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父母,你應該好好思考一下為什麼孩子缺少自律和自我完善,這僅僅是孩子的問題嗎?假如你想孩子自律,最起碼自己要自律,當你一麵要求孩子自律時,你自己卻在不斷違反,這又怎會起作用?
你應該好好思考一下,毀掉孩子的僅僅是早戀嗎?父母更需要自省,時刻反思自己的行為,在批評孩子,對一件事下結論時,不要僅憑直覺就堅定自己是正確的。
悲劇隻是為了反抗
你是控製欲很強的父親或母親嗎?在我的谘詢中,遇到過這樣一對父女,父親很強勢,女兒從小很內向,用父親的話說是有點笨。文靜的女兒從小沒少給他這個父親惹事,每次惹事他都大發雷霆,總是恨鐵不成鋼。越是擔心什麼越來什麼,女兒高一的時候就開始談戀愛了,談還不要緊,最要命的是一年內兩次墮胎,戀愛交往完全沒有自我保護的意識,而且交往的對象都是那些壞孩子。女兒對父親的評價是沒一點優點,什麼都不好。在女兒眼中父親太粗暴了,簡直是個暴君,她必須聽他的。
為什麼文靜內向的女兒會選擇一個又一個“壞男孩”?有一個很奇怪的現象,戀愛時有人喜歡找與自己相似的戀人,有人喜歡找與自己相異的戀人。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這取決於“現實自我”與“理想自我”的一致程度。據心理學家研究,“現實自我”和“理想自我”一致程度比較高的人,喜歡找與自己相似的戀人;而“現實自我”和“理想自我”一致程度比較低的人,喜歡找與自己相異的戀人。人找戀人都是在尋找“理想自我”,按照“理想自我”的模型去尋找自己的戀人。
正如谘詢中那個女兒一樣,她的“現實自我”和“理想自我”相差很大,現實中處於父親的專製中,理想上又想反抗父親,潛意識裏是被動的反抗。在現實中,她發現實現“理想自我”太困難,於是,戀愛時會選擇一個和“理想自我”相符合的人,自己與他整日廝守,身體和心靈融為一體,就仿佛自己也實現了“理想自我”。其實,她尋找的不是戀人,而是自己投射到戀人身上的“理想自我”這個幻想,正因為如此,她才會陷入一個又一個迷戀式的戀愛中。
控製欲如此強的父親內心有一個固執的邏輯:我絕對沒有錯,我一切都是為了女兒好,我一定是對的,錯的一定是女兒!正是父親如此的專製才讓女兒不斷拿自己的身體去討好一個又一個的“壞男友”,通過跟與“理想自我”相符的男友相戀來實現“理想自我”,借此來反抗專製的父親。
這真是悲劇,而悲劇的導演恰恰是父親自己,你是什麼樣的父親或母親呢?請給孩子一些自由和空間,莫讓這樣的悲劇再發生了。
尷尬的性知識教育
有多少父母對孩子進行過性知識教育呢?我想國內80%的家庭都沒有做過這樣的教育,在廣大農村更是微乎其微。對於性健康教育家長一是刻意回避,二是認為性無師自通,更多的是指望學校去做性教育。可是學校並不能解決所有的事情,加上學校最注重的是成績,這些內容在很多學校根本不會談到。
其實,我們大多數父母都沒有被傳授過這方麵的內容,甚至,你會覺得不好意思跟孩子談,覺得這是可有可無的,覺得孩子長大了就會知道。這是最可笑的事情,正是大多數父母的這種不作為,讓更多的孩子受到了煎熬。
在一次中學生性教育知識調查中,接受調查的學生一共264人,其中男生82人,女生182人。調查顯示,在早戀情況中,9.9%的學生在小學開始,69.3%在初中開始,21.8%在職中開始,學生的性意識比較早熟。首次發生性關係的最小年齡,男女生均為15歲,雖然學生發生性行為的比例不是很高,但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不強,在發生過性關係的22人中,隻有8人采取避孕措施。
52.3 %的學生主動了解過性知識,而有近70%的學生在獲取性知識的途徑上首選網絡。如果有了性問題,60%以上的學生選擇去查書或找同學談,找父母的隻占7.3%,找專家談的占13.5%,12.2%的寧願悶在心裏。43%的孩子不知或不清楚艾滋病傳播渠道,在回答對手淫的認識時,仍然有8.7%認為手淫是種病,對人體有害,而18.9%的則認為手淫完全無害。
這就是孩子貧乏的性知識,父母越是遮掩效果越差。聽聽孩子對於性教育的看法吧。
一位高中生說:“現在青春期性教育一點都不好。我覺得很多人都是因為不懂或不明白,才發生這些事情的。社會不重視這個方麵的問題,他們覺得沒必要告訴孩子,因為孩子太小。可是他們不知道,孩子有太多的好奇心。他年輕,他什麼都想知道,什麼都想嚐試,他不知道自己做得對不對,他可能會摔跟頭。我覺得最親的人——我們的父母應該告訴我們。可是,父母怕我們知道了就會這樣去做,父母太想保護自己的孩子了,而沒有想到他們的方式是錯誤的,一點都不好!”
另一位中學生說:“他們沒有教我們一些什麼,從來就沒有過。我上初一的時候,家裏裝了電話,我有自己的一個電話本,我媽曾經看過,看到幾個女生的電話,就和我說,不許想別的,好好學習。這樣,從那麼早的時候就開始阻止你,從你稍微有些想法時就阻止你,你已經就不能向前走了。但是生理變化明擺著呢,又必然會發展下去。正常的路被堵死了,就有可能會往歪了走。有的人歪了後能繞回來,有的人就繞不回來,越走越歪。”
對於孩子的性知識教育最重要的還是你的態度,你應該怎樣對待中學生戀愛、發生性行為乃至懷孕、墮胎的行為。美國對於性教育主要有3種模式:第一種是以安全為導向的模式,既然避免不了,索性給學生發安全套;第二種是以純潔為導向的模式,提出要把貞節保留到結婚;第三種是綜合模式,既講性道德又主張教會孩子如何避免性傷害。無論哪一種模式,最重要的還是父母看待問題的角度和態度。
【學子方法——愛的另一麵也是愛】
愛一個人,絕不是讓他困擾,讓他受到傷害,可是很多人卻背道而馳。為此我給大家6條建議。
第一條建議:努力控製自己的衝動,提升自己自律的能力。愛情和性都是可以延遲和等待的,你需要學會推遲滿足感,需要學會承擔責任。
推遲滿足感,不貪圖眼前暫時的享樂,重新安排做事的順序,先直麵問題感受痛苦,再去解決問題感受更大的快樂,也即“先吃苦,後享樂”。譬如,在幼兒園裏,有的遊戲需要孩子們輪流參與。如果一個5歲的男孩多些耐心,暫且讓同伴先玩遊戲,而自己等到最後,就可以享受到更多的樂趣,他可以在無人催促的情況下,玩到盡興方休。在成長過程中出現的一個個問題,我建議你先正視它們,如果忽視問題的存在,則反映了你不願意推遲滿足感的心理。直麵問題會使人感到痛苦,可是忽略問題,問題並不會消失,若不解決,就會永遠存在,甚至變成越來越大的問題,這也是為什麼你感到某些科目太難學的原因。
學會承擔責任。當你選擇了戀愛,選擇了兩個人的交往,就意味著你要負起你的責任,因為愛既是讓你愛自己,又要你愛別人,你有責任讓對方幸福,讓對方沒有困擾。現在的問題是,選擇了戀愛卻成了兩個人的困擾,更痛苦的是偷吃禁果帶來的痛苦。所以,請勇敢地說出——“這是我的問題,還是由我來解決!”很多同學對於愛所帶來的問題選擇了逃避,他們寧願這樣自我安慰:“出現這個問題,並不是我的原因,他也有責任的,都是意外原因,都是父母和老師不理解我們,這絕不是我的責任!”不要放棄自己的責任,你有勇氣去幫助他一起解決問題的。
第二條建議:你可以選擇你的行為。你可以決定看什麼和聽什麼(不看描述人們發生性關係的電視、電影、小說,不聽那些鼓勵發生性關係的話,不聽那些放縱自己的同學的話),遠離有誘惑的環境(不去網吧、不去迪廳),多與同學接觸互相幫助互相進步,培養寶貴的友情。
第三條建議:把自己的時間安排得更充實些。你不是沒有事情做,相反你有很多事情要處理。青春期的你本就喜歡“瞎想”,不要給自己過多“閑暇”的時間,把時間用在學習和同學共同進步上。
第四條建議:假如你正處於戀愛中,希望你能堅守自己的底線,不要逾越了最後一步,做一個她可以信賴的人。其實,你應該慶幸,你找到了分享你的快樂和痛苦的知己,你也需要分擔她的,兩個人一起共同處理好學習問題,共同處理好班級友情問題,共同進步。
第五條建議:假如你對性知識有強烈的好奇,想知道性教育的知識,請不要去看色情影視和小說,你可以購買這樣的書籍。我希望你可以跟父母談談此事,他們也並非“頑固不化”的人,聽聽他們對愛和性的認識。
第六條建議:對於戀愛請多一些自省。你可以思考一下下麵表格的內容。
【家長方法——用你的愛換來孩子的真“愛”】
你知道了很多早戀帶來的危害和痛苦,你也很擔心自己的孩子會出現這種情況,但是,我希望你可以平複自己的情緒,用正確的態度對待這些問題,你的看法和行動會給孩子“困惑的天平”加上一個起決定作用的“砝碼”。
早戀的問題,本已是孩子的困惑了,如果作為父母的你們還不能好好地幫助孩子,誰才能幫助他呢?說實話,真正因為早戀出了問題的孩子,絕大多數是父母的問題,並不是所有的早戀的孩子都出問題。為此我給你4條建議希望能夠給你一些啟發。
第一條建議:讓孩子學會自律,自己首先要自律。孩子缺少自律未必是父母管教不嚴。相反,有的父母管教非常嚴,甚至拳打腳踢,可是效果甚微,究其原因,卻是父母混亂不堪、恣意妄為。
第二條建議:尊重孩子的獨立人格,給孩子獨立的空間。孩子不是你的延伸,更不能用你自以為是的意願肆意安排他的人生。當孩子沒有獨立的人格、獨立的空間,他更容易發生早戀,其實,這不是戀而是一種依賴感,讓他更容易出現悲劇。
第三條建議:給予孩子更多的關注,構建你與孩子之間良好的親子關係。
第四條建議:請你認真地學習一下對青少年的性教育。幫助孩子學習性的知識,不要任由孩子自己去尋找答案,他們的好奇有時候會讓他們跌進深淵。
如何讓孩子的愛不傷己不傷人,如何讓孩子的愛變成真正的愛,關鍵就在於你的愛,請用父母的愛換來孩子的真“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