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靜是一種修養。修養好的人,就能自覺地克己和律己。受挫折時,不至於唉聲歎氣;獲得獎賞時,不至於忘乎所以;有錢有權時,不至於趾高氣揚;待人處世時,不至於浮躁輕狂。
冷靜也是自身的一種力量。冷靜並非軟弱,也不是故作姿態,不是膽小鬼,而是審時度勢,不輕佻,不張狂。
頭腦冷靜而又有禮節的人,顯得既有風度又有力量,諸葛亮憑借冷靜和智慧六出祁山,七擒孟獲,決勝於千裏之外;越王勾踐沒有意氣用事,臥薪嚐膽,終於滅了強吳,報仇雪恨,成就霸業。
衝動則不同。衝動往往使人釀成錯誤,後悔莫及。
某日深夜12點多,在繁華熱鬧的某市區大南路上,一輛寶馬越野車從國際大酒店門口飛馳而來,它撞壞了一輛正常行駛的出租車後,又直向路邊行走的一個人衝去,車子頂著那人直接衝進了旁邊的招商銀行,被撞的人當場氣絕身亡,慘不忍睹。
據警方調查,駕駛寶馬越野車的人姓夏,浙江某市人,是一名30歲的私企老板。那輛價值100多萬元的寶馬越野車是這個月初才上的牌照。被故意撞死的人叫謝某,剛滿30歲,也是浙江人,沒有固定工作。
兩名30歲的年輕人在此之前並不認識,就是因為瑣事發生口角,在酒店門前扭打起來,夏某處於下風。出於報複,夏某打開寶馬車門,拿出一把刀準備砍向對方。謝某迅速躲過,而夏某一時衝動,怒從心起,竟然跳上汽車,以寶馬越野車作為殺人工具,加足馬力,實施了罪惡行為……
30歲的年齡,正是人生風華正茂、大有作為的最佳時期,然而因為衝動,毀了自己,也毀掉了別人的寶貴的人生。
現實生活中充滿了各種機會,個人發展有了相當的自由,這一切成功地激起了人們的成就欲望和積極性,很多人都希望自己有一番大的作為。但是,機會與自由並不意味著成功,每一個機會,事實上都是一種挑戰。同時,學會選擇一種機會,必須以放棄另外一些機會為代價。雖然社會為個體的發展,提供了多種多樣的可能性,但具體到每一個人的身上時,其發展的可能性是很有限的,這就需要我們正確地理解、選擇和把握機會。但是,卻有不少人並不理解機會的真實含義,他們什麼都想要,卻對什麼都不做踏實的準備,同時還表現出強烈的投機心理。
可惜的是,一些投機者在受挫之後,並不吸取教訓,不反省自己的失誤,不去彌補自己見識、能力和毅力上的不足,而是表現得心煩意亂,繼續在精彩與無奈的循環中掙紮,抑或憤憤不平、抱怨社會的不公平與命運的不濟。甚至還有些人以一種“輸紅眼”的麵目出現,破罐破摔。
當然,現代的“煩人”並不都是投機者。所謂的“煩”是一種現代文明病,是抒情的思想、浪漫的夢幻、溫和的心境被無情的、變化的現實打碎之後,而產生的一種憤世嫉俗、走投無路的情緒狀態。這種人無法控製自我,心緒不寧,因而難以成事。
而無論做什麼事,心煩意亂之下必定很難有所作為。因此,為了不煩,我們還得“耐煩”一些,靜下心來,正確地認識自己,冷靜地把握機會,以長遠的眼光選擇適合自己的目標和道路。也隻有如此,我們才能踏踏實實地做好每一件事,成就自己的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