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大司庫環境集中采購的價值增長機會探析(1 / 2)

大司庫環境集中采購的價值增長機會探析

會計信息化

作者:雷虹

【摘 要】 文章立足於司庫這種新型的資金管理模式,通過對跨國企業集團集中采購業務進行分析,探討大司庫環境集中采購為集團公司帶來的潛在價值增長機會,提出通過司庫驅動企業變革的思路,希望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關鍵詞】 大司庫; 集中采購; 價值增長; 跨國企業集團

中圖分類號:F232;F2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5937(2014)24-0113-02

司庫(Treasury)源於中國古代負責財務的文官官職名,當前已經成為企業集團公司熱衷采用的一種資金管理模式。大司庫的理念主要體現在跨國企業集團借助先進的信息技術,依托集團內部獨立的財務公司,建立大“資金池”概念,對集團公司資金、資源、風險進行全麵集中管控,以期實現財務成本最小化,盈餘回報最大化。其核心是集中管控資源、集中管控風險、提升公司整體價值。目前,國內一些大型集團公司,如中石油、中海油等已經開展了司庫的研究和探索,中石油於2013年率先實施了大司庫上線。

采購業務是集團公司供應鏈管理的重要環節,集中采購模式是企業降低采購成本、提高產品質量、獲取競爭優勢、提高供應鏈效率的有效手段。而大司庫理念下的集中采購聚焦於采購渠道中資金、資本的有效運作,提升采購資金的集中控製水平,為集團公司獲取更多的價值增長機會,是一種資金流管理與采購物流管理的完美結合。

一、大司庫環境集中采購引領采購管理創新

當前,國內大部分企業在進行集中采購時,仍停留在對物流過程的管控,沒有更多地開發該過程中資金運作所能給企業帶來的利益。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如何優化、整合采購過程,提高資金運作能力,降本增效已經成為各個跨國公司的主要博弈項目之一。

進入國際市場的企業集團,在其跨越國家、地區和企業的價值鏈上,要建立起國際供應商和客戶基礎。這就驅使企業要實施一定水平的戰略采購決策,采取低成本采購策略,在供應鏈上進行集中控製。同時要平衡供給彈性需求和管理持續供給風險,滿足運輸成本控製等方麵的要求。這對企業集團集中采購提出了現實挑戰,促使集團公司司庫人員積極優化集中采購流程,優化集中控製下采購業務的財務管理和資金、資本運作。例如,更有效的稅收結構,集中的外彙對衝、支付,第三方融資安排,現金池和反向保理等,這些無疑會促進集團公司采購管理創新和業務的深度拓展,多層麵尋求價值增長機會。

二、集中采購管理的核心和模式選擇

(一)采購管理的核心

傳統采購部門的核心是為企業集團謀求更大的利益,這就需要與供應商進行價格談判,實現最低的購買價格,以獲得高於市場的回報率。但這個過程往往花費很多時間,顯然無法適應經濟高速發展的要求。而供應商也要求一個更優的銷售價格,在有限的時間內,他們更希望供應給低於市場回報率的企業。如果不能達成一個公平(公允)合理的價格,供應商將會停止與客戶的交易,並且有可能退出這個行業。因此,采購管理人員必須從戰略角度深入考慮,尋求一條改善與供應商關係的途徑,實現共贏,謀求可持續利益的發展。

集中采購業務的核心主要有需求管理、供應商管理、總購買成本管理、支付管理四個方麵。需求管理主要解決“買什麼”的問題。通過優化和協調供應鏈和客戶,決定產品的購買、減少購買量。此外還可以創新采購策略,通過與客戶提前簽訂的購買協議進行采購。供應商管理主要解決“向誰買”的問題。選擇最優的供應商或供應商組合,和他們建立起長期有效的關係,還可以與之進行聯合開發新產品或協同計劃、預測和補給。總購買成本管理主要解決“購買成本”的問題。要優化獲取產品的總成本,不僅包括前期的購買價格,而且包括在擁有產品期間所產生的全部相關成本。支付管理則是在以上三個核心基礎上,順理成章地解決“付款”問題。

實現大司庫集中采購管理四個核心的關鍵是集團公司的規模和實力,這將實現全球有采購能力和消費能力群體的完美結合。

(二)集中采購模式選擇

公司選擇適合自身發展的集中采購模式時,要考慮如何在消費類別、地理區域和業務單元之上進行戰略思考和部署,為企業集團尋求更優化、更廣闊的供應鏈及發展前景。

企業首先要考慮集中化水平問題,有些公司甚至通過搬遷形成圍繞特定消費群體的產業布局。集中采購一般有三種模式選擇:第一種是采購主導消費模式,是指消費群體處於被動,由采購來決定消費的種類與層次;第二種是采購配合消費模式,是以消費群體的需求為導向進行采購;第三種是采購支持過程模式,這種模式相對來說采購種類繁雜,需要大量采購來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