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四章:乘風破浪(1 / 3)

六月,朱棣得鄭和上奏,說是出海的船隊打造完畢,水師也操練就緒,不禁大喜,當即在奉天殿上諭旨冊封鄭和為大明船隊正使,少監王景弘為副使,率領戶部郎中,指揮使,都指揮,陰陽官,教諭,舍人,醫官醫士以及軍士共計兩萬七千八百餘人,駕舟出海,出使諸國,以交好海外諸國,宣揚大明國威。

七月十一日,蘇州瀏家港海灣之內,一條條巨大無匹的艨艟巨艦上,成千上萬的軍士奮力拉動粗如兒臂的帆繩,開始緩緩升起船帆。

鄭和率領王景弘等一眾官員將校拜過媽祖後,對請旨前來送行的寧王朱權施禮道:“殿下,我等告辭了。”

朱權伸出右手在鄭和肩上重重一拍,大笑道:“去完成你生平的誌願,書寫我大明永遠值得後世華夏子孫永遠銘記的青史。”

隨著三聲號炮響徹天際,包括四十八艘巨大的寶船在內的大小上百艘海船趁著風力,紛紛朝港灣外緩緩而去。

小半個時辰後,躍馬登山的朱權遙望著遠處海麵之上,那百舟千帆,舉世無雙的艦隊,朝著海天交接處乘風破浪,胸中陡然湧起一股難以抑製的自豪之情,因為他知道,鄭和以及這些大明水師的男兒們此去茫茫大洋之上,終將以後世子孫難以企及的勇氣,去征服那無盡的艱險與驚濤駭浪,在中國的悠悠青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重重一筆。

蒼穹如洗,豔陽高懸。碧波萬頃,一望無垠的大海之上,由一艘艘大小海船組成的龐大艦隊借著風勢乘風破浪,朝前而去。

數丈高的桅杆之上,負責瞭望的士卒極目遠眺之際,陡然發現海天相接之處,隱約出現了一條漫長的地平線,當即手指前方激動得大叫起來。

船頭一個個精赤上身,被豔陽曬得肌膚一片古銅之色的大明將校士卒們聞得袍澤的呼喊後,也紛紛湧向船頭觀看。

隨著海船朝前行駛,越來越多的士卒看到了島嶼,不禁個個手舞足蹈,發出一陣陣歡呼。

隨著旗語升上桅杆,發現陸地的消息朝艦隊中處於後方的船隻飛速傳遞,越來越多的的水軍官兵加入了歡呼的行列,激動的大喊聲彙成一股股山呼海嘯般的聲浪,驚得那些飛翔在海船四周的海鷗們紛紛振翅高飛。

風急浪高,顛簸之苦倒也罷了,每日裏看著四麵八方全是一望無際的大洋,這般情景最是磨人,望眼欲穿的陸地再次映入眼簾之際的那種激動,絕非久居陸上,從來未曾出海的人所能想象。

艦隊居中的一艘長達四十餘丈的寶船之上,身處艙中的鄭和聽聞手下一個千戶稟報後,也快步登上船頭,朝前眺望。

四顧之下眼見船上的水師官兵個個喜笑顏開,耳中傳來他們震耳欲聾爾的歡呼之聲,鄭和對身側的副使王景弘微笑道:“此處大概便是占城國王言及,爪哇島上的麻喏八歇國了。據說此國人口稠密,物產豐富,咱們正好拜訪此國國王,讓士卒們歇息數日,也好補充糧秣,飲水。”

“大哥所言甚是,自占城出海以來月餘,整日裏在船上受這風急浪高的顛簸之苦,小弟這身子也著實是乏了。”王景弘一麵伸手捶腰,一麵笑道。

鄭和緩步來到船舷一側,遙望前後左右遠處的一艘艘艨艟巨艦上,一個個精赤著上身,歡呼嘯叫的水師兵將擁擠在船頭,不由微微皺起了眉頭。

沉吟片刻之後,鄭和轉過身對一個明軍千戶沉聲說道:“旗號傳令,船隊落帆,停止前進,由指揮唐敬,王衡率領五艘船靠岸,說明咱們大明船隊此來隻為兩國交好,補充飲水食物,別無他意,另有絲綢,茶葉,瓷器等物願做交易。”

“士卒們海上顛簸日久,大哥何不讓船隊盡數靠岸,大家夥兒上岸歇息?”王景弘眼見那千戶領命後轉身走開,這才皺著眉頭對鄭和低聲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