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努力為何沒有好成績(2 / 3)

說實話,我很同情這樣的同學,原因其實很簡單,他們的學習動機太過強烈了,他們很勤奮甚至過於勤奮,容易自責,情緒波動,緊張焦慮。很多人可能認為總是越勤奮越好,但事實並非如此,經濟學家福登博格說過:“對一件事的投入是一種很好的積極生命動力,但過分的投入就不好了,它會奪取我們的精力、熱情、成就,而讓生命的目標也為之抹殺,而最終對我們的身心健康造成威脅。”這跟心理學中的“倒U型曲線”很類似——動機強度與活動效率兩者並不呈現正的線性關係,動機強度過高或者過低,均會導致活動效率下降——所以,要注意保持中等的動機水平,這樣最有利於學習與考試。

很多同學由於認知模式的不合理、信念的不理性產生了情緒的困擾,容易產生以偏概全、誇大其詞、非此即彼等不合理信念特征,比如“我真的太失敗”、“我現在信心都沒有了,總覺得自己可能腦子太笨了,不是塊學習的料”等。一旦你的自信心受到挫傷,你很容易自暴自棄。

學習的階梯形曲線

如案例中的同學一樣,有很多同學向我抱怨,說:“這段時間我真的很努力地學習,可是學習成績不僅沒有提高,反而有所下降了,這是咋回事?”

學政治時,你知道這樣一個道理——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學習也是如此,學習進步就像一個非常大的階梯。隻要平時多努力,堅持下來了,總有一天會實現成績的飛躍。有很多同學有這樣的體會,在英語學習中,你堅持了很長時間,可是成績並沒有明顯的變化,可是一旦你不堅持了,成績一下子就下降了。這就如同你爬一個階梯,上升一階後,開始在這個台階上往前走很久,然後才會走向另一個台階。說實話,學習的進步與努力時間的長短,並不是嚴格的比例關係。舉個例子,你上次考試考了85分,不會說你努力學習一天,就能考86分;兩天,87分;一周,92分;一個月,120分——沒有這麼嚴格的正比關係,而是體現為一種階段性的進步。這種階段大概是20分,你上次考了85分,努力了一周、一個月,但是你的水平仍然會處在80~100分這個分數階段,在這個階段內考出任何分數都是很正常的。

通過一段時間的努力,下一次考試可能略有進步,可能沒有變化,甚至略有退步,都是很正常的,不能借此說明努力沒有用。實際上,你的成績正在80~100分這個階梯上水平向前,可能再努力一個月,你就可以跨越這個階梯,達到下一個20分的階梯。你會突然發現,從此以後,你的成績再難下110分了——這正是你堅持不懈努力的結果。

所以,對學習來講,堅持就是勝利,勝利還要堅持,這是壓倒一切的真理。在你最痛苦、最絕望的時候,一定要想想學習進步的階梯形曲線,鼓勵自己堅持下去,直到實現成績的階段性突破。

我在各地作講座時,很多同學問我,有沒有什麼方法讓我的數學、英語、物理或化學一下子就有所提升呢。我不是阿拉丁神燈,哪裏有什麼萬能的方法、萬能的靈藥幫你一下子就提升呢。說實話,現在的很多同學心態特別浮躁,總想一下子就學好,可是過了一段時間後發現沒有提高,就覺得自己沒有指望了,幹脆放棄了學習。

在百度貼吧“2010我們飛吧”,我看到一個女孩寫下了這樣的堅持和努力:

10年前,我不知天高地厚地在田字格裏寫下“未來浙大人”五個大字。我記得我寫得很用力,我天真地以為,隻要我願意,什麼都可以。可是高考它根本沒有在乎過我是怎麼想的,它隻在乎我學了多少。而事實就是我一直沒有為夢想而努力,所以就算我高三醒悟了,廢寢忘食地學習,模擬考回報給我的也隻有比一本線高20分的成績,可浙大的錄取分數要高出80分,更令我難過的是我隻剩下4個多月的時間了,除非奇跡,高考一定會無視我這10年的夢想。每次想到自己離浙大還有那麼遠的距離心真的好疼,那種疼痛能讓你站不穩,接著頭暈目眩。是的,我愛浙大,可是我卻沒有為她拚命地付出。

4個月後,無論我成功與否,我都會在誌願上填上你的名字,為了你再拚一年也值得。義無反顧起床,補習物理,下午上課,班主任給了我一個驚喜,省裏診斷性考試成績出來了……我排在班上第一,年級23名,市裏46名,這還不是最令我激動的,重點是她說,孩子,你考浙大有望了。

我還記得高一,老師叫我們寫出自己的夢想,我以年級362名的身份,寫了浙江大學。我看到班主任對著我笑了笑,那笑容裏有譏諷有無奈,然後對全班同學說,同學們,確定目標是要與實際相結合的。下課後,我到辦公室把話撂下了,你說得對,我是班上倒數,年級三百多名,考浙大的隻會在前30名裏出現,但你憑什麼就敢斷言我不能成功。2010年我會讓老師你發現,經驗永遠敵不過奇跡,你會親眼見到我創造的奇跡。

從那天起,我就讓補課充實了我的周末,我奔走於各個教學大樓隻為找到一個公認的補習不錯的老師。數學老師家離我家很遠而且在晚上補課,我每周星期六晚上都得騎著自行車走過路燈慘淡的小路。說實話我是個膽小的姑娘,每次到了那段路都得心跳加速一陣子,次數多了,就不怕了,我要創造奇跡,膽子小了可不行。我每天給自己的目標是心不存疑,一發現疑問,就奔向理綜辦公室,那是個溫暖的地方,每個老師講解都很耐心。我不知道你們能不能明白“為浙”給予我的力量:為了浙大,我從家搬到了學校,每天穿行於教室食堂和寢室,快2年了,我每個星期出一次校門,每個月回一次家,我忙於背單詞忘記食堂飯菜的難以下咽,忙於整理數學題,沒有聽見爸爸媽媽問候的電話,甚至是打針的時候我都會不停地在生物書上勾勾畫畫。困了,我就大聲念出來;累了,我就聽著下載的英語美文跑跑步,別人的MP4裏是《2012》、《柯南》,而我的隻有《陳情表》、《滕王閣序》、《新概念英語》,隻為了一絲不苟地執行我的長分計劃,我要讓自己有資格以“為浙”自居。

高二上學期,200名,二本線上,距離浙大180分;高二下學期140名,接近一本線;高三第一次月考120名,超一本線1分,距離浙大79分;高三市第一次調研,54名,超出一本線20分,距離浙大還差60分;高三省第一次調研,距離浙大8分。浙大,我終於成為了一個離夢想很近的孩子,你看到了嗎?其實,我好想家,可是為了你,我必須在學校生活,我會一直堅持到高考……同學們,加油啊……

看到女孩寫下的經曆,我真的很感動,這是一份什麼樣的堅持!也許她經曆了挫折,但是她從未放棄,她的堅持使她成功地接近了她的夢想。正如××中學流傳著的一句話:“無論怎麼堅持,我都可能失敗;無論怎麼失敗,我都始終堅持。”

真正的恐懼來自恐懼本身,害怕失敗就是最大的失敗。

越是在最後關頭,越是要看到奮鬥的終點了,人就越容易急躁,老想著一步跨過去。尤其是臨近高考的一個月,它和平時的一個月是一樣漫長,並不會因為高考即將到來而變得快些,發生變化的隻是你的心態。所以,一定要咬牙頂住,最後關頭千萬不能放鬆。

【家長之困——孩子是學習的料嗎】

總有做不完的作業

你家孩子的作業多嗎?你知道你家孩子的作業量嗎?孩子越大,很多家長反而不了解孩子的作業量了。大概是2006年吧,我幫國際關係學院一位老師——我的朋友的女兒補習數學。當時小丫頭小學五年級了,看到她我真是心疼她,每天都有無數的作業要做,寫完作業常常就到晚上11點多,甚至有時候要到淩晨一點鍾。周末,她還有一些輔導班在上。小學就成了這樣,做不完的作業,有些作業除了重複就是重複。甚至,有的老師還讓孩子抄寫試卷好幾遍。孩子的母親有時候就向我抱怨,真是心疼女兒。

這還是小學,可是為了考一個好的初中也是沒有辦法的。初中、高中就更甭說了,那作業量如海一般。到了高中,很多孩子不喜歡放假,因為放假的作業更多,還不如在學校好,至少可以抽出更多的時間複習自己的弱項。

小學時,父母還會心疼孩子,可是到了高中,有太多的父母沒有這種感覺了,當孩子不做作業時,父母還要求孩子做,其實,你了解孩子的情況嗎?

總覺得孩子不夠努力

孩子,尤其是高中的孩子,回家後,你總會想他們在做什麼?我替你回答吧——學習!隻要孩子回家,你總是希望他們能夠繼續學習,無論是走讀,還是歇大周末回家,他們隻要有一段時間不學習,你總是想說他們,為什麼還不學習啊,時間這麼緊迫了,馬上就要高考了!

作為父母總是希望孩子在家能夠多學習,巴不得所有的時間都用來學習,甚至隻要孩子坐在書桌前看書做題就行,因為很多父母已經不能幫孩子解決高中的題目了。

父母經常幹的一件事是,經常會借機走進孩子的房間,看看他們在做什麼,害怕孩子沒在那兒學習。我不否認有不少孩子在自己的屋裏做著與學習不相關的事兒,可是,你不停地去監督,你覺得他們就一定在學習嗎?為什麼有人的效率高,有人的效率低,那是因為有的孩子並沒有主動的學習,雖然在那裏看書,但是看進去了多少,誰也不知道;雖然在那兒做題,可是做的規範與否,做了多少題,做的情況如何,父母也不知道。

正因為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有這個自覺性,才有很多父母強迫和監督孩子學習,至少他們在學了,學進去沒學進去就不管了。

說實話這是一個惡性的循環,拋開孩子的問題,你的做法隻會加劇孩子的反感,這是很簡單的例子,假如你工作一天很辛苦很累了,回來後又被人強迫繼續做其他的工作,你覺得自己的效率有多高,會完全投入,心甘情願嗎?

在百度貼吧“2010我們飛吧”中,我聽到了很多孩子內心的寂寞的呐喊:

“有時真的很累,心情真的好壓抑,感到世上隻剩下自己,那種說不出的感覺好難受!”

“我也是呢,有時候看旁邊人都在開心玩自己卻在學,還不夠嗎,有些人天天玩卻學得好,可我卻看到試卷自己都覺得是學過的,但就是寫不出來,好想哭!”

他真的還有希望嗎

作為父母,自然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個好成績。但是,並非所有的孩子都能取得好成績。每個孩子開始也都希望自己能有個好成績,可是一旦問題積累的太多,到了他們無力承受、無法解決的時候,他們就開始放棄了。

當孩子一次次碰壁,一次次努力卻得不到渴望的成績時,你是怎麼做的?很多父母會給孩子找家教不停地補課,可是效果遠遠沒有想象的那麼大,假如不能達到孩子的心理期望,你覺得他們會怎樣?十有八九會放棄。

孩子遇到了問題,就會很盲目,很難自己找到問題的原因,而很多父母對學習的內容不了解,不能在學習上給他們提供幫助,又不能引導他們去認識考不好的原因,總是在那裏批評、指責,說他們還不夠努力,需要更加努力。有些孩子聽了父母的話,繼續努力,可是努力的成果並不大,這時候他們會怎麼想?他們會越想越糟糕,而作為父母的你們這時多數會指責,甚至你會告訴他們,孩子你可能真的努力了,看來你真的不是學習的料啊,你放棄了,他們也開始放棄了……

一旦你對孩子懷疑了,對他們不抱希望了,那他們真的就隻能悲劇下去了。

有這樣一個故事,每次讀完我總是流下眼淚,總想起父母對自己的希望,無論遇到什麼困難,他們總是站在背後支持我,從不放棄我。

第一次參加家長會,幼兒園的老師說:“你的兒子有多動症,在板凳上連3分鍾都坐不了,你最好帶他去醫院看一看。”

回家的路上,兒子問她老師都說了些什麼,她鼻子一酸,差點流下淚來。因為全班30位小朋友,唯有他表現最差;唯有對他,老師表現出不屑。

然而她還是告訴她的兒子:“老師表揚你了,說寶寶原來在板凳上坐不了1分鍾,現在能坐3分鍾。其他媽媽都非常羨慕媽媽,因為全班隻有寶寶進步了。”那天晚上,她兒子破天荒吃了兩碗米飯,並且沒讓她喂。

兒子上小學了。家長會上,老師說:“這次數學考試,全班50名同學,你兒子排第40名,我們懷疑他智力上有些障礙,您最好能帶他去醫院查一查。”

回去的路上,她流下了淚。然而,當她回到家裏,卻對坐在桌前的兒子說:“老師對你充滿信心。他說了,你並不是個笨孩子,隻要能細心些,會超過你的同桌,這次你的同桌排在第21名。”

說這話時,她發現兒子黯淡的眼神一下子充滿了光,沮喪的臉也一下子舒展開來。她甚至發現,兒子溫順得讓她吃驚,好像長大了許多。第二天上學,去得比平時都要早。

孩子上了初中,又一次家長會。她坐在兒子的座位上,等著老師點她兒子的名字,因為每次家長會,她兒子的名字總是在差生的行列中被點到。然而,這次卻出乎她的預料——直到結束,都沒有聽到。

她有些不習慣,臨別去問老師,老師告訴她:“按你兒子現在的成績,考重點高中有點危險。”

她懷著驚喜的心情走出校門,此時她發現兒子在等她。路上她扶著兒子的肩膀,心裏有一種說不出的甜蜜,她告訴兒子:“班主任對你非常滿意,他說了,隻要你努力,很有希望考上重點高中。”

高中畢業了。第一批大學錄取通知書下達時,學校打電話讓她兒子到學校去一趟。她有一種預感,她兒子被清華錄取了,因為在報考時,她對兒子說過,她相信他能考取這所大學。

她兒子從學校回來,把一封印有清華大學招生辦公室的特快專遞交到她的手裏,突然轉身跑到自己的房間裏大哭起來,邊哭邊說:“媽媽,我知道我不是個聰明的孩子,可是,這個世界上隻有你能欣賞我……”

這時,她悲喜交加,再也按捺不住十幾年來凝聚在心中的淚水,任它打在手中的信封上……

孩子真的還有希望,即使他們不一定考上大學,但總有他們要走的路,隻要不放棄希望就總有成功的一天。成才源自父母的信任,父母的堅持,父母的支持,父母的努力!

【學子方法——對症下藥走出雷區】

成績不好總是有原因的,上麵提到了不少原因,這裏我給同學們一些建議,對於每個建議,還希望同學們能對症下藥,結合自己的情況,找到打開自己那把“鎖”的“鑰匙”。

要做正規軍

為什麼會做的題目卻出錯?不是你所謂的粗心、大意、馬虎,而是你做題不規範,隻要養成了規範化解題的習慣,會做的題目是不會出錯的。很多同學喜歡看題而不做題,看會了並不意味著你就能做對,所以一定要拿筆做題。

我的一些朋友是高考閱卷老師,我常跟他們討論閱卷的事情,說實話每個判卷的老師很想給你們分數,可就是找不到給你分數的理由,他們找不到給分的點,其實老師比你痛苦,想給你分數還給不了,多痛苦啊。標準化的解題要落到得分點上,理科題目和一些文科問答題都有采分點,隻有寫出采分點才可以得到分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