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汶川美景成追憶(2 / 3)

現在正在寶島享盡榮華恩寵的“團團”、“圓圓”,就在這裏生活了很長時間。

在這期間由於采訪的原因,我去了好幾次臥龍,有時是自己駕駛著桑塔納采訪車穿越岷江峽穀,從成都出發經過都江堰到映秀下九環線,離開通往九寨溝的公路,再行40多公裏經耿達鄉到臥龍。有一次在采訪了大熊貓保護中心之後,徑直穿過汶川地界,經過小金縣,翻過5000多米的巴郎山,抵達四姑娘山采訪。

在地震前,映秀到臥龍的等級公路剛修好,開車很寫意,風吹耳畔,河水喧嘩,山花爛漫,空氣甜蜜,陽光迷人。

我們先後在《香港文彙報》發表了好幾個版的臥龍大熊貓報道。我雖然不是攝影記者,也拍攝了中國大熊貓保護中心的這座建築——大熊貓基地的心髒,發表在報紙上。此地在5·12汶川大地震中由於地處震央,遭到慘烈重創,現在這張照片已經成了曆史見證。

雪水鱒魚

汶川不僅出大熊貓,還出產鱒魚,黃黑兩色,黃的喜歡上浮,黑的善於潛底。它們是來自外國的魚,在汶川沒有親戚,隻有已經居住了上億年的土著大熊貓是好朋友。

鱒魚,生活在汶川已經非常習慣了,在陽光下輕盈地優遊。由於臥龍的河水是雪山上流下來的,冰涼冰涼,適合這種冷水魚生長,有海外的投資商看好這裏的鱒魚養殖條件,便攔河存蓄雪水,養這種鱒魚。

鱒魚好看的色彩和遊動的輕靈,恰好和大熊貓遲鈍的憨態構成奇妙的組合。

但我見過野生環境裏自由奔跑的大熊貓,它們在樹林裏的靈活與迅捷,一閃即逝,和鱒魚在雪水裏稍縱即逝很相似。

天造萬物,汶川不僅盛產山珍,而且還有海味,真是地靈之冠。不過,地下深層紋理幾十秒鍾的震動錯位,使汶川萬物包括人類的生存環境,發生了千年一遇的驚天巨變。

“汶川紳士”

在5·12災難降臨之前,汶川萬物祥和。這個汶川臥龍的大寶貝,仿佛是個紳士,坐有坐相,神閑氣定,器宇軒昂。不知道的人還以為這家夥中了百萬彩票呢!

其實這寶貝就是在法律的保護下,在億萬人的寵愛下,在汶川天然大氧吧呼吸得幹淨些,吃得生態些,玩得開心些。精氣神挺足!

後來的5月,山搖地動,紳士的山間別墅倒塌了,“汶川紳士”逃進了深山。汶川人不顧自己的生命危險,冒著山上還在滾石頭的危險,進山去把這些大熊貓“紳士”請了回來,又怕餘震不安全,接著將他們送到了茶馬古道的另一段——雅安碧峰峽。看來,大熊貓這“紳士”,這輩子是離不開茶馬古道了。

心 泉

汶川在地震之前,有許多這樣的山泉,滴滴答答,浸潤大地,也浸潤每一個來到汶川的人的心田。

這是我在去汶川采訪的路上,隨手拾得的鏡頭,曾經用來放在電腦屏幕裏下降夏天的暑氣,“望泉止熱”,效果奇佳。

現在想來,汶川地震之後,山,還是那些山,但幹枯了許多。水還是那些水,但渾濁了許多。唯有,人還是那些人,強悍了許多。隻要心裏有眼泉,哪怕天崩地裂,海枯石爛。

汶川妹子

這是地震之前我在汶川采訪途中隨意抓拍的鏡頭。不料,現在具有了嶄新的意義。

當時,一輛油罐車在急彎處翻車了,有一模一樣的兄弟車來救它。一堆人顯然在盼望大吊車,其中最熱心、最著急的並不是幾個大老爺們兒,而是一個汶川妹子。

你看她站在高高的車頂上,焦急地瞭望著遠方的救兵,彰顯出一股巾幗不讓須眉的精神。5·12地震之後,正是因為有了這樣天不怕,地不怕的強悍的汶川漢羌妹子,汶川人民才得以在自救的艱辛當中跋涉過來。

汶川勞動婦女,是最美的一道風景線。

瓜瓜菜菜

汶川羌族,最喜歡種蔬菜,這裏是成都等大城市的菜園子。由於岷江河穀的氣候原因,這裏盛產反季節蔬菜。除了開闊的地方,在山腳土埂上,都會見縫插針種上一點豆角、黃瓜之類。

從這裏的地勢可以看出,後麵是深山老林,氣象氤氳,是大熊貓下山的通道,曾經發生過大熊貓到老鄉院子裏偷吃臘肉、土豆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