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茶馬古道上的一處客棧,從窗台抬眼望去,看見一叢碧綠的柳樹,枝葉密密地簇擁著懸垂著。那色彩,那生動,那隨意,那閑適,一下子觸動了天真。這“天真”二字,人們多用在兒童身上,若用在上了點年紀的人身上,就有了取笑好玩的意思。其實,這是一句禪語,是說人的本真之性。還有“活潑”一說,也是禪語,是說人有靈動之性。
這些表征人與生俱來的真性情的說辭,現在都被人們弄成了小孩兒的專用詞。這說明大人們的本真之性和靈動之性已經難尋蹤跡了,應了柳宗元的“千山鳥飛絕”。這又同樣是一句禪語和詩語的混合,可以用來說明我們的許多天真和靈性,深層的靈魂深處的真東西,已經像千山的飛鳥那樣一去不複返了。
在窗外看見了一叢柳枝,萌發了一點靈性,啟迪了一絲天真,也算是難得的禪機,也算是生活中平添了點滴“意境”,這又是一句禪語。有意境便是好詞句,這沒人懷疑,但有意境才是好日子,就並非隨時都意識得到。
我見著這窗外的柳,有感覺,也天真了幾句,自認為帶點禪味——“窗外有柳,胸中有詩”。有點禪詩“春有百花秋有月,便是人間好時節”的意思。我並不因為自己的感悟不如禪詩,就甘拜下風,埋抑了這句心裏話。且無論它像不像詩,隻要是自己想說的話,自己想聽的話,又無涉他人,就好。否則,就失卻了天真。
現今的人,可能並不一定缺錢缺車,缺好吃好喝,但往往會缺天真的說話,活潑的說話。說話之前,先將上下左右的臉色看了一個遍,待要想說那真心話時,已經想不起來了。抑或先將印在紙張上的話複印在腦子裏,待要說出口時,都成印刷體了。因之,許多話就是故意說給別人聽的,不是說給自己聽的。而人,作為一種最有靈性的生物,說話給自己聽,乃是最低的心靈需要,也是最高的人生境界。這是不能異化的。對此,東坡的禪詩又有分說:“不識廬山真麵目,隻緣身在此山中。”
窗外有柳
遠山有雪
藍天有雲
小溪有魚
池塘有蛙
窗外有柳
竹林有風
樹上有鳥
天上有星
窗外有柳
杯中有茶
手中有筆
胸中有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