘露之變(2 / 2)

在憲宗元和年間,仇士良多次擔任內外五坊使(這職位相當於到民間為皇帝搜刮錢財),仇士良所到的地方,都要官吏提供巨額餉銀,苦不堪言的地方官,甚至將之比作強盜。

文宗即位以後,曾想誅殺宦官,但是苦於手中無權,就想借助朝臣李訓等人之力殺死仇士良等人,仇士良發覺這事後,不僅殺死了李訓鄭注等人,還控製了文宗,這次事件中,無數的朝廷重臣舉家被仇士良為首的宦官集團滅門,這就是有名的甘露之變。

當一個國家的國君對一名宦官束手無策,甚至需要借助並無多大實力的一小蕞“忠臣”來誅殺權臣的時候,隻能說明這整個國家都已經失控,同時也可以說明宦官的危害之大。

宰相李訓在甘露之變中死後,另一名宰相李石輔政,李石同樣是一名極有風骨之人,他數次在朝廷中和仇士良辯論朝事,仇士良辯不過,惱羞成怒之下,就派刺客去刺殺李石,李石死裏逃生之後,不敢繼續在朝中為官,便辭去了宰相之位。自此,仇士良更加蠻橫。

因為仇士良的擅權,文宗形同傀儡,麵對日漸衰落的國事,有心無力。

仇士良忌恨文宗,想籌劃廢除文宗,有一回,翰林學士崔慎由值班,半夜的時候,有太監就召他到密殿議事,崔慎由到了之後,隻見仇士良等人都在堂上坐著,帷帳將周圍這的嚴嚴實實。

仇士良對崔慎由說:“陛下生病依舊,加上當上天子以後,政令荒廢。現在皇太後叫我等改立嗣君繼任陛下的位子,你是大學士,希望你能幫我等起草詔書。”

崔慎由聞言大驚失色,說:“當今陛下聖明,天下皆知,怎麼能說是荒廢政事?我家親族上千,是寧死也不敢參與這滅族之事的。”

仇士良默不作聲,許久之後,打開後門,將崔慎由帶到一個小殿之中,文宗獨自在裏麵呆著,仇士良等人當著文宗的麵,指責其果實,文宗默然低頭,無話可說。仇士良最後指著文宗說:“今日若不是因為崔學士,你就再也沒機會坐到這個位子了。”

開成四年(公元839年),文帝偶染風寒,或許是心中淒寒,想找人說話,就問左右,今天當班的大學士是誰。隨從說:“是周墀。”

文宗於是召見周墀,問他:“你和我說說,我和以前的哪位君主比較像?”

周墀跪著說:“我才能低下,不足以評判,但是我聽很多人都說陛下聲名可比堯舜。”

文宗苦笑這說:“我豈敢和堯舜相比,我想問問,我和周赧王、漢獻帝他們之間,是否可以相比?”

周墀被文宗的話嚇著,忙說:“陛下聖明,不敢說比周朝的成王、康王,漢朝的文帝和景帝賢能,但不至於和兩個亡國之君相比。”

文宗說:“周赧王、漢獻帝他們不過是受限於朝廷之外的藩鎮勢力,現在的我,卻要收家奴的控製,比之周赧王、漢獻帝他們還不如。”

說完之後,文宗有感而泣,周墀也跟著伏地,淚流不止。此後,心灰意懶的文宗不再上朝,沒多久就鬱鬱而終。

文宗重病的時候,仇士良想改立太子,但是當時的宰相李玨和楊嗣複不同意,仇士良居然發偽詔,將穆宗的第五個兒子穎王瀍立為皇太弟,對於這件事情,文宗看在眼裏,但是毫無辦法。後來穎王即位,是為武宗,仇士良就叫建議武宗殺掉前太子李成美和暗王李溶以及此前想為兒子安王爭取太子之位的楊賢妃。武宗同意後,這三人都被殺死。沒多久,仇士良找機會罷免了宰相李玨和楊嗣複。

會昌三年(公元823),掌權二十多年的仇士良告老辭職,當時,所有的宦官都去相送,走前,仇士良對一眾宦官說:“各位都是侍奉天子的人,可願意聽我一言?”

眾宦官表示洗耳恭聽,仇士良於是說道:“天子,一旦閑下來了,就會去看書,就會見大臣,就會接納大臣的勸諫,他就會因此為國事思慮極多,並因此減少出遊娛樂之事,這樣,我們就得到寵幸的機會就少了,權位也會變輕。故而,我們應該不讓天子有閑暇,要讓他一直玩樂。我建議諸位不忘收集珍寶,多養鷹馬等,以聲色犬馬眯會天子之心。這樣,他就會對治國之術不再上心,不會去關注外界的情況。如此,大事自然由我等裁決,天子賜予的恩澤和權位還怕不夠?”

眾太監歎服。正是因為仇士良別有用心的將皇帝往歪處勸導,以至於在其掌權期間的憲宗後期、穆宗、敬宗先後都荒乎政事,終日癡迷於聲色犬馬之中,唐朝的衰落變得無可挽回。

從仇士良的典例中,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國家的衰敗,往往離不開奸臣弄權,要想政治清明,就應當遠離奸佞,親近賢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