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故時月色照人歸 第150章開張日,熱銷(2 / 2)

而恒芙瑞賣的旗袍才十二個大洋,就是不在乎錢多錢少的富太太們也不能忽略這五六個大洋的差異啊。

物美價廉,太太們果斷撂下大洋,拿走了旗袍,動作慢的,就留下了定金。

景自箴看著掌櫃遞給她的留下定金的名單,竟然有四百件之多,照目前的效率來說,這至少是兩天的產量。

增加工人,增加機器,必須增加。

這是景自箴第一時間想到的事情。

樊亦白拿過掌櫃的賬冊,並著賬房老吳的賬冊一起,將算盤打得劈啪作響。

這還是景自箴第一次見樊亦白打算盤,修長的手指熟練且快速地撥動著算盤珠子,那動作,活像是在撥動琴弦一般,景自箴也是第一次將做生意這麼俗氣的事情往藝術方麵聯想。

樊亦白一開始覺得旗袍的定價是不是低了,簡直有折本的危險,但根據老吳的計算出來的布料成本,毛利已經是三倍了,就算除去荀師傅、兩個管事和一眾女工的月錢,這兩百件旗袍還有盈餘,也就是說,人工的成本在一件旗袍中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了。

這……就是流水線的魔力。

“少奶奶說的記賬辦法真是好用,做起來沒添多少麻煩,可查起賬來真是方便了許多。”老吳說道。

“現在外國的工廠都是這麼記賬的,比起鋪子裏你們那種記一筆入再記一筆出的流水賬要好多了,你們這樣記賬,一個月下來隻知道入了多少錢出了多少錢,至於這錢是怎麼入的怎麼出的就不清楚了,而且,這出了的錢是徹徹底底花掉了?還是添置了什麼物什?都不能一目了然。”景自箴說道。

從成衣廠籌備開始,景自箴就讓老吳用西方的複式記賬法來給成衣廠建賬,而不是那種傳統的流水賬。

花了一筆錢,銀錢賬上是少了,但肯定會在別處的賬上增加了,添置的機器會增加廠子的資產,購買了衣料那就是增加了廠子的原料,若是少奶奶在廠裏吃中飯,叫了和記鬆鶴樓的白汁元菜,這就是增加了廠子裏的費用。

而更加奇妙的是少奶奶讓把購買的那些縫紉機按照五年的月數拆解,再把每個月的錢劃入費用中,還說這都是做衣裳的成本,這樣的記賬方式真是奇怪。

不過,奇怪歸奇怪,老吳還是完全按照少奶奶的吩咐細細地記上每一筆賬,雖然繁瑣,可是,能清清楚楚地知道這錢是怎麼花出去的,而且,少奶奶還特別囑咐他,勢必要關注費用方麵,每一筆費用都要讓少奶奶過目。

之前,景自箴並沒有給樊亦白細說這賬目上的事情,現下,樊亦白看到了好處,便吩咐道:“老吳,將成衣廠記賬的方式推廣到每個廠子並各地的鋪子,爭取在年底之前,全部用這種記賬方法,你若辦到了,年底我給你一個大封包。”

老吳滿心歡喜地接下了這個任務。

雖然成衣廠的生產效率一直都在穩步攀升,現下,一天的產量已經達到了一百件,可是,隻要拿到鋪子裏,不等到打烊,便被售罄了,且不說開分店了,就一家店都供不應求。

經過此番試探,景自箴確認,中式成衣是能夠被人們接受的,接下來,當然是擴大成衣廠的規模,增加產量,還要開始襦裙的生產。

忙碌讓日子過得飛快,不知不覺中,就到了中秋佳節。

中秋是個重要的節日,樊家從半個月前就開始籌備節日,大小事務都要樊老太太操心,不得清閑,這讓老太太心生不滿,娶了媳婦跟沒娶一樣。

當然,樊老太太並不是真想放權,她隻是想多個使喚的人,並將一些瑣碎的事交托這個人去辦而已,旁人,她總是信不過,媳婦怎麼說也是自己人,所以,可以放手些小權力給媳婦。

中秋夜宴,樊老太太話裏話外將這意思含含糊糊表達了,然而,樊亦白根本不接這茬,反而說著樊家的新生意如何如何,一個勁兒的誇讚景自箴聰明,說她相夫有道,如今越發地需要景自箴在他身邊幫他打理生意了。

礙著眾多族人在場,樊老太太也不能逆著兒子,隻笑意盈盈地說:“這很好,你們夫妻能夠同心協力,是樊家的福氣。”

族人紛紛過來給給樊亦白和景自箴敬酒,說著客氣話。

“老太太,這鹵汁豆腐筋是您平日愛吃的,我給您夾些,去去口中的蟹腥。”在一旁伺候著的紡姑當然讀得懂樊老太太的心情,連忙殷勤照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