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內部控製評價報表的分析設計
(一)內部控製評價報表的分析
本文假設上市公司的內控成本項目大體一致,且所披露的內部控製成本項目不涉及商業機密。基於信號傳遞理論,上市公司願意公開內部控製報表而向市場傳遞其積極信號。
基於內部控製評價報告的內容缺乏足夠的量化信息,尤其是缺乏對內部控製成本項目以及關鍵風險點控製的量化信息披露,使得上市公司內部控製信息披露不夠完整,不能滿足信息使用者對內控的信息需求,同時增加了上市公司的造假舞弊風險。因此本文在內控評價報告存在上述缺陷的情況下,將內部控製評價報表的內容分為內部控製成本投入、重要財務指標和主要風險點控製評分三大部分。
1.內部控製成本投入
內部控製成本主要包括內控建設成本、內控運行成本以及內控的監督反饋成本這三大板塊,而這三大板塊又分別有各自的積極成本和消極成本。本文所述的積極成本就是指公司為了達到內控的目標而投入的必要成本,比如內控的設計成本,信息係統的建設、更新、維護成本,內部審計成本等。消極成本是指因內控缺陷而造成的損失,即負麵成本,比如因內部人員的舞弊而造成的損失、信息係統存在隱患而造成的損失以及違法違規而導致的罰款等。消極成本越低反映了內部控製越有效。本文所述的內部控製成本是指可以量化核算的部分,無法量化的成本項目(例如審批程序的增加延長了審批周期從而降低了工作效率、因內部環境的消極氛圍而使員工產生懶散的工作態度等)應在內部控製評價報表的附注中予以說明。
2.重要財務指標
根據會計報表中的數據得出重要財務指標。主要列示兩類財務指標,一類是為債權人所關注的企業償債能力指標,另一類是為投資者所關注的企業盈利能力指標。其中企業償債能力指標包括流動比率、速動比率、資產負債率、負債對所有者權益比率、應收賬款周轉率以及存貨周轉率等。企業盈利能力指標包括總資產報酬率、資本收益率、銷售利潤率和淨資產利潤率等。這些財務指標基本能反映出企業是否存在債務風險以及報告期的經營狀況,在某種程度上可以反映內部控製的有效性,所以將其列示於內控評價報表中,方便信息使用者從整體上把握和評價內部控製。
3.主要風險點控製評分
根據《企業內部控製應用指引》,主要風險點可從公司層麵和業務層麵來分析。其中公司層麵主要包括內部環境、風險評估、控製活動、信息與溝通以及監督五個要素,公司對這五要素再分別進行子項目的劃分,最後通過對各要素所對應的子項目的風險點控製評分合計得出各個要素的評分。例如,公司層麵的內部環境可劃分為組織機構、發展戰略、人力資源、企業文化和社會責任五個子項目,對五個子項目的風險點控製評分的合計結果即為內部環境的評分。而業務層麵主要包括采購與付款循環、存貨與生產循環、銷售與收款循環、資金活動、資產管理、信息係統管理、預算與財務報告以及其他業務,公司再對這些業務分別進行子項目的劃分,通過對各業務所對應的子項目的風險點控製評分合計得出各業務的評分。例如,存貨與生產循環可劃分為倉儲保管、領用發出、盤點清查、存貨處置以及生產環節五個子項目,對五個子項目的風險點控製評分的合計結果即為存貨與生產循環的評分。公司內部需要確定具體的評分方法和評分標準對各個風險控製點進行評分。信息使用者可根據各個風險控製點的評分值判斷內部控製是否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