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隱身的進退之道:要想進得她先要退得巧(1)(1 / 3)

退卻是為了蓄勢前進。讓步是為了進步。之所以能夠這樣。是因為主動退讓,一是可以緩和矛盾和對方的攻勢和壓力:二是可以為自己贏得時間,積蓄能量。此夕卜,還可以贏得夕卜界的支持。然後,你可以選擇有利的環境和時機。乘勢而行。

退一步海闊天高

清朝名臣左宗棠喜歡下棋,而且棋藝高超,少有敵手。有一次他微服出巡,在街上看到一位老者擺棋陣,並且在招牌上寫著:“天下第一棋手”。左宗棠覺得老人太過狂妄,立刻前去挑戰,沒有想到老人連出破綻,被左宗棠擊敗,並且左宗棠連勝三盤。左宗棠看到天下第一棋手都被自己打敗了,心情非常高興,誌在必得,唯我其誰的自信心更加堅強。

接著左宗棠去新疆平亂出征了。他平亂勝利回來時又見老人。於是又和老人下棋。但是這次左宗棠竟然三戰三敗,被老人殺得落花流水。第二天再去,仍然慘遭敗北。這讓左宗棠很迷惑.為何前後兩重天?老人怎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進步如此得快?

老人笑著回答:“您雖然微服出巡,但我一看就知道你是左公。上次我知道您即將出征,所以讓您贏棋,從而增強您必勝的信念,好為國家平亂立功。如今您已凱旋,我就不敢客氣了。”

左宗棠聽了感慨良多。這樣看來,自己這次平亂成功還得感謝這位老人的“輸棋”。另外自己官居高位、權傾朝廷,這裏麵其實還包含著很多“輸棋”人的關愛、支持與讓步。

無獨有偶,有一個愛下象棋的國王,他常和大臣、象棋高手對弈。幾年來,每次下棋國王都是贏家。

一日,國王微服私訪。他來到京城一家酒店,一個十來歲的小姑娘正和一個青年人下象棋。那小姑娘把青年人殺得一敗塗地。國王便想殺殺小姑娘的威風,坐下來和小姑娘對弈。可是不一會兒國王也成了小姑娘的手下敗將。國王不服,又下了一盤,結果是同樣慘敗。

國王有些不理解,自己過去是從來沒有遇到對手的,怎麼今天……

小姑娘哈哈大笑道:“父親說,把棋輸給國王,國王就能增強信心,大膽地治理國家,從而更好地為國家做事。於是我故意輸給國王。”

國王回宮後,從輸棋的掃興中卻想到了很多——原來,大家都在暗地裏支持我、協助我,太平盛世,其實不是我個人的功勞,還有大家做出的讓步,或以不同的方式相助我啊。

其實,讓步是一種智慧,是一種胸懷,是一種寬容,是一種高尚,是一種修養。世上的事,往往並不一定要爭個你死我活,誰高誰低,因為冠軍隻有一個,勝者隻有一個。隻要你有足夠的肚量和能力,你就是冠軍。明明有實力奪取勝利,偏偏做出讓步,確實是“棋高一著”,更加令人敬佩。

在事業、工作、生活中,我們常常要向領導讓步,向同事讓步,向下級讓步,向父母讓步,向孩子讓步,向妻子讓步,向自然讓步,向對手讓步。你做出了讓步,並不代表你就是失敗者,相反,你卻從你的讓步中贏得了世界的和平,關係的密切,感情的融洽,這比爭一時之氣,逞一時之能,是更大的勝利。

各行各業的興旺與成功,上上下下的默契和互動是何等的重要。人類要和諧相處,各地、各單位要和平共處,需要這種讓步精神。

無謂的意氣之爭要不得

螳臂擋車很勇敢也很愚蠢,身處弱局時,若不計後果地抗爭,便是毫無益處的匹夫之勇。而智者在這種情況下,便會審時度勢,以變通來化解危機。

《史記·樊酈滕灌列傳第三十五》中給我們記述了灌嬰保身濟世的成功訣竅。

公元前180年,西漢呂太後死去。當時,諸呂專權,想篡奪劉氏江山已很久了。

齊王劉肥看出了諸呂的野心,一待呂後安葬之後,他便召集心腹手下說:“奸人當道,國將危矣,我想起兵討逆,還望你們為國出力。”

心腹手下沒有異議,劉肥立即寫信給劉氏諸侯王,控訴諸呂的罪行,並親自率兵攻打呂氏諸王。

劉肥起兵的消息傳到京師,相國呂產十分驚慌,他對呂祿說:“劉肥乃漢室宗親,他帶頭鬧事,恐怕其他劉氏諸王也不安穩,這件事該如何應對呢?”

呂祿說:“我們掌握朝政,執掌南軍、北軍,自不用怕劉肥了。以我之見,我們應該即刻發兵討伐,消滅劉肥,以絕其他劉氏諸王之念。”

漢朝元老重臣灌嬰被委任為討伐劉肥的主帥,呂產、呂祿還當麵對灌嬰許諾說:“你德高望重,戰無不克,朝廷命你出征,相信你一定會滅掉逆賊。回師之日,朝廷會更加倚重於你,絕不食言。”

有人勸灌嬰不要掛帥,說:“劉氏乃高祖之後,他們看不慣諸呂所為,怎能算逆賊呢?你此去無論成敗,都將背上助紂為虐之名,應當力辭不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