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危化品物流發展的現狀:原因及策略分析
中外物流業
作者:胡燕倩
近年來,我國石油和化工產業迅猛發展,石化產業鏈不斷延伸,危化品生產、使用、倉儲、運輸和進出口的總量也日益增加,種類日漸繁多,涵蓋氫氣、天然氣、液化石油氣、氨氣、一氧化碳、溴甲烷、汽油、乙醇、丙酮、紅磷、萘、硫磺、鎂等各種形態的高危化學品。由於危化品具有易燃、易爆、有毒、腐蝕、放射性等性質,在生產、運輸、儲存、使用及廢棄處理等環節有著高度危險性,危化品安全事故也時有發生。本文分析了我國危化品物流的現狀,並借鑒發達國家的經驗,對我國危化品物流的發展提出了幾點建議。
一、我國危化品物流發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一)運能不足,矛盾突出
目前,我國化工產業處於逐步擴張的階段,但區域發展極不平衡,以石油、天然氣等為基礎原料的化工產業集群大多都分布在西部,而其輸出產品的銷售地和下遊深加工企業又多集中在東部沿海地帶,“產銷分離”決定了“危化物流”運輸的緊俏。比如,煤化工中的“煤製甲醇”,西北地區產能占到全國總產能的65%,而當前我國甲醇運輸以汽運為主,鐵路運輸、水運其次,在鐵路路網地理分布不均衡的背景下,主要幹線運輸能力已經全麵飽和,如京滬、京廣、隴海、石太等線絕大部分區段貨運能力利用率已達100%,其貨運運能不足的矛盾非常突出。
與鐵路運力緊張相比,危化品采取水路運輸也麵臨著可選擇性極小的困境,因為我國缺乏具備危化品運輸資質的水運企業、水運船舶及其配載的容器短缺,長期以來導致水運效率低下。在鐵路運力不足、水運容器短缺的情況下,很多企業被迫選擇了汽運方式,但其運輸成本較高,價格是鐵路運輸的2倍,水運的3倍,這給企業造成了很大的壓力,同時也存在更多不可預知的風險。
(二)倉儲設施缺口巨大
近年來,我國危化品倉儲建設雖不斷發展,但設施總量仍不能滿足行業發展的需求,倉庫嚴重短缺,一些經濟發達地區缺口達30%以上。加之倉儲設施布局不合理,麵向市場交易的倉庫不多,公共倉庫偏少,因而出現了不少地下倉庫,危化品異地存放於“黑倉庫”的現象十分普遍,帶來了安全隱患。
就現實情況來看,危化品倉庫的缺口還在不斷增大,其原因包括:一是我國危化品產量不斷增加,但同期出口量卻有所減少,致使大量產品積壓;二是我國部分企業盲目投資,引發結構性產能過剩,造成庫滿倉平。據我國化工信息部門統計,我國硫酸過剩超過25%,甲醇超過50%,黃磷超過60%,純堿超過25%,燒堿超過30%,電石超過30%;三是危化品倉庫建設標準不規範,城市土地緊缺,危化品倉庫建設步履維艱,難有立足之地。
(三)行業標準不統一,監管困難
目前,我國危化品物流市場缺乏行業標準,國內一些化工生產企業過多考慮經濟效益,對化工物流安全僅停留在國家法律法規所要求的最低層麵,沒有形成通行的行業標準。化工物流行業也未形成通行的自律標準和要求,化工品物流企業良莠不齊,給化工物流安全帶來隱患。
在管理上製度缺失、管理缺位,危化品物流管理機製尚不健全。危化品物流行業同時受到公安、交通、質檢、環保、衛生以及工商、稅務、海關等部門的監督和管理,各部門雖都製定了推動本行業的有關法規和規定,但對於危化品物流的管理缺乏銜接,加上不同地區的監管力度和管理標準也不一樣,其管理的差異性非常大。此外,國際跨國公司的行業標準高於國內標準,使得國內有關部門通過審核和驗證的車輛,在跨國企業不予認同,即中國的外企采用歐洲道路危險品運輸安全質量評估標準,至使我國危化品物流管理標準概念模糊。
(四)專業人才匱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