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 換個角度把問題看透(1 / 3)

改變別人不如改變自己

在英國斯威敏斯教堂地下室裏,英國聖公會主教的墓碑上寫著這樣一段話:

“當我年輕自由的時候,我的想象力沒有任何局限,我夢想改變這個世界。當我漸漸成熟明智的時候,我發現這個世界是不可能改變的,於是我將眼光放得短淺了一些,那就隻改變我的國家吧!但是我的國家似乎也是我無法改變的。”

“當我到了遲暮之年,抱著最後一絲希望,我決定隻改變我的家庭、我親近的人,但是,唉!他們根本不接受改變。”

“現在臨終之際,我才突然意識到:如果起初我隻改變自己,接著我就可以依次改變我的家人。然後,在他們的激發和鼓勵下,我也許就能改變我的國家。再接下來,誰又知道呢,也許我連整個世界都可以改變。”

無論是父母還是孩子,我們總渴望別人改變,或者改變別人,是否想過改變自己?一旦出了問題,我們總喜歡給自己找些借口,是環境不好,是別人不好,別人應該如何,似乎隻有改變了別人或別人改變了,這個事情才可以解決。譬如,我們經常看到城市中闖紅燈現象,經常有人抱怨,現在的人啊一點秩序都沒有,可結果自己也加入了闖紅燈一族。總有人在抱怨別人的素質差,可自己的呢?我們似乎總願意抱怨周圍的環境如何的不好,可是我們也是環境的一員,我們總渴望這個環境被改變,渴望其他人能夠改變自己不好的一麵,可結果總讓人受傷。假如每個人都約束好自己,都試圖努力改變自己,那樣豈不是整個群體也改變了?不要總是想著改變別人,假如自己做得好,你就可以影響別人,不要輕視了自己的影響力。

再看看這個故事吧!

一隻烏鴉打算飛往南方,途中遇到一隻鴿子,他們一起停在一棵樹上休息。

鴿子問烏鴉:“你這麼辛苦,要飛到哪裏去?為什麼要離開這裏呢?”

烏鴉傷心地說:“其實,我也不想離開這裏,可是這裏的人都不喜歡我的叫聲。所以我想飛到別的地方去。”

鴿子好心地說:“別白費力氣了。如果你不改變自己的聲音,飛到哪兒都不會受歡迎的。”

很多問題,主要原因還是在自己身上,不是別人不喜歡自己,而是自己還不夠可愛。考試沒考好,不要找各種的客觀理由,自己身上總可以找到很多原因;被別人批評,也不要總抱怨別人,為什麼別人會批評自己,而不是他人呢?孩子抱怨父母,父母也不要總是覺得孩子有問題,孩子叛逆,為什麼他會抱怨你呢,總歸是出了問題,你需要從自己身上找原因;父母責備孩子,孩子也不要總覺得父母在故意找你的問題,故意跟你過不去,他們也不是無理取鬧的人,要想想自己身上的問題。不要總是從別人身上找原因,看看自己身上,也不要總是想著改變別人,其實改變了自己就可能改變別人。

與其改變世界,不如先改變自己,改變自己的某些觀念和做法,以抵禦外來的侵襲。當自己改變後,眼中的世界自然也就跟著改變了。

我很喜歡下邊幾句話,送給你。

也許你不能左右天氣,但你可以改變心情。

也許你不能改變容貌,但你可以展現笑容。

也許你不能控製他人,但你可以掌握自己。

也許你不能預知未來,但你可以把握今天。

也許你不能事事如意,但你可以事事盡力。

也許你不能每戰必勝,但你可以竭盡全力。

也許你不能決定生命的長度,但你可以拓展它的寬度。

逃離自欺欺人的世界

你相信我是一名算命大師嗎?我正在對你算命,你相信嗎?我有段關於你的描述你會覺得和你類似嗎?看看我對你的描述吧。

你需要別人喜歡你和欣賞你,但你通常對自己要求苛刻。雖然你在個性上的確有一些弱點,但你通常能夠設法加以彌補。你在某些方麵的能力並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所以還未能變成你的優勢。從外表來看,你是一個講求自律和自製的人,但內心卻常常焦慮不安。有時候,你會強烈地懷疑自己是不是做出了正確的決定或正確的事情。

你傾向於讓自己的生活有所改變和變得豐富多彩,在遇到約束和限製時你會感到不滿。你很自豪自己是一個能夠獨立思考的人,如果沒有令人滿意的證據,你不會接受別人的觀點和說法。不過,你也覺得在別人麵前過於直言不諱並不是明智之舉。有時候你很外向,比較容易親近,也樂於與人交往;但有時候你卻很內向,比較小心謹慎,而且沉默寡言。你有很多夢想,其中有一些看起來相當不切實際。

你這個人非常需要得到別人的好評,希望被人喜歡和讚賞,不過並非每個人都如此對你。你的想象力豐富,有很多美好的理想,其中也包括一些脫離現實的幻想。你想做許多事情,身上蘊藏的潛力無窮,相比之下,已經發揮出的卻不多。在某種情況下,你會產生煩惱,甚至猶豫動搖,但到關鍵時刻,你的意誌還是堅定不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