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美國商業年鑒統計,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在世界500強企業中,西點軍校培養出來的董事長有一千多名,副董事長有二千多名,總經理、董事一級的有五千多名,什麼“可口可樂”、“通用”、“杜邦”等有名的大公司的創始人都是他們培養的畢業生。
優秀的員工從來不會給自己找失敗的借口,他們會努力地完成任務,會在事先作做好計劃,會在工作中堅定不移地朝著目標前進,全力以赴地排除困難,不言放棄。
世界著名的管理學家格蘭特納說過這樣一段話:“如果你有自己係鞋帶的能力,你就有上天摘星星的機會!”不要為自己的錯誤辯護,再美妙的借口也於事無補。不如把尋找借口的時間和精力用到工作中來,仔細琢磨下一步該怎麼做。反過來說,麵對失敗,如果將下一步的工作做好了,失敗就可以成為成功之母,這樣一來,失敗的借口就不用找了。
2010年6月27日,南非世界杯英格蘭隊與德國隊的八分之一決賽,注定會永載史冊。當然,除了精彩比賽對攻之外,還有那頗有爭議的一次誤判。
話說英德大戰,吸引了全世界球迷的眼球,有的向著英格蘭,有的向著德國,各有所愛。前半個小時,德國隊就連下兩球,暫時領先,但誰都不相信這是最終結果,足球的魅力就在於瞬息萬變,無法預料下一秒會發生什麼。進行到第37分鍾,英格蘭中衛厄普森頭球建功,扳回了一分,而僅僅不到一分鍾,第38分鍾時,英格蘭隊隊長蘭帕德在禁區前吊射擊中門梁,皮球擊中門梁後彈過門線,後被德國隊守門員諾伊爾拿住,當值主裁拉裏昂達卻宣判此球無效。躲過一劫的德國隊在下半場乘勝追擊,又攻入兩球,並以4∶1獲勝。賽後的鏡頭回放顯示蘭帕德那個進球越過門線的距離將近半米,已明顯整體過了球門線,理應算數,卻被裁判無情地給“吹”掉了。
麵對英德大戰中這次誤判,有人抱怨,有人憤怒,有人憤憤不平,在1∶2落後時,如果蘭帕德的進球有效,那一定是個很好的轉折點,有可能就會改寫比賽進程。而當事人又是什麼態度呢?賽後,傑拉德認為主裁判的這一誤判的確影響了比賽走勢,但如果說這就是球隊失利的原因,那顯然是在說謊。“縱觀全場比賽,德國隊無疑是更出色的一方,德國隊進了四球,而我們隻得了一分。我們失誤太多,德國隊踢得更有章法。在1∶2落後時,我依舊相信我們能夠贏球,但他們的第三個進球是致命一擊。雖然主裁判漏判了球隊一個進球,但我們不能把失利的原因都歸咎於此。德國隊發揮更為出色,他們理應獲得勝利。不要把誤判當做失利的借口!”
傑拉德麵對失敗,不是怨天尤人,而是從自身找原因,客觀地、理智地分析問題所在。在失敗麵前,是勇敢麵對,承擔責任,還是一味逃避,推卸責任?麵對是需要勇氣的。而傑拉德勇敢地選擇了前者。
有的時候,人需要現實一點,失敗並不可怕,肯定有哪些方麵做得不夠好,聽聽別人的建議,多從自身反思、總結一下,對自己以後的發展是個提高。在人生的道路上,挫折是“常客”,是人生無法避免、無法逃避的。其實,比賽不僅僅是比技術,還要看一個人的心態,能夠處事不驚,沉著應對,方能顯出一個人的氣度。
“隻為成功想辦法,不為失敗找借口”,這句話就告誡我們:工作中正確麵對成功與失敗。作為企業員工,我們要有責任心,為工作負責,為企業負責。當我們麵對失敗時,不推脫,不辯護,勇於承擔,把“找借口”的時間和精力用到工作中來,從失敗中查找原因,從失敗中尋求辦法。成功的人永遠在尋找方法,失敗的人不停地尋找借口,隻要我們把“隻為成功找方法,不為失敗找借口”的思想永存心中,並照此執行,那麼,成功就離我們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