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章白居易直言進諫(2 / 2)

曾經有一人被囚禁在牢中經曆了三次大赦但卻沒有被釋放。居易多次上奏說:“父死而拘摯其子,丈夫關押時間太久妻子會再嫁。還債沒完沒了,關押也沒個限期,請聖上一切都豁免。”於是憲宗聽從了白居易的話,將那個人釋放了。

像這樣重大的奏請有十多次,這樣白居易也逐漸名聲在外,就連百姓們聽到白居易的名字,都會說他是個難得的好官。

白居易寫的文章精煉貼切,不過他最善於的還是寫詩。起初的時候,經常拿詩來諷刺現實,或詠歎人生的得失,後來寫的詩多了,有數千首之多,並且盡都通俗易懂,被當時的文人名士爭相傳誦。朝鮮的外商如果得到一首白居易的詩獻給他們的宰相,一首詩可以換一塊金子,遇到有假冒的,總是被他們的宰相一眼就看出來。

白居易死於公元846年。他去世時,朝中宰相白敏中請求白居易賜封諡號,唐武宗追諡為“文”,他的諡號也代表了時人對他文學成就的肯定。

白居易身為文人,但是關心政事,直言進諫不惜觸怒龍顏,他的行為是值得我們後人學習的。

晚唐詩人小李杜

盛唐時期,詩人輩出,如同一顆顆繁星閃爍在天空。但是到了晚唐時期,詩歌文化有著大不如前的趨勢,逐漸開始走向衰落。但是這個時候,兩顆耀眼的明星橫空而起,將唐詩又推向了又一個高峰。他們就是晚唐最著名的詩人:李商隱和杜牧。後人把他們稱為小李杜。

李商隱,字義山,祖籍是懷州河內人。傳說他是英國公李世績的後代。

當時朝廷中牛李兩黨把持朝政,掌握官員任免大權,牛黨要員令狐楚駐守河陽的時候,非常欣賞李商隱的文采,讓他和自己的兒子多多來往。令狐楚陸續調任至天平、宣武兩地,都上書讓李商隱做為巡官。每年都給路費讓他跟隨去上計簿。

開成二年的時候,高鍇主持貢舉。令狐楚和高鍇關係一向不錯,在高鍇麵前對李商隱大加讚賞,因此高鍇選李商隱為進士,擔任弘農尉一職。後來李商隱免去了一個死囚的死罪,卻因為這個得罪了觀察使孫簡,孫簡準備免去李商隱的官職。恰逢此時姚合來接替孫簡擔任觀察使。於是李商隱得以繼續任職。

再後來,令狐楚因病去世,李黨的王茂元同樣被李商隱的才華所折服,邀請李商隱來涇州擔任自己的幕僚,更誇張的是,又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李商隱。正是這場婚姻把李商隱卷入了牛李黨爭的政治漩渦中。李商隱和牛李兩黨都有所牽連,這卻引起了兩黨對他都十分不滿,認為他怪誕輕浮品行不端,從而對他進行打壓和排斥。

李商隱從此在牛李兩黨的夾縫中生存,一生官場鬱鬱不得誌,心中的抱負始終無法實現。顛沛流離的李商隱,最後客死滎陽。

杜牧,字牧之。擅長寫詩寫文。寫的七言絕句尤其著名。文章也很有名,他寫的《阿房宮賦》為後世所傳誦。

年輕的時候,杜牧性格耿直,極有氣節,敢於直說國家的失誤,擅於剖析時政,但是和李商隱一樣,杜牧生逢黨爭亂世,同樣有一身文人風骨的杜牧,無法適應官場黨爭中的爾虞我詐,始終沒法升遷,盡管他極有抱負,政治上也極有見解。

一生都鬱鬱不得誌的杜牧,死前做了個夢,夢裏有人告訴他:“你的名字本應叫華。”又在夢中寫了幾個字“皎皎白駒”,其後,又寫道:“過隙也。”沒多久,飯甑(古人煮飯用的炊具)破裂,杜牧喃喃自語:“這是不祥之兆。”於是,燒盡自己所有文章,並給自己寫下墓誌銘。

杜牧才華橫溢,尤工於寫詩,他的詩歌或風格豪邁,或精致感人,無不膾炙人口,當時人稱他為“小杜”,以區別杜甫。

李商隱杜牧一生動蕩不安,但是他們沒有向命運低頭,從這個故事裏我們可以懂得,不管命運使我們跌倒多少次我們都該站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