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3章 做事要精於籌劃——預則立不預則廢,運籌帷幄勝千裏(3)(1 / 3)

一天,一位年近花甲的哲學教授在上他的最後一節課。在課程將要結束時,他拿出了一個大空玻璃瓶,又先後拿出四個容器,這四個容器裏分別裝滿了石塊、碎石、細沙和水。然後他對同學們說:“我今天給你們做一個實驗,就是如何最大限度地把這四個容器裏的東西裝入這個大空玻璃瓶。我還是在年輕時看到過這個實驗的。實驗的結果我至今仍然常常想起,並常用這個結果激勵自己,我希望你們每個人也能像我一樣記住這個實驗,記住這一實驗結果。”說著,老教授把石塊放進大玻璃瓶裏,直到一個也塞不進去為止。這時候他問:“現在瓶子裝滿了嗎?”學過哲學的同學已經有了幾分辯證的思維,有同學說:“如果說裝石塊的話,它已經裝滿了。”教授又拿出碎石,用碎石填充石塊留下的空間。隨後他又把細沙裝進了大玻璃瓶,填補了碎石間的空間。最後,他把水加入了大玻璃瓶。同學們都驚詫不已。老教授笑問道:“你們能從這個實驗裏概括出什麼哲理嗎?”同學們開始踴躍發言,並展開爭論。

有人說這說明了世界上沒有絕對的滿。有人說這說明了時間就像海綿裏的水,隻要想擠,總可以擠出來的。還有人說這說明了空間可以無限細分。

最後,老教授評論說:“你們說得都有一定的道理,不過還沒有說出我想讓你們領會的道理來。你們是否反過來或逆向思考一下呢?如果我先裝的是水而不是石塊,那麼水裝滿了後還能再裝下石塊、碎石和細沙嗎?你們想想看,人生有時候是否也是如此呢?我隻是想告訴你們,在以後的人生道路中,你們每天都會遇到很多問題,而你們要想高效地處理這些問題,就要先分清每件事的重要程度。”

不難看出,這個老教授是通過一個簡單的試驗,為學生指明了如何才能高效處理問題擁抱成功人生的方法。

在我們的生活中,會經常被許多無謂的小事所困擾,看著人生沉埋於這些瑣碎的事情之中,到頭來,卻往往忽略了去做那些真正對自己重要的事情。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常常能看到人性的一個弱點:避重就輕。雖然知道哪個更重要,但總會找到各種借口和理由去躲避它。這樣做隻會降低我們做事的效率;相反,如果我們能夠集中精力處理工作中比較重要的那部分,先解決全部工作的重點,就可以節約很多時間。

人的生命短暫,時間有限,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哪些事情是最重要的,哪些事情是關鍵的。隻有分清事情的輕重緩急,先做那些最重要的事情,才不會揀了芝麻丟了西瓜。

為了我們事業的發展,我們也要根據事情的輕重緩急,製定出一個處理事情的順序表來。然後根據這個順序表,首先做最重要的事情,這樣會更有利於我們提高效率,向自己的目標前進。

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計劃

做事沒有計劃、沒有選擇的人,無論從事哪一行都不可能取得成績。一位在商界中頗有名氣的經紀人把“做事沒有分寸”列為導致許多公司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事實上,做事有計劃、有選擇對於一個人來說,不僅是一種做事的習慣,更重要的則是反映了自身的做事態度,而這種做事態度往往是日後自身能否取得成就的重要因素。

做好計劃,按計劃有選擇地行事,不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可以體驗工作的節奏感,使你不至於把工作當做是一種苦役;而是當做一種享受,讓你在工作中感受生命的脈動,把握生命的韻律。

我國有句古話:“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意思就是,不管做什麼事情,如果事先有計劃,往往會事半功倍,否則就有可能事倍功半。所以說,工作或學習時製訂一定的計劃是最佳的途徑,其次是在計劃中既要有長遠計劃,又要有短期安排。在一個比較長的時間內,自己應幹些什麼,要達到什麼目標,必須要有個大致計劃;而每一個星期幹什麼要具體些,每天幹什麼應該更具體些。隻有把一個較大的目標具體分解到各個階段中去落實,目標才更加切實可行,才有可能使長計劃中的任務逐步得到實現。“多級火箭”之所以能衝向高空就是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