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男孩問:“電燈是誰發明的?”
爸爸說:“是愛迪生。”
小男孩又問:“那愛迪生的爸爸怎麼沒發明電燈?”
作為父母你要給孩子怎樣的選擇?難道要像“霍布森”一樣嗎?
選擇不是越多越好
在生活中,無論做什麼,人們常常希望選擇多一些,正所謂“貨比三家”。譬如,買衣服要去商場多的地方,買電器要去電器集中的地方等。但是選擇多了就一定好嗎?你可能聽說過猴子掰玉米的故事,因為選擇太多,總想找到最大的,結果不僅找不到最大的,連手中本來比較大的一個也丟掉了。
心理學上有一個有名的效應,叫做“布裏丹效應”。法國哲學家布裏丹養了一頭小毛驢,每天向附近的農民買一堆草料來喂。一天,送草的農民出於對哲學家的景仰,額外多送了一堆草料,放在旁邊。這下子,毛驢站在兩堆數量、質量和與它的距離完全相等的幹草之間,可是為難壞了。它雖然享有充分的選擇自由,但由於兩堆幹草價值相等,客觀上無法分辨優劣。於是,它左看看,右瞅瞅,始終也無法分清究竟選擇哪一堆好。於是,這頭可憐的毛驢就這樣站在原地,一會兒考慮數量,一會兒考慮質量,一會兒分析顏色,一會兒分析新鮮度,猶猶豫豫,來來回回,結果在無所適從中活活地餓死了。
在生活中也經常麵臨著種種選擇,如何選擇對人生的成敗得失關係極大。因為人們都希望得到最佳的抉擇,所以常常在抉擇之前反複權衡利弊,再三仔細斟酌,甚至猶豫不決,舉棋不定。但是,在很多情況下,機會稍縱即逝,並沒有留下足夠的時間讓我們去反複思考,反而要求我們當機立斷,迅速決策。如果我們猶豫不決,就會兩手空空,一無所獲。
父母對於孩子的教育,不是沒有選擇,而是選擇太多,對於孩子的將來,作為家長你肯定聽過很多人的建議,你始終在找一個對孩子最有幫助,對孩子前途最好的路子。孩子也和你一樣有很多的選擇,可是,麵對這麼多的選擇,他/她也很迷茫。
教育孩子不是給孩子越多的機會越好,相反給孩子合理的機會,合理的選擇才是重要的。做父母很難,既不能像“霍布森”一樣不給孩子選擇的空間和機會,又不能像“布裏丹毛驢”那樣,讓自己猶豫在不同的培養方法之間,讓孩子徘徊於無所適從的兩種選擇間。
【學子方法——選擇成就明天】
從拿起這本書開始,你就麵臨一個又一個的選擇,一個又一個的問題,一個又一個問題的分析,不論和你自身問題的原因一致與否,你都麵臨一個選擇:自己是否要糾正這些問題,問題不在別人身上,操之在己,要不要行動呢?
也許,在讀這本書之前,你還不停的抱怨老師對你不公平,父親母親對你不好。那從現在開始好好思考自己的原因吧,你需要做出一些選擇,選擇從自己身上動手解決問題,還是選擇那是別人的原因自己沒問題;選擇積極主動去改變,還是選擇消極被動的適應別人的安排;選擇有意義的人生目標奮鬥,還是選擇庸庸碌碌迷茫的活下去;選擇繼續叛逆下去,還是選擇寬容體諒父母;選擇從現在開始立刻行動,還是選擇看看別人再說。
《世界名言博引詞典》裏,有這樣一段對話,我送給你。
“你是何人?”
“我是征服一切的機會。”
“為何踮著腳?”
“我時刻在奔跑。”
“你腳上為何生有雙翼?”
“我乘風而行。”
“為何前額枕著頭皮?”
“好讓幸運者把我抓住。”
“後腦為何光禿禿?”
“為了不讓坐失良機者從背後把我抓住!”
你的一生是否精彩,在於你能否抓住機遇。機遇老人先給你送上他的頭發,如果你一下沒抓住,再抓就隻能碰到他的禿頭了。每個人都是自己命運的設計師,每個人又都是自己命運的建築師。一切的一切都在於你自己,取決於你自己,操之在你。
在學習和生活中,你總會遇到困難,遇到挫折,也許,別人可以幫你一把,但是,最重要的還是在於你自己,沒有人能夠不斷拖著你讓你前進。在成長的路上,有一個東西會成為你的動力——熱情,選擇不是被動的接受,而是主動的迎接,選擇積極,遠離消極,讓熱情注入你的行動中吧。
你不得不做各種各樣的選擇,你也渴望未來成功,我給你一些選擇的建議。
當他人懷疑時,去相信。
當他人嬉戲時,去規劃。
當他人昏睡時,去學習。
當他人猶豫時,去決定。
當他人空想時,去準備。
當他人拖延時,去行動。
當他人翹盼時,去工作。
當他人浪費時,去節儉。
當他人說話時,去傾聽。
當他人皺眉時,去微笑。
當他人批評時,去讚美。
當他人放棄時,去堅持。
【家長方法——給孩子一次選擇的機會】
每個孩子在成長中都會遇到困難,有些孩子遇到的困難更是出乎你的想象。當孩子出現問題,讓你束手無策時,你會選擇放棄嗎?我想絕大多數家長都不會選擇放棄。在選擇這本書之前,你已經看過不少家庭教育方麵的書籍吧,這本書不是想告訴你多少大道理,而是給你一個選擇,選擇從孩子的角度去看一些問題,選擇一個機會去了解孩子問題背後的原因。同時,更希望你看了本書後,能夠選擇與孩子如何相處,無論你選擇多少種教育方法,都不如你和孩子的關係來的重要;無論你選擇給孩子講多少大道理,都不如你以身作則給孩子示範來得重要。對於孩子,你是選擇用問題的眼光看他/她,還是選擇用尋找優點的眼光看他/她?對於孩子,你是選擇讓他/她成為溫室的花朵,還是選擇讓他/她成為翱翔於藍天的雄鷹?對於孩子,你是選擇安排他/她的人生,還是選擇讓他/她自己做主你給予建議呢?
你不得不麵臨孩子教育中的一係列選擇,而選擇往往是痛苦的,難以割舍的,其實,孩子和你一樣。偶然的機會,我讀到了一篇中學生寫的作文,名字叫《選擇的痛苦》,分享給你。
今天,在語文課上語文老師讓我們做了個遊戲,規則是:先在紙上寫上爸爸、媽媽、爺爺、奶奶、朋友、同學、愛人、孩子、鄰居、老師這十個人,然後用筆將其一個一個劃掉,最後留下一個。開始是輕鬆的。
首先,我毫不猶豫的劃掉了鄰居,因為鄰居有很多,失去了可以再重新來,關係是很好相處的。
第二次,我劃掉了爺爺、奶奶,因為他們年紀大了,總有一天會離我而去。生老病死是人不可避免的事。
第三次,我劃掉了老師。因為老師會有的,請原諒我對你的無情。
第四次,我的目光停留在朋友和同學這兩個選擇上。我劃掉了朋友。因為朋友再好也比不上和我一起學習的夥伴好,朋友失去了是可以再相處的,如果失去了同學就會對學習失去興趣,所以我劃掉了朋友。
我好想收回我剛才說的話。現在隻剩下爸爸、媽媽、愛人、孩子、同學了。我依依不舍的劃掉了同學,因為如果沒有家人的人這一生都會難以度過的,所以我就劃掉了同學,老師等,請在此原諒我對你們的無情。
這時隻剩下爸爸、媽媽、愛人和孩子了。我想了好久,就劃掉孩子吧,因為有了孩子,等他長大後還是要出外拚搏事業,不在我身邊,所以,我劃掉了孩子。
這時,我愣了,隻剩下爸爸、媽媽和愛人了。我看了看四周,同學們有的想哭,不過在啜泣罷了;還有的輕輕的用頭撞著桌子;還有的淚水已經模糊了雙眼,就連我們班的“活猴”——孫星也默默的捧著頭。我在想:爸爸、媽媽在平日裏對我的無私我八輩子也報答不完,但愛人還會陪我共度下輩子。猶豫一陣後,我決定劃掉父母,因為他們也會離我而去的。我這一條線劃了過來,這時我心如刀絞,我的心好痛啊!在這一瞬間我情不自禁的想起了這十三年來他們對我的愛,說不完,數不清。
孩子選擇對抗你的同時,內心也是痛苦的,你的選擇,會給孩子帶來新生。選擇天堂還是選擇地獄,一切都在於你,操之在你。希望這本書給了你一個機會,其實,選擇就是一次機會,正如,問題也是一次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