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隱身的堅忍之道:要想挺住先要忍住(4)(3 / 3)

人生在世,除了生存的欲望以外,還有各種各樣的欲望,自我實現就是其中之一。欲望在一定程度上是促進社會發展的動力,可是,欲望是無止境的,欲望太強烈,就會造成痛苦和不幸,這種例子不勝枚舉。因此,人應該盡力克製自己過高的欲望,培養清心寡欲、知足常樂的生活態度。

《菜根譚》中主張:“爵位不宜太盛,太盛則危;能事不宜盡華,盡華則衰;行宜不宜過高,過高則謗興而毀來。”意即官爵不必達到登峰造極的地步,否則就容易陷入危險的境地;自己得意之事也不可過度,否則就會轉為衰頹;言行不要過於高潔,否則就會招來誹謗或攻擊。

同理,在追求快樂的時候,也不要忘記“樂極生悲”這句話,適可而止,才能掌握真正的快樂。大凡美味佳肴吃多了就如同吃藥一樣,隻要吃一半就夠了;令人愉快的事追求太過則會成為敗身喪德的媒介,能夠控製一半才是恰到好處。

所謂:“花看半開,酒飲微醉,此中大有佳趣。若至爛漫耗酶,便成惡境矣。履盈滿者,宜思之。”意即賞花的最佳時刻是含苞待放之時,喝酒則是在半醉時的感覺最佳。凡事隻達七八分處才有佳趣產生。正如酒止微醺,花看半開,則瞻前大有希望,顧後也沒斷絕生機。如此自能悠久長存於天地畛域之中。

又如:“賓朋雲集,劇飲淋漓樂矣,俄而漏盡燭殘,香銷茗冷,不覺反而嘔咽,令人索然無味。天下事率類此,奈何不早回頭也。”痛飲狂歡固然快樂,但是等到曲終人散、夜深燭殘的時候,麵對杯盤狼藉必然會興盡悲來,感到人生索然無味。天下事大多如此,為什麼不及早醒悟呢?

常常看到有些人為了謀到一官半職,請客送禮,煞費苦心地找關係、托門路,機關用盡,而結果還往往與願相違;還有些人因未能得到重用,就牢騷滿腹,借酒澆愁,甚至做些對自己不負責任的事情。凡此種種,真是太不值得了!他們這樣做都是因為太看重名利,甚至把自己的身家性命都壓在了上麵。其實生命的樂趣很多,何必那麼關注功名利祿這些身外之物呢?少點欲望,多點情趣,人生會更有意義,何況該是你的跑不掉,不該是你的爭也白搭。

因此,注重中庸並保持淡泊人生、樂趣知足的心態,才能使自己體會出無盡的樂趣,達到人生的理想境界。

古語中有“鼴鼠飲河,僅止滿腹”之說,俗語中有“日有三餐,夜有一眠”之論。這些說明了一個十分淺顯的人生道理:人的一生物質上並不需要太多。這個道理並不太難懂,但是懂了這個道理,並不能以此來指導人生。因此,我們在生活中經常看到有許多人永遠不能滿足,什麼便宜都想占,好事自己沒有沾上,便覺得逆情悖理。所以,我們經常看到一些人為了獲取物質上的享受,不惜工本,費盡心機,最終是“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當然,誰都願意日子過得舒坦些,但是有人把它和追逐無限的物質利益等同起來,不知道人之所需實際並不多,或者雖然知道,但不能遏止自己膨脹的欲望。他們為了追逐生活的高水平,把自己的人格降到正常水平線下。

古人雲:求名之心過盛必作偽,利欲之心過盛則偏執。麵對名利之風漸盛的社會,麵對物質壓迫精神的現狀,要能夠做到視名利如糞土,視物質為贅物,在簡單、樸素中體驗心靈的豐盈、充實,並將自己始終置身於一種平和、自由的境界。

忍耐是一筆寶貴的財富

“小不忍則亂大謀”,這句話在民間極為流行,甚至成為一些人用以告誡自己的座右銘。的確,這句話包含有智慧的因素,有誌向、有理想的人,不會斤斤計較個人得失,更不應在小事上糾纏不清,而應有廣闊的胸襟、遠大的抱負。隻有如此,才能成就大事,從而達到自己的目標。

“小不忍則亂大謀”,很有些陰謀哲學的味道,其核心就是一個“忍”字。所謂“心字頭上一把刀,遇事能忍禍自消”,所謂“忍得一時之氣,免卻百日之憂”。

那麼,到底要忍什麼?

蘇軾在《留侯論》中說:“忍小忿而就大謀。”這是忍匹夫之勇,以免莽撞闖禍而敗壞大事。

忍小利而圖大業。這是“毋見小利。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忍辱負重。勾踐忍不得會稽之恥,怎能臥薪嚐膽,興越滅吳?韓信受不得胯下之辱,哪能做得了淮陰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