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華為集團公司的實踐
這是一家於1992年創建的民營高科技企業。1994年,它通過兼並國內一家中端合資的通訊科技公司,擁有了自己開發高科技通訊產品的技術基礎。為了掌握更先進的技術,華為采取了“借船出海”的策略,積極尋找與國際知名通信巨頭進行合作,先後與美國的微軟、英特爾、摩托羅拉、IBM和美國本土以外的三星、鬆下、西門子等國際化公司共建了技術研發中心或實驗室。2005年,華為公司開發的技術專利就位居全國第一位。
與此同時,華為在1995年就製定了一項長期的國際化戰略,首先從電信通訊發展薄弱的發展中國家起步,通過投資合作,為東道國提供從通訊設備硬件到軟件、到服務的“一攬子”解決方案,使其高科技產品迅速銷售到世界各國,使其海外收入占到其總收入的70%以上。2010年,華為就已成為世界第二大電信運營商,進入世界500強的行列。2012年,華為的營業收入達到2202億元,淨利潤為154億元。目前,華為作為全球領先的信息與通訊解決方案的提供商,已在全球140多個國家為20億人口提供了打電話,上網、發短信的產品與服務。
(二)中興通訊公司的實踐
這也是中國一家民營高科技企業,目前在全球電信通訊領域排名第五位,它也是1995年開始啟動國際化戰略的,其策略也是盡量避免與跨國通訊巨頭的正麵決戰,而采取了“先易後難”的方式,先在亞洲、非洲等地區打下了堅實的市場基礎,在通訊技術薄弱的地方贏得較高的信譽度和影響力之後,進入到了印度、俄羅斯、巴西等國潛力巨大的市場,接著再通過自己的技術優勢,持續突破全球主流電信運營商,進入到一些歐美發達國家市場。目前,中興通訊已為全球140多個國家或地區的電信運營商,提供其創新技術與產品解決方案,並獲得多個領域的國際標準起草權,參與製定國際標準,包括參與製定雲計算機相關的國際標準。
與華為公司一樣,中興通訊公司也采取了在國內以自主創新為主,在海外選擇建立國際技術聯盟和研發中心的發展路徑。近幾年,中興通訊已在韓國、美國、瑞典、印度以及國內深圳、上海等地共建立了18個全資的技術研發機構,並在全球12個區域設置了技術培訓中心和10大國際電信聯合創新中心,加快了通訊技術的創新步伐。截至2011年底,中興通訊的專利授權量超出了1.1萬件,全麵覆蓋了3G、4G核心技術,其技術產品不僅進入到發達國家市場,而且顯示出技術競爭的優勢。
三、瞄準產業鏈高端進行跨國並購投資,打造能立足國際市場的跨國公司
在有些重要的工業領域,我們原來的基礎很薄弱,但通過實施“引進來”戰略,我們逐步把產業規模做大了,但發達國家的企業仍然占據著產業鏈的高端。近些年,一些歐美國家企業陷入經濟危機難以自救,我們國內有些具有實力的企業抓住機會“走出去”,在某些產業鏈的高端進行並購投資,使自己不單擁有了先進技術,同時也擁有了已經開發的國際市場,很快變身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跨國公司。
(一)吉利汽車集團公司的實踐
吉利汽車公司是我們國內一家以出售低價汽車知名的民營企業,1997年進入汽車行業,2007年提出了要將核心競爭力從成本優勢重新定位為技術優勢和品牌服務。為此,吉利公司一方麵網絡人才,增強自己創新能力;另一方麵瞄準產業鏈的高端籌劃並進行跨國並購。2008年,吉利公司通過並購全球第二大DIS自動變速器廠,實現了汽車核心零部件自動變速器的生產;2010年3月,吉利公司又以18億美元收購了美國福特汽車旗下的沃爾沃轎車公司100%的股權,包括全品牌收購和全係統收購,其中有沃爾沃的9個係列產品、3個最新平台的知識產權,境外工廠還有福特公司提供的研發人才和全球經銷網絡及供應商體係。
這一“蛇吞象”的收購,不僅極大地提升了吉利汽車在全球的知名度,更是提升了吉利汽車的技術質量與技術標準。2012年7月吉利集團公司以總營業收入233.557億美元進入世界500強。目前吉利轎車出口已突破10萬輛,已出口至全球30多個國家和地區。
(二)三一重工集團的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