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做事要敏於觀察——察言觀色善識辨,耳聰目明占先機(1)(1 / 3)

做事的時候一定要敏於觀察:別人不注意的現象你要注意,別人看不見的東西你要看見,別人發現不了的問題你要發現。對一個事物,隻要經你過目,就能洞察其中的蛛絲馬跡,並且能夠透過現象看到本質,迅速作出正確判斷。有了這一明察秋毫的能耐,就能增強工作的預見性和主動性,甚至引導並改變事物發展的方向,使之向有利於自己的方麵發展。

善於用第三隻眼抓機遇

沒有機會隻是弱者逃避現實的借口,抓住機會才是開拓者強勁的誓言。世界上事業有成的人為數不少,他們各自的成功之路也不盡相同,但凡是成功之人他們都有一個相似點,即是他們做事敏於觀察,善於捕捉難得的機會。

機遇稍縱即逝,隻為有心人而準備。張瑞敏說,海爾現在還能生存,就是因為具備識別機遇的眼力和抓住機遇超前發展的辦法。他認為,搞好企業要悟出一個觀念,確立一個思路,把握好一個“度”數。如果哪一天海爾沒有了別人還考慮不到的角度和思路,恐怕也就是企業走下坡路之時。

關於抓機遇,張瑞敏有一個著名的“三隻眼”理論,這是他多年以來的經驗之談:“在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化時期,企業家隻有兩隻眼睛不行,必須要有三隻眼睛:要用一隻眼睛盯住內部管理,最大限度地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另一隻眼睛盯住市場變化,策劃創新行為;第三隻眼睛用來盯住國家宏觀調控政策,以便抓住機遇超前發展。”

“三隻眼”理論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張瑞敏說,這一理論主要是說明企業如何把握各種變化,抓住各種機遇。計劃經濟時企業隻需有一隻眼盯著政府,按指令辦事就可以了。市場經濟發展成熟後隻需要有兩隻眼,一隻盯著內部員工,保證最高的工作效率,另一隻眼盯著市場,盯著用戶,以爭取更大的市場份額。而在中國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的特定時期,企業必須有三隻眼,盯政策和政府的第三隻眼尤其重要,不然許多機遇就會失之交臂,悔之無及。張瑞敏就是“長了三隻眼睛”的企業家,具有超前意識的指揮官,富於創新精神的設計師。他在指揮廣大員工不斷提高產品質量、不斷擴大市場占有率的同時,不失時機地抓住了各種稍縱即逝的機遇,發展海爾,壯大海爾。

1992年,海爾僅用了兩個月的時間就從銀行爭取到大額貸款。當年6月份,張瑞敏在眾說紛紜的情況下,果斷地用較低的價格在青島市高科技工業園買下了720畝土地,決定籌建中國最大的成片開發的家電生產基地——海爾工業園。在建設海爾工業園的過程中海爾遇到好幾次挫折。買地後不到一個月,國家要求銀行采取壓縮貸款的政策,也就是說如果晚兩個月,海爾就不可能拿到貸款買地了。貸款到2.4億元人民幣的時候,海爾從銀行就拿不到錢了。正巧,運作了8個多月的海爾股票上市了,共籌集資金3.69億元人民幣,解決了海爾工業園建設的後續資金問題。

1992年11月16日,海爾工業園這項浩大的工程破土動工。在建設過程中,海爾采取了邊設計、邊建設、邊投產、邊受益的方式。到1995年初第一期工程完工時,建築麵積完成16萬平方米,此時,70%的投資已經償還。分體式空調器、與日本三菱重工合資的櫃式空調器、與意大利梅羅尼合作的滾筒式洗衣機、與意大利合作的商用展示櫃等生產線和專為上述工程配套的大型精密工裝基地先後竣工投產,海爾中心大樓、公用設施等也先後投入使用,使海爾的生產手段更加先進,使聯合艦隊的裝備更加精良,實力更加雄厚。1999年,海爾集團又分別在青島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征地800畝、在海爾工業園西側征地160畝建立了海爾開發區工業園、海爾信息產業園。1999年4月30日,海爾更是走出國門,在世界上最發達的美國的南卡羅來納州建立了美國海爾工業園。

海爾信息產業園是中國目前最先進的信息產品研發生產基地之一。該園的特點:一是信息產品形成生產能力;二是信息技術輔助物流管理;三是信息技術輔助模具製造。這裏已形成生產能力的海爾移動電話、計算機、彩電等100多種信息家電產品的生產線;有被稱為“第三利潤源泉”的海爾物流中心;有被國家領導稱讚過的海爾C3P模具製造中心。

海爾開發區工業園占地718畝,從1993年3月5日打下第一根樁起,到建成僅用177天;從開工到投產僅用215天,建設工期比國內標準建設速度快一倍。

海爾開發區工業園的特點是兩個提升:一是海爾白色家電產品在國內外市場競爭力的全麵提升,目前產品有大容量網絡冰箱、MRV小單元智能中央空調、大容量智能洗碗機、安全節能熱水器等;二是海爾家電在基礎技術領域競爭力的提升,其中納米材料的應用、特種鋼板及製品生產基地和國家機器人產業化基地的投產,增加了海爾產品的可靠性,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