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 情商讓你學會自救(3 / 3)

我們經常聽到兩個詞: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也許很多同學憎恨應試教育,可是又對素質教育沒有感覺。我們為什麼搞教育,同學們又為什麼來學校學習,學習之後又想做什麼,你有學習的動力嗎?這些問題你是否思考過,我希望你能好好思考下,找到自己學習和生活最根本的東西。

很多國家都將情商教育課程引入了中學,希望孩子的智商跟情商能均衡發展。我國正實行應試教育,又在提倡素質教育。絕大多數同學和家長將學習的不快樂,將所有的不滿都推到了應試教育上,不少人想從素質教育上找出路,可結果都是流於形式,迫於現實考試的壓力總是淺嚐輒止,甚至連嚐試都不敢,素質教育更多的是存在於老師的論文裏。可是我們忽略了一點,我們還沒搞清楚這兩個問題:教育到底要教什麼,學習到底要學什麼?

在我看來無論應試教育還是素質教育,其目的都應該是為了培養我們生存的能力。人活著是為什麼,亞裏士多德說的很有道理,“追求快樂逃避痛苦”,這是我們真實的寫照。我們學習、生活、工作的目的是什麼,說白了是為了讓自己能夠更快樂,讓關心自己愛自己的人更快樂,進而讓生活圈子裏的人更快樂,乃至整個社會更快樂,快樂幸福正是生存所追求的。所以,在這個意義上,我們所做的一切事情都是為了生存,更好、更快樂、更有意義、更有價值的生存!

這恰恰是我希望你了解的東西,無論是智商還是情商都是為你服務的,都是為了讓你更好,更有能力,所以你不要被他們奴役了。正如我在前文一直給你講的,“自己是一切的根源”。

丹尼爾·戈爾曼教授在他的《情商》一書中,提到父母和孩子應該學習“學習能力”,因為“學習能力”是一切知識的基石,決定了孩子在學校的表現,也決定了孩子在未來的成就。他認為學習的能力包含七個方麵:

自我信任:感覺能駕馭自己及自己的行為與周圍事物,相信隻要努力就很可能成功。

好奇探求:認為探索世界是好的,而且可帶來樂趣。

進取意識:有發揮影響的意願、能力與毅力,具體而言就是一種能力與效率感。

自製自律:具有與其年齡相稱的自我控製能力。

人際關係:能與人達成起碼的互相了解,根據了解他人和他人對自己的了解建立和諧友善的關係。

溝通能力:具備與人交流觀念及交流感受的意願與能力,首先必須能信任別人,且從人際交往(包括與領導的交往)中獲得快樂。

合作:能夠在個人需求與團體活動之間取得均衡,不會顧此失彼。

其實,我對當前的很多教育頗有微詞,我們的教育一直在搞枝幹,卻忽略了樹根。國外的精英培育重在孩子的內心,教給孩子怎麼理解自己,怎麼認識自己,如何看世界,說白了是解決孩子內心世界的問題,讓他們清楚自己的世界觀和價值觀,隻有明白了自己希望做什麼,能做什麼,才會發揮自己更大的能力。我們對孩子的教育一開始就強調好好學習將來找個好工作,多掙錢,給孩子灌輸的盡是如何掙錢的觀念,可結果呢,錢沒掙多少,盡是在為別人打工。美國人精明的地方就在於他們知道如何管理別人,讓別人為他們帶來更大的價值,這是你不得不思考的問題。

之所以希望父母和孩子能了解情商使用情商,最重要的一點是,情商是關於自己的能力,當你認識了情商,它會讓你思考自己,認識自己,管理自己,並且由己推人,了解別人,學會更好的與人相處,與人合作。現在的學校對於孩子內心的教導很少,到了大學更多的還是教授知識和技能,學生對於社科、哲學之類的全然不在意,甚至把這些東西當做雞肋,殊不知這在國外是學習最多的。

教育應該幫孩子認識自己,把內心壘得牢靠些,進而彰顯孩子的潛能。正如哈佛教育學院心理學院的心理學教授霍華德·加德納說的:“時代已經不同,我們對才華的定義應該擴大。教育對孩子最大的幫助是引導他們走入適性的領域,使其潛能得以發揮而獲得最大的成就感。今天我們完全忽略了這個目標,我們實行的是一視同仁的教育;仿佛要把每個人都教育成大學教授,對每個人的評價也都是依據這個狹隘的標準。我們應該做的是減少評比,多花心力找出每個人的天賦並加以培養。成功可以有無數種定義,成功的途徑也千變萬化。”

情商能讓我們學會審視和了解自己,學會怎樣激勵自己,讓我們能夠從容地麵對痛苦、憂慮、憤怒和恐懼的情緒,並能輕而易舉地駕馭它們,就像哈佛大學的校訓說的那樣“請享受無法回避的痛苦”。

用情商解決問題——自救勝於他救

情商的核心是“自己是一切的根源”,與其等待別人“救”我們,還不如自救。任何問題我們總可以從自身找到原因,總能找到自己能夠改正的自身的原因,如果我們改正了自身的不足,便促進了問題的解決,至少我們可以沒有遺憾!正是基於此,我們得到了麵對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步驟。

第一步:遇到問題時,請先平複自己的情緒。

第二步:將自己所遭遇的情況和自己的感受寫出來。這一步不是必須的,但是建議盡量做一下,對你平複情緒和思考整個事情有幫助。

第三步:從自己的角度思考,看自己的哪些原因導致了這件事的發生,自己應該負什麼責任,自己做錯了什麼,是否有誤解的地方。

第四步:這件事對別人有什麼影響,別人可能的感受是什麼,別人在這件事中有什麼地方做的不到位。

第五步:思考所有可能解決這件事的辦法。

第六步:評估各種辦法的可能後果。

第七步:選擇一個辦法,付諸實行。

說明:在考慮問題和解決問題時,我們盡量要減少讓別人不斷做出讓步的想法。你不可能完全掌握別人,從自身能做的著手,通過自己的改變去影響別人。

提升情商的方法

情商和我們息息相關,提升自己的情商,首先,我們需要培養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遇事坦然,凡事往好的方麵看,對自己有信心,沒有不經曆挫折的人生,沒有完美無缺的人和事。其次,我們需要及時解除自己的心理枷鎖,如自卑、壓抑等,一個簡單的做法是如向自己信任的長輩、朋友傾訴,聽取他們的意見或建議等。再次,我們需要學會寬以待人,嚴以律己,能包容他人的缺點和個性,增強自律力,凡事都能理性思維,不憑衝動行事。最後,我給大家九條提升情商的建議。

建議一:搞清楚自己的價值觀。

花時間審視自己,寫下你最重要的信念和價值觀。問問自己,我希望自己按怎樣的價值觀來生活。拿出一張紙,分成兩欄,把你認為重要的信念和價值觀寫在左欄,把你最近覺得做的不光彩的事情,包括說過的話或做過的事情,寫在右欄。思考下你的價值觀跟你的做事方式一致嗎?如果不一致,你需要想想自己該怎麼說、怎麼做才會讓自己自豪,至少可以讓自己更舒心些。你可以每周做一次這樣的工作,它會幫助你更好的認識自己,從而提升你的情商。

建議二:明白你的底線,學會劃定恰當的心理界限。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底線,但是很多人不明白自己的底線是什麼,隻知道有些事情自己會抵觸,甚至會反對。也許你認為與他人界限不明是一件好事,至少大家能隨心所欲地相處,不用激烈地討價還價。但不明自己的底線,常常讓自己很被動,甚至被別人傷害你的感情而你卻不自知。界限清晰對大家都有好處,別人知道你哪些事情可做哪些事情不可以做後,通常情況下不會主動侵犯你的底線。

建議三:定期讓自己停下來,問問自己為什麼會做哪些事情。

情緒常常會不請自來,而不是聽我們的調遣。生活中你常常會遇到自己情緒莫名其妙糟糕的事情,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出現這種事情?當我們學會思考情緒的來源時,我們的自我意識會極大地提高。每隔一段時間,我們都要停下來問問自己,為什麼一些意料不到的情緒會無法控製地湧現,是什麼在促使你做出異乎尋常的事情?如果我們不花時間問問自己原因的話,有些事情我們永遠也不會明白。你可以問自己這樣的問題:你還記得自己什麼時候第一次作出這樣的反應嗎?和誰相關?這次和那次有什麼相似之處?是所有人都會引起你的這種反應,還是個別人某類人?你越了解自己做事情的原因,就越能做好準備,防止情緒來控製你。

建議四:設計一張自己情緒和理智的對照表。

我們的情緒和我們的理智常常打架。你可能經常遇到這樣的事情,你允許情緒支配你朝著一個方向走,而同時,理智使勁拽著你的衣角,朝另一個方向走。所以,建議你設計一張情緒與理智對照表,把一張紙中間畫線分兩部分,在左邊寫出你的情緒要求你做什麼,在右邊寫上你的理智要求你做什麼。你需要問自己兩個問題:你的情緒如何遮掩了你的判斷力,你的理智如何忽視了情緒的暗示?情緒和理智有時很是矛盾,放任情緒支配往往給你帶來很大麻煩。設計這樣一張對照表,當遇到棘手的事情時,不妨拿出來對照下,既然不得不麵對,那就采取代價最小的方法,看看是該理智對待,還是順從情緒。

建議五:公開自己的目標。

你常常會遇見言行不一的人。說實話,現實生活中有太多人存在言行不一的事實,尤其當我們的生活不盡如人意時。當你做一件事時,如果別人不知道,即使自己做不到,你也不會覺得如何,但是一旦你將目標公開給別人,你就要考慮,如果自己做不到,別人會怎麼看你,同時,你的目標一旦公開給別人,關注你的人也會關注你的目標和進步,給你帶來動力。

建議六:“數數法”緩解自己的情緒。

生活中你難免會遇到衝動或憤怒的事情,當你覺得自己失望、情緒衝動或生氣時,你不妨停下來深吸一口氣,呼氣的時候自己開始數“10”,一直深呼吸,倒數到“1”。數數和呼吸會讓你放鬆,阻止你貿然行事,給你足夠的時間恢複平靜,讓你從一個更清醒、更理智的角度對情形作出判斷。

建議七:多微笑甚至大笑。

笑很簡單,但不是每個人都會笑。其實,當你微笑和大笑時,你的臉會把快樂的信息傳給大腦,大腦會對你的麵部神經和肌肉做出反應,以確定你的情緒。平時你應該多微笑,即使陷入失望或憂慮的情緒中,也可以強迫自己微笑,這會抵消消極情緒的作用。

建議八:學會傾聽。

聽人說話簡單吧,可是很多人不會聽人說話。你肯定遇到過這樣的情形,當別人說話時,經常被人打斷,甚至你自己打斷別人說話,平心而論,你講的正精彩的時候,希望別人把你打斷嗎?當你和別人說話時,建議你把手邊的所有事情停下來,專心去聽,一直到那人說完為止。當孩子向你提問時,要把視線從電視、電腦或你正在做的事情上移開,眼睛注視著他,回答問題。傾聽別人說話,要專注,這是尊重別人的表現,也隻有專注你才能聽的更清楚,這也幫你贏得別人的好感。

建議九:具備同理心,學會站在他人立場思考問題。

在人際交往過程中,能夠體會他人的情緒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場和感受,並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處理問題的能力,這就是我們通常說的同理心。簡單地說,同理心就是站在對方的立場思考。事情發生後,把自己當成是別人,想象自己因為什麼心理以致有這種行為,從而觸發這個事件,如果自己是別人,自己會怎樣,正所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對於同理心,你需要了解以下幾點。

我怎麼對待別人,別人就怎麼對待我。

想讓他人理解我,就要首先理解他人;將心比心,才會被人理解。

學會以別人的角度看問題,並據此改進自己在他們眼中的形象。

隻能修正自己,不能修正別人。想成功地與人相處,讓別人尊重自己的想法,唯有先改變自己。

真誠坦白的人,才是值得信任的人。

真情流露的人,才能得到真情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