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領會領導意圖的時候,有時需要你做一些進一步的詢問和商量,有時需要你提點補充和修改意見,有時需要你提個醒兒,有時需要你提供一點信息和別人的經驗教訓給領導參考。這樣商討起來,領導采納了或部分采納了你的意見,而且又完善充實了自己的想法,這樣你和領導之間的溝通就不但流暢,而且辦起事來對領導的意圖領會得肯定會更為透徹,更為全麵。
要領會上司的心思,不僅要了解上司的心理、稟性和好惡,還要了解他所處的環境及人際關係。
封倫本來是隋朝的大臣,隋文帝命令宰相楊素負責修建宮殿,楊素任命封倫為土木監,將整個工程全交給他主持,他不惜民力,窮奢極侈,將一所宮殿修得豪華無比,那個一向以節儉自我標榜的隋文帝一見不由大怒,罵道:“楊素這老東西存心不良,耗費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將宮殿修建得這麼華麗,這不是讓老百姓罵我嗎?”
楊素害怕因這件事丟了烏紗帽,忙向封倫商量對策,封倫卻胸有成竹地安慰楊素道:“宰相別著急,等皇後一來,必定會對你大加褒獎。”
封倫不慌不忙地說:“皇上自然是天性節儉,所以一見這宮殿便會發脾氣,可他事事處處總聽皇後的,皇後是個婦道人家,什麼事都貪圖個華貴漂亮,隻要皇後一喜歡,皇帝的意見也必然會改變,所以我估計不會出問題。”
第二天楊素被召進新宮殿,皇後獨孤氏果然誇讚他道:“宰相知道我們夫妻年紀大了,也沒什麼開心的事了,所以下工夫將這所宮殿裝飾了一番,這種忠心真令我感動!”
楊素也算得上是個老謀深算的人物了,對此也不能不歎服道:“揣摩之才,不是我所能比得上的!”從此對封倫另眼看待,並多次指著宰相的交椅說:“封朗必定會占據我這個位置!”可還沒等封倫爬上宰相的位子,隋朝便滅亡了,他歸順了唐朝,他又要去揣摩新的主子了。
有一次,他隨唐高祖李淵出遊,途經秦始皇的墓地,這座連綿數十裏、地上地下建築極為宏偉,墓中隨葬珍寶極為豐富的著名陵園,經過楚漢戰爭之後,破壞殆盡,隻剩下殘磚碎瓦。李淵不禁十分感慨,對封倫說:“古代帝王,耗盡百姓、國家的人力財力,大肆營建陵園,有什麼益處!”
封倫一聽這話,明白了李淵是不讚同厚葬的了,這個曾以建築窮奢極侈而自鳴得意的家夥立刻換了一副麵孔,迎合李淵說:“上行下效,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風氣。自秦漢兩朝帝王實行厚葬,朝中百官、黎民百姓競相仿效。古代墳墓,凡是裏麵埋藏有眾多珍寶的,都很快被人盜掘。若是人死而地知,厚葬全都是白白地浪費;若是人死而人知,被人挖掘,難道不痛心嗎?”
李淵稱讚他說得太好了,對他說:“從今以後,自上至下,全都實行薄葬!”
從這個例子中可以看出,一個善於了解上司心思的人,不僅要了解上司的心理、稟性、好惡,還要了解他所處的環境及人事關係,這樣,不僅能先行一步,還能做到棋高一著。封倫的修宮殿,表麵上看到沒有揣摩準隋文帝,其實他知道,真正當家做主的是皇後,他從她那裏入手,連皇帝都得被他牽著鼻子走,這才是真正的揣摩高手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