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屈能伸,“屈”是暫時的,暫時的忍辱負重是為了長久的事業和理想。不能忍一時之屈,就不能使壯誌得以實現,使抱負得以施展。“屈”是“伸”的準備和積蓄的階段,就像運動員跳遠一樣,屈腿是為了積蓄力量,把全身的力量凝聚到發力點上,然後將身躍起,在空中舒展身體以達到最遠的目標。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種為人處世之態,才是我們修養品德和心性的準則。
在狹路相逢,要留一點餘地給他人行走,羊腸小道上兩個人通過,如爭先恐後,兩人都有墜人深淵的危險,與其相爭不如相讓,或許這樣既能迅速地而又不傷和氣地達到我們想要達到的目的。為人處世難免有過錯,責備他人的過錯不可太嚴厲,要考慮對方能否承受得住,能否接受你的批評,教誨別人的同時不可期望太高,要顧及他的能力是否能達到你的要求或做得到,不要把自己的意願強加在他人身上,因為手有長短,人必有差距之分。
反過來說做人還需保持一份受辱的心態,當受到他人侮辱時也不要急於怒形於色,一個人有寧可吃虧、忍辱、息事寧人的胸襟,在人生的旅途中自會覺得妙處無窮,對自己的前程也必將是受用不盡。
在現今的社會中,我們更要學會一種心態,為人處世遇事有退讓一步的態度方為高明,因為讓一步就等於為日後進一步做準備,待人接物以抱寬厚態的心境為快樂,因為給人家方便也就是為自己以後留下方便之門。
大丈夫根據時勢,需要屈時就屈,需要伸時就伸,可以屈時就屈,可以伸時就伸。屈於應當屈的時候,是智慧;伸於應當伸的時候,也是智慧。屈是保存力量,伸是光大力量;屈是隱匿自我,伸是高揚自我;屈是生之低穀,伸是生之巔峰。隨時勢能屈能伸:柔順如同薄席,可卷可張,這不是出於膽小怕事;剛強、勇敢而又堅毅,從不屈服於人,這不是出於驕傲暴戾。
大丈夫有起有伏,能屈能伸。起,就起他個直上雲霄;伏,就伏他個如龍在淵;屈,就屈他個不露痕跡;伸,就伸他個清澈見底。這是多麼奇妙、痛快、瀟灑的情境。
先口因下一口氣再說
一句美好的語言也許並不能化堅冰為溫泉;假如你想引起一場令人至死難忘的怨恨,或許隻要發表一點尖刻的批評即可。
人與人之間經常會產生矛盾,有的是因為認識的水平不同;有的是因為對對方不了解;有的是原本有某些偏見和誤解。如果你有較大的度量,以諒解的態度對待別人,忍住最容易爆發的激動情緒,這樣你就可能贏得時間,矛盾也可能得到緩和。
愛因斯坦博士是全世界都尊敬的人,他是全球數學、物理方麵無可爭議的專家。這位創造相對論和原子理論的人,竟然也咽下過一口“氣”。有一天,他上汽車後。正想一個問題,數錯了錢。售票員大聲諷刺他:“你這麼大個人,會不會算數呀!”愛因斯坦一笑置之:“不會就不會吧!”
社交過程中,由於偏見和誤解常常會使一方傷害另一方。
假設另一方耿耿於懷,那麼關係就無法融洽。如果受傷害的一方有很大的度量,不念舊惡,那會使原先持偏見者感情受到震動。
度量問題不是個無關緊要的小問題。度量如海還是如杯,在重要關頭,就可以關係到事業的成敗。為一點小事斤斤計較,爭吵不休,既傷害了感情,影響了友誼,也無益於你成大事,結果不是雙贏而是兩敗。因此,捐棄個人成見,不在社交場合為區區小利爭鬥,不為炫耀自己而去貶低他人,發揚一點忍讓精神,對許多事情進行“冷處理”,擺脫互相之間無原則的糾纏和不必要的爭執,不計較一切無關大局的小事……那麼,你的風度將會獲得社交場合中眾人的青睞,你的事業也會如虎添翼,收到雙贏的效果。
有位愛爾蘭人名叫歐·哈裏,上過卡耐基的課。他受的教育不多,可是很愛抬杠。他當過人家的汽車司機,後來因為推銷卡車不順利,來求助於卡耐基。聽了幾個簡單的問題,卡耐基就發現他老是跟顧客爭辯。如果對方挑剔他的車子,他立刻會漲紅臉大聲強辯。歐·哈裏承認,他在口頭上贏得了不少的辯論,但沒能贏得顧客。他後來對卡耐基說:“在走出人家的辦公室時我總是對自己說,我總算整了那混蛋一次。我的確整了他一次,可是我什麼都沒能賣給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