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羨慕忌妒恨——你怎麼可以比我優秀(1 / 3)

【情景再現】

迷失在忌妒中的青春

一個剛升入高中的男孩,上半學期由於同學間尚互不認識,老師指定他暫任班長。半學期後由於與同學關係不和,被撤換班長之職。於是,他就疑心是某同學在老師那裏搞他的鬼,忌妒他的才幹,認為自己受到了排擠和壓製。對自己被撤換一事耿耿於懷、憤憤不平,認為同學與老師這樣對他不公平,所以常常指責他們,埋怨他們,後來常為此與同學、老師發生衝突,有時還告狀到校長和家長那裏,並要求恢複他班長之職,揚言否則要上告、要伺機報複。大家都耐心細致地勸他,他總是不等人家把話說完,就急於申辯,始終把大家對他的好言相勸理解為是惡意、敵意。這樣無理取鬧,與同學、老師的關係日益惡化,到高中畢業時,仍無根本性的變化。

河南信陽一位高中女生,半夜把一杯硫酸潑到同學的臉上,原因是“她比我學習好”。

一位18歲的高三女孩,學習成績始終排在全年級前5名,心中有個解不開的疙瘩,隻要考不到第一,就不滿意,甚至拔刀自殘。周圍隻要有誰成績超過她,就非常希望那個人倒黴。所以,她幾乎在學校裏沒什麼朋友,也不明白自己為何會這樣。

【學子之惑——難以抵擋的“心魔”】

“魔鬼”的外衣

情緒是最難控製的,青春期本就是情緒動蕩的年齡,每個同學內心都有屬於自己的“魔鬼”——忌妒。在西方人文化中,忌妒起源於《聖經》和古希臘神話,你可能聽說過宗教的七宗罪,它們分別是:傲慢、妒忌、暴怒、懶惰、貪婪、暴食及色欲。在中國古代的法律、禮製和習俗中,有一個“七出”(也叫“七去”或“七棄”),意思是當妻子符合其中一個條件時,丈夫及其家族便可以要求休妻(即離婚),“七出”指的是:不順父母、無子、淫、妒、有惡疾、口多言及竊盜。

很可怕,忌妒居然被如此“重視”,這從另一個層麵也說明忌妒的危害性。忌妒其實就是大家經常談論的“紅眼病”、吃醋、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心理學大辭典》中對忌妒的定義為:忌妒是與他人比較,發現自己在才能、名譽、地位或境遇等方麵不如別人而產生的一種由羞愧、憤怒、怨恨等組成的複雜的情緒狀態。它不僅僅是發現自己不如別人,也有來源於爭強好勝的欲望。它是一種既不能正確評價自己,又不能正確評價他人的不良心理品質,是一種比較複雜的心理。它包括焦慮、恐懼、悲哀、猜疑、羞恥、自咎、消沉、憎惡、敵意、怨恨、報複等不愉快的情緒。別人天生的身材、容貌和逐日顯出來的聰明才智,可以成為忌妒的對象;其他如榮譽、地位、成就、財產、威望等有關社會評價的各種因素,也都容易成為忌妒的對象。

在中小學階段,有很多同學存在忌妒心理,你能發現被忌妒的東西真的很多,我們一起看看忌妒這個“魔鬼”有哪些外衣。

忌妒同學的學習成績:這是最常見的,學習成績差些的學生會忌妒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之間也可能產生互相忌妒心理,最致命的是學習成績差的學生還會忌妒與自己相當的同學,見不得別人比他進步。這樣的例子屢見不鮮:成績不好的同學,不去積極地尋找解決辦法,卻拉攏一幫人孤立學習比自己好的同學,在課堂教學中,故意“接下茬”(所謂“接下茬”就是常說的“亂插嘴”、“搭下巴”,主要是指上課的時候,不舉手或未被老師提名就擅自發言的一種行為或者說是現象),嘩眾取寵,博得淺薄的笑聲,幹擾正常的課堂教學秩序,或在自己嫉怨的對象回答問題出錯時起哄嘲笑;成績好的同學間相互不借給對方自己的資料,怕“肥水流到外人田”,損害自己的利益。

忌妒同學的各種榮譽:獲得榮譽的一般是學習成績較好的同學,這就不得了了。在很多學校都存在這樣的同學,他們的學習成績很好,可是卻不關注德育和體育。他們看到那些雖然成績不如自己,但在德、智、體三方麵綜合發展較好的同學當選為班幹部、獲得“三好學生”等榮譽時,心裏就感到很不平衡,極度失落,甚至有些同學還造謠中傷別人。有些同學見不得別人進步,雖然自己已取得某些成績,獲得一些榮譽,卻總擔心別的同學會超過自己,他們總是打探別人用的參考書、上的補習班、複習的情況,卻嚴密封鎖有關自己的一切學習信息。我在很多學校了解到,由於高考的重壓,很多同學還玩起了“暗戰”:會做的題目,也假裝不會;自己每晚熬夜到次日淩晨,卻在眾同學麵前標榜自己“學得輕鬆”;一聽某人要報考和自己相同的學校,就假扮說客,極力勸說同學放棄報考,目的就是為了讓自己的競爭優勢變大……這些同學其實很可悲,由於忌妒,不懂得又不願意分享,不但交不了朋友,還失去了和同伴共同進步的機會,自以為自己獲得了好處,實際上卻失去了未來競爭的資本——協作,這樣的同學在未來社會中很難生存。

忌妒同學的相貌、衣著:現在由於多數孩子都是獨苗,加上生活條件也日益變好,很多同學開始了攀比,譬如,小學生比誰的書、筆、書包、衣服好看,是不是名牌;中學生會攀比相貌、衣著、手機、鞋等。有的甚至還攀比家裏的汽車、父母的職位。盲目的攀比可能使自己的內心受挫,更會導致同學之間的不團結,出現相互譏諷、怨恨甚至造謠、惡意中傷的現象。

忌妒同學的人緣好:學校裏總有這樣的同學,他們性格開朗、熱情大方、興趣廣泛,人緣比較好,愛交朋友,交際能力比較強,他們經常會成為同學心目中的焦點。那些性格內向又無力改變現狀的同學會對他們心懷隔閡,並可能把各種不如意歸咎於此。現在有很多學習成績不錯的同學,他們的人緣卻非常不好,自己覺得成績好就很厲害,不願意跟別的同學打交道,甚至看不起別的同學,更要命的是自己卻又忌妒那些人緣好的同學,還真是痛苦啊。

對情感占有的忌妒:這種忌妒主要表現在對兩人之間關係的一種獨占,從而對加入兩人之間的第三者產生怨恨、不滿的忌妒心理。在學校裏經常發生這樣的事情,兩個非常要好的朋友,可是最近一個人發現這個朋友又和其他人走得很近,他就很不爽,內心會產生一種不希望好朋友接近別人的想法,甚至采取各種行為阻止好朋友與別人交往。另外,一些學生一旦談起了戀愛,便陷入了二人世界,不希望自己的對象跟別人交流,隻希望跟自己在一起,一旦發現她/他和異性交往就會大吃飛醋,甚至找接觸對象的麻煩,難怪有人講“高中生,一對一對”,很多同學早戀後,便遠離了集體和同學。

“忌妒是一個綠眼的妖魔,誰做了它的犧牲品,就要受它的玩弄。”你會怎麼看待這個“魔鬼”,你有忌妒的現象嗎?

我們做一個心理測試吧,看看你是否有忌妒心:

測試一:

有一天,你和你的同學相約去公園,天公不作美,突然下起雨來,雷電交加。如果一棵樹被雷電擊中了,你認為被擊中的樹處於什麼地方?

A.茂密的森林中

B.池塘邊

C.長著稀落枯木的山丘上

測試二:

很久很久以前,獅子還不是森林之王,每年的森林之王在競選中產生。獅子雖然實力強大,但這一年,卻被老虎搶走了王冠。看著群獸簇擁老虎揚長而去,獅子會怎麼想呢?

A.老虎根本就不如我,它肯定是做了手腳才取勝的

B.這口氣一定要出,看我明年怎麼贏他個天翻地覆

C.我憑實力始終是森林之王的,這次何必與老虎計較

測試一的結果分析:

選擇A:擊中森林中的一棵樹,這時火苗可能竄向其他樹木。選擇這個答案的人一旦忌妒心起,就容易鑽牛角尖。這類型的人很可能一不小心就成為忌妒的奴隸。最好先調查清楚事實之後,再爆發你的怒氣。

選擇B:池塘裏有表示怒氣的與雷電性質相反的水。選擇此答案的人,其忌妒心不易膨脹。當這種人忌妒時,會承認自己的失敗,是自身的力量不足,而經過這一段反省之後,相信自己可以學會將忌妒化為提升自我的動力。

選擇C:枯木使人聯想起死亡。選擇這個答案的人容易將忌妒轉為憎恨,而對對方產生敵意,在不知不覺中憎恨越來越深,到最後隻想向對方報複。如果你是這樣的人,有必要改變自己,提升自我,以使對方刮目相看,將怒氣化為正麵的力量。

測試二的結果分析:

選擇A:你的忌妒心非常重,雖然表麵很自信,但內心未必如此。你時常會在受到挫折時懷疑自己的能力,而且無法控製自己強烈的忌妒情緒。

選擇B:你有中等程度的忌妒心。你的性格比較倔強,有點爭強好勝,同時對自己的能力非常自信,通常經過努力你的目標都會達到。

選擇C:你是一隻超脫的獅子,你也是一隻自信的獅子。你的自信防止忌妒的存在,即使犯錯誤,也不會削減你的自信,因為你對自己非常了解。

忌妒的發展階段

很多同學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忌妒心理,隻是表現出來的輕重強度有所不同,忌妒心理有它發展的過程和表現程度。一般來說,我們常常是由“慕”生“怨”,再由“怨”生“恨”,所以,這個“魔鬼”常常有三個階段:

嫉慕:人都有向往美好的一麵,麵對他人的成功或成就我們很容易產生羨慕之情,這是人之常情,可是在自己內心產生的往往是自我羞愧、心裏很不是滋味,常常有“酸溜溜”的感覺。譬如,在言談話語中流露出對某某同學的佩服、欣賞;集體文娛活動時,羨慕別人能歌善舞,討厭自己五音不全,因而逃避班集體的活動等。嫉慕會產生兩種可能性:積極的可能性和消極的可能性。積極的可能性是,善於理性思考和自我調節的學生會很快轉化注意力,把嫉慕變為自己前進的動力,把別人的成功和優點變為自己努力的方向和學習的榜樣,“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走向成功的彼岸。消極的可能性是,自我調節能力差的學生會死鑽牛角尖,認為別人的成功阻礙了自己風采的展示,懷恨在心,采取敵對手段對他人或集體造成傷害,它是忌妒心理的第一步。

嫉怨:不能正視自己的失敗和別人的成功,滿懷怨氣,覺得是別人的存在使得自己不成功,是別人威脅到自己了,“既生瑜何生亮”的心態,於是采取冷淡對方、疏遠對方的做法,希望看到別人的失敗,並感到幸災樂禍。產生嫉怨的同學往往會對被嫉怨的對象進行挑釁,或散布對其不利的言論,嚴重者還會進行人身攻擊或誣陷、誹謗,使被嫉怨的同學感到壓力或痛苦,而他們自己則以此求得心理平衡和滿足,或達到一定的目的。在學校裏常有這樣的現象,一旦某個學生經常受到老師的表揚或者獲得榮譽,接下去就會有很多閑言碎語或直接人身攻擊出現。

嫉恨:由於忌妒心極度膨脹而采取報複性的侵害忌妒對象的變態行為。表現為兩種形式:一種為“虐他”;另一種為“自虐”。“虐他”是對忌妒的對象采取造謠、誹謗、誣陷等形式來達到破壞性的目的,如造謠某人成績好是作弊所得,誹謗某同學雖然成績好但是個馬屁精,鼓動大家在評優時一致不選他等;個別性情粗魯的同學雖明知要受處分,還故意找碴兒毆打自己的忌妒對象;某些心胸狹窄的同學把其他同學的錢塞到忌妒對象的書包裏,造成偷錢的假象以進行報複等。“自虐”指因痛恨自己的無能和不爭氣,自己虐待自己,一般是成績較好、性格文靜、內向的學生會自虐。如每次考試未達到自己定的超過某同學的目標,就處罰性地抽自己的耳光;成績考得不及忌妒對象,就處罰自己每天複習到半夜12點,弄得身心疲憊,學習效率低下。“自虐”過頭會造成精神壓力加重,心理失衡,導致精神抑鬱、錯亂。

心魔的緣由

很多同學都存在忌妒心理,它並非天生就有,而是在後天一定的條件下逐步形成的。現在的你正處於自我認定的青春期,在這個時期你開始發現自己的內心世界,喜歡同周圍人進行比較,開始注意對自己的評價和對別人的評價,你的自尊心也明顯增強。但由於身心發展的不成熟,最容易犯這樣的毛病:自我評價過高,自尊心過強。而這種唯我獨尊、追求虛榮的心理很容易與尊重別人的心理產生衝突。平時當兩個人不相上下時,這種心理衝突尚不明顯,而隨著時間的推移,當他人有了長足的進步時,這種唯我獨尊的心理就會急劇膨脹,與尊重別人的心理形成尖銳衝突,忌妒心理自然也就產生了。

在地位相當、年齡相仿、程度相同的人之間最可能發生忌妒,因為相似者容易比較。

前麵我談過自卑,誰都有自卑的一麵,然而,過度的自卑卻又能產生各種悲劇。自卑和忌妒好比一對孿生兄弟,因為覺得比不上他人,所以產生自卑,可又不願意承認別人比自己好,忌妒心理由此就產生了。自卑的人往往更容易產生忌妒,因為他總是在否定自己,懷疑自己不如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