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汶川美景成追憶(1 / 3)

汶川,是5·12地震的震央。汶川,是岷江河穀的明珠。汶川有茂密的森林,汶川有綠茵的草甸,汶川有蜿蜒的岷江,汶川有怒吼的風口,汶川有滾燙的地泉,汶川有蕭蕭的箭竹,汶川有憨態的熊貓。汶川,是人類遷移,尋找家園的樂土。

汶川是灌鬆茶馬古道的一段,又稱“茂鬆”茶馬古道。它從灌縣(都江堰)至汶川向西,沿雜穀腦河到鬆潘、馬爾康,再經若爾蓋草原進入甘南,也有一條茶馬古道進入小金、丹巴、藏北。沿岷江兩岸的崎嶇鳥道,羌碉古堡之間,飛石墜江,猛獸盤桓,無窮無盡的馬幫,依傍崖壁,銜枚疾行,鈴鐺搖響,馱著一包包蜀竹包裹的蜀茶、蜀錦從這裏走向藏區,又從那裏運回馬匹、香料、珠寶、銀器等。明朝大作家湯顯祖在《茶馬》詩中寫道:“黑茶一何美,羌馬一何殊。”“羌馬與黃茶,胡馬求金珠。”這裏的“羌馬”,就是指的汶川羌族的馬;這黃茶,就是蜀茶。史書記載,灌縣(都江堰)的磚茶,特別受到藏族地區人民的歡迎,因為用它熬製的酥油茶,香氣濃厚,可口誘人。

汶川,是我沿著茶馬古道多次采訪,依依留戀的地方。今天將我在大地震之前對汶川的美麗印象告訴你們,雖然汶川美景已經成為永遠的痛楚追憶。讓我們共同記住在中國西南的茶馬古道上,曾經有過這樣的一片壯麗山川,錦繡家園。

2008年5月12日,大地震悍然從地球硬盤上抹去了地球芯片記憶了上億年的汶川。但是我保留了地震抹不去的美麗證據。這是地震之後的空穀回音。美麗,因為消失而更加美麗。山嶽,因為破碎而更加挺拔。河流,因為扭曲而更加奔放。人類,因為毀滅而更加凝聚。

但願我眼睛的觀察和我用文字攝下的小品鏡頭,能夠使你領略到我們共同的、曾經的——

汶川。

中國山河:消失的已經永逝,留存的但願永愛!

神女之殤

這是汶川大地震中央地區一座無名的貌似仙女的山峰。在大地神情恬靜之時,用億萬年養育了自己美麗的女兒。

當時在采訪途中,神女的風采吸引我停車駐足瞻仰其風采。淡淡的霧靄中,神女一般柔媚豐腴的大山,身高萬丈的女神的一雙豐乳隱約可見。

宋玉流傳千古的美文,一定是有原形的。曹植筆下的洛神,也絕非杜撰,隻是一般人無緣見識而已。

此地在汶川到臥龍的途中,距離映秀大約20公裏。地震之後的破碎、頹廢、毀滅,大家從5·12之後的報道中可以想見,汶川神女秀發斑禿,衣衫淩亂,肌膚裸露,是為之殤。

汶川箭竹

汶川的映秀鎮至臥龍大熊貓自然保護區40多公裏之間,有著大片這樣的大熊貓的莊稼地,一年四季常青,這就是箭竹。

地球活化石——大熊貓就靠吃這種細嫩的竹子生活。

臥龍還有豐富的水源,這裏的水幹淨、清冽,奔騰不息,水質超過了所有的人類飲用水。

汶川是大熊貓最大的種群基地,中國大熊貓研究中心就坐落在汶川的臥龍自然保護特區。汶川的大熊貓是吃生態食品,喝礦泉水長大的。中國送到香港、台灣地區以及國外的大熊貓,都是從臥龍故鄉出發的。

汶川地震後,臥龍的一切都已麵目全非,生態環境受到嚴重破壞,許多大熊貓被轉移到四川雅安碧峰峽等地。每當看見此地山河破碎,物是人非,情不自禁,扼腕歎息。

靜雅湖波

這裏是汶川臥龍野生大熊貓出沒喝水的地方,碧綠而靜謐,四周柳垂湖麵,竹映藍天,與傳說中神仙居住的瑤池沒有兩樣。

靜謐、安寧、神秘、深邃,難怪汶川是養育世界級寶貝的地方。2008年5月12日,山搖地動之後,岷江巨浪滔天,河湖改道,樹木肅殺,美境頓消,我輩唯有仰天長嘯。重建家園易,重建自然環境難。地球芯片的詩意被消磁失憶,是一種慘痛的難複之劫。

幸好,還有美麗的追憶,哪怕在我的文字裏,哪怕在我的心底。

大熊貓研究中心

汶川的臥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世界著名的大熊貓棲息地,這裏又是中國大熊貓保護和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