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在社交談話中有很多訣竅,可以給那些直話直說的人作為參考。預備幾個有趣的題目,侃侃而談,但言辭須含糊。那麼,怎樣才能尋找安全話題呢?可以考慮以下幾項:
1.使用模糊性語言
就曖昧模糊而言,這題目是數一數二的,這個話題最重要的部分叫做“不確定性原理”。有位物理學家最愛以世界的本質為題,使用一些模糊性語言,講些令人費解的話,然後看到周圍的人個個滿臉愕然、麵麵相覷,便忍不住偷笑。
2.選擇某位不太出名的曆史人物為話題
可以選擇某位不太出名的曆史人物為話題,他不必有什麼精彩的奇聞逸事。如果你不想再聽某人喋喋不休地談論當今國家大事,用這類題目轉移話題再適合不過了。你可以說:“某某怎麼樣?”那人會頓時茫然,問道:“他怎麼樣?”“你剛才說的全部可以應用到某某身上。”你回答。
不過需謹慎的是,有時跟其他客人應變時,談些不相幹的話,要摸清楚什麼題目不能碰。有一大學生有一次大談“戊戌變法”,談了二十分鍾,殊不知坐在他旁邊的那個人是屈指可數的中國史權威,某結果自然不用多說,讓人貽笑大方。
3.用含義廣泛的形聲詞
所用的形容詞最好能適用於任何一個方麵。如果有人要你對你毫無所知的某本書、某出舞台劇、某部電影或某首音樂發表意見,你應該說:“我喜歡他早期的作品,作風比較單純。”或者說:“我喜歡他後來的作品。那比較成熟。”無論對方是否同意,都不能說你錯。
4.講述一些曆久彌新的趣聞逸事
不必發表長篇大論也可以給人一種學識淵博的印象。在節骨眼上講出一樁人所罕知的事,會使人深信你滿腹經綸。例如,你記住某某名作家的逸聞,然後在跟人家討論文學、商界動態、名人花絮的時候,再表現出漫不經心的樣子,這樣一來,別人肯定會為你的博學所驚歎。
5.發表別人無從駁斥的見解
閑談中,難免會有人問你:“你認為如何?”你不想把真正的想法說出來,原因是你剛才沒有注意聽。其實你一直想的是,赴宴途中你汽車發出的怪聲,或者某部電影裏某演員叫什麼名字。不過,有三種答案適用於任何話題,而且不會引起異議:“那完全要看情況而定”“不能一概而論”“在某些地方,情況會受環境因素影響”。
6.高明地搪塞躲避
如果有人想戳穿你的把戲,千萬別慌。你可以采納如下幾個對策:
(1)含糊其辭。馬上用丹麥著名物理學家尼爾斯波爾所講的“真理有大小之分。與小真理對立的,當然是錯的;與偉大真理對立的,則同樣是真理”應對。然後,趁著問你的人還在琢磨這一番話,找個借口離桌。
(2)指著窗外大聲喊:“瞧那個!”可以借此轉移同桌人的注意。
(3)把一塊肉放進口裏細嚼,同時做思索狀,仿佛是在整理你的答案。接著屏息並慌張地指指喉嚨,奔出飯廳,挺著肚子朝沙發背猛撲過去,使人以為你食物梗塞,在自行救治。然後站起來,轉身對嚇壞了的眾人從容地說:“沒事了。”如果你演技夠好,大家便會忘記使你突發急症的誘因,反而稱讚你有醫學知識,救了自己。
總之,在有些情況下,有些話不能直接說出口。應采用一種技巧,使自己可以由被動變為主動。
懂得變通,事事才會順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