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馬古道上,春花盡馥鬱。此文,在橘柚之香裏寫就。炎熱了兩天,今夜,“江風引雨入舟涼”。
雲頂山上望沱江
四川省之所以得名,常見的說法是因為四條江河。一是岷江,二是嘉陵江,三是沱江,四是金沙江。一言以蔽之,都是上遊長江。雲頂山在沱江畔的四川金堂縣趙鎮,因為千百年來的“雲頂日出”勝景而得名。登上雲頂山俯瞰沱江,江流九曲,水勢宏偉,森林蔥鬱,氣象萬千。雲頂山下的一段沱江,又稱“沱江小三峽”,峽長10公裏,兩岸綠峰對峙,江水澄淨。近日白露時節,我們來到這裏,隻見夏秋之交,水色清明,垂柳沿岸,細竹橫斜,漁船悠遊,白網輕揚,鷗鷺信步,蒲葦飛花。
此時此景,無論是從鋼筋水泥叢林裏鑽出來透氣的人,還是天涯淪落人,最適合唱的一首歌,莫過於鄧麗君的那首《在水一方》:
綠草蒼蒼,白霧茫茫,
有位佳人,在水一方。
綠草萋萋,白霧迷離,
有位佳人,靠水而居。
我願逆流而上,
依偎在她身旁。
無奈前有險灘,
道路又遠又長。
這是一首愛情歌曲,唱歌的歌神鄧麗君一直在逆流而上地追尋,追尋到了天涯的泰國清邁,也一直沒有獲得愛情,不幸出師未捷,紅顏凋零,令人惋惜。我在台北鄧麗君墓地去過,雖然陽明山上隻留下衣冠塚,人們對她的懷念是永久的。我當時的感受是“喚醒蒼生十億夢,難留愛痕在人間”。可能曆史就是這樣,無論在茶馬古道上還是在任何地方。
現在我佇立在沱江之畔,楊柳岸曉風拂麵,遙望在水一方,我想鄧麗君其實不用遠去異國他鄉追愛、醉夢、招魂,當年的她,如果真有機會,來到這養育了中華民族幾千年的長江之濱,輕輕地哼唱一首《在水一方》,與心愛的人牽手同上蘭舟,驚起一片鷗鷺,她的愛情和命運可能會是另外一種境界。
“蜀江水碧蜀山青”,人在沱江小三峽,自會佩服偉大的白居易留下的這七個字。渡船在碧色沱江水麵穿行,白鷺遠遠近近地飛過來好奇地探頭探腦。極目遠望,高大的四川紅岩絕壁雄立千仞,斷層疊疊,仿佛巨人的肌膚紋理,撼人心魄。碩大蒼翠的柏樹樹冠,綠煙揚塵,蔽人眼目。夾束河道的兩山將綠色地毯一直鋪向天邊,連接著淡藍的天幕,再牽手悠悠的白雲。太陽用它萬丈的巨手,不時地輕輕撩動著這一切,就像一位新娘,輕盈淺笑地撩動著自己的婚紗。我知道,這一條靈動的綠帶,經過長江一直牽到太平洋。這正是古人詩中的“湛湛長江去”,“春氣感我心”。
一筆難寫兩個“沱”字。中國茶當中的“沱茶”,但凡喝茶的人都熟悉。但是這“沱茶”的來曆,知道的人不一定很多,說法也各自有異。其中一種說法和四川的沱江有關。雲南大理是茶馬古道和早期的古代南絲綢之路“蜀身毒道”上的一個茶葉集散地。據徐霞客《滇遊日記》記錄,過元宵節時僧侶邀請他品茶:“宏辦諸長老邀過西樓觀燈……樓下采青鬆毛鋪籍為茵席,去桌跌坐,前各設盒果,注茶為玩,初清茶、中鹽茶。”至今,在大理民間,每逢年過節、生辰壽誕、男婚女嫁、賓客臨門,人們均要以傳統飲茶方式款待“三道茶”。大理的“沱茶”,有一種說法是古代大量地將這種茶運往四川沱江,經長江輸往中國各地,由此有了“沱江水,大理茶”之說。上千年過去了,由於中國茶文化精深,茶曆史悠久,沱茶起源的解釋,難有定論。不過還是有資料證明沱江經過水道連接四川宜賓,宜賓與雲南接壤,沱江與茶的關係,與茶馬古道的關係是可以肯定的。
“沱江小三峽”之濱的雲頂山,是中國著名的古戰場之一,地處龍泉山脈中段,上有慈雲寺,始建於南朝齊梁。在中國曆史上,雲頂山為宋末八大山城軍事防禦體係之一,是著名的抗元城堡遺址。雲頂山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南宋在此築城,宋元戰爭中,曆經多次血戰,堅守15年,終因糧盡而失陷。現存城門8座及炮台、軍營、天池、水井、崗亭、水軍碼頭等軍事遺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