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規範漢字書寫(3 / 3)

一、工具與材料

1.粉筆

粉筆用石膏粉加工成近圓柱狀或棱柱狀,通體材料一致,通常做成頭部略細,直徑約0.8cm,尾部略粗,直徑約1.1cm。其特點是工具與材料合一,因而工具隨書寫而消耗變形。

粉筆分白色粉筆和彩色粉筆。彩色粉筆顏色有粉紅、粉藍、粉綠、粉黃和淺赭石等數種。粉筆做成較淺的顏色,是為了與黑色的底板形成較強烈的反差,給人以鮮明的視覺感受。也有一些做成深色的,但亦能鮮豔。另外,為了減少粉塵對師生健康的影響,早些年人們已開始以石膏粉加碳酸鈣製作無塵粉筆,近年來又有嚐試做“液體粉筆”和“板書液”的。

粉筆的挑選,主要看筆的粉質:一要細膩,二要幹燥,三要無雜質,四要密度(硬度)適中。一般質地硬的粉筆,寫起來較費力,線條也細,遠處不易看清;質地鬆軟的粉筆,容易寫得太粗,粉筆消耗也快,太鬆也會影響字跡的清晰度。另外也要看筆的形狀,筆體挺直,外表比較光潔,方為上乘。

粉筆在保管中須注意防振、防潮。

2.黑板

黑板是粉筆字的載體,也是我們課堂教學中書麵信息傳遞的界麵。

黑板從質地分,有夾板黑板、木板黑板、鐵皮黑板、水泥黑板、磨砂玻璃黑板等幾種。其中木製黑板和磨砂玻璃黑板表麵與粉筆書寫的摩擦力較合適,故寫起來比較舒適,效果也好;水泥黑板不怕風吹日曬雨淋,也不怕一般的敲打撞擊,適合於露天場合;鐵皮黑板便於用小磁鐵臨時吸壓展示一些紙質材料。過去,水泥表麵偏粗糙,鐵皮有時表麵偏光滑,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書寫。現在由於油漆材料的改進,解決了這些問題。另外,還有一種根據靜電作用製造出的絨布黑板。質量上乘的黑板應當是:板麵平整、漆黑而無反光,有恰當的摩擦力,光而不滑,無裂痕。

黑板從尺寸規格分為大、中、小號幾種,適合不同的用途和場合。

黑板從安置方式分為牆麵固定式、掛式、擱靠式、升降式、便攜式等。

教學黑板因須經常地反複地擦寫,下麵都做有一條積灰槽。

黑板須注意保護。木質黑板不宜長期放置在露天,也不宜大量水衝,以防板麵脫膠、開裂、拱起。玻璃黑板不可撞擊。

粉筆和黑板也有個配合的問題:通常黑板表麵粗糙,即摩擦係數大,適合用較硬的粉筆;反之,黑板光滑,就要用較鬆的粉筆。

3.黑板擦

也叫黑板揩,用於清除粉筆字跡。通常擦麵用毛氈、燈芯絨等材料製成。

擦黑板有專門的方法:

①朝一個方向單擦,朝一個方向排擦。如每一擦均自上而下,一擦完了,向前推進或向後退行,排擦第二、第三擦,積線成麵,最終將整塊黑板擦幹淨。

②擦下側微抬,以便在擦的同時,把粉塵往一個方向(通常是向下)趕,而不是留在板麵上。

③當黑板擦麵上的粉塵積累得較多時,須在積灰槽邊輕輕刮擦掉,最好是到室外輕輕敲去。

④黑板擦不可接觸到水、油漆、油汙等。

另外,根據需要,也可用幹布、潮布或稍濕的布來擦黑板。用清水擦往往可以擦得更幹淨。

二、書寫技法

1.姿勢與執筆

如果以毛筆書法的多種姿勢作比照,板書可以說基本上隻有一種姿勢,即立姿,且為其中的“題壁法”。寫小黑板,也可用坐姿,將其斜擱在前方,左手幫助固定。

寫粉筆字時,人站立,兩腳與肩同寬,右腳可略上前。身體離黑板要保持一個適當的距離。對常人而言,這個距離在一市尺左右。太近影響視線,又易吸入粉塵,影響健康;太遠會使書寫者身姿不自然,執筆、運筆都不方便,進而影響書寫效果。我們在書寫時,麵前有一個相對於身體的動作範圍,是我們書寫的區域,這個範圍我們可以稱作“書域”。處於最佳書域時,字容易寫得好。鋼筆字的書域很小;毛筆大楷書域大,一般主要靠移紙來控製書域,有時書法家自身也在移動;粉筆字比較特殊,一方麵它的字較大,黑板也大,另一方麵許多黑板又是固定的,沒法移動,所以除了書寫者自己動之外,書域也不得不擴大。具體地說,就是有可能我們是在視平線高度附近書寫;但若需把字寫在更高處,可能踮起來還得在高於眼三四十厘米處寫,若在低處,可能蹲下來還得在低於眼三四十厘米處寫。在不同書域,我們寫字的質量會受到很大的影響,粉筆字的最佳書域,當在額頭前方稍右處。我們在很高或很低處寫的字,通常會大不一樣。所以我們第一可以通過訓練,來縮小這種差距;第二應當注意在書寫中及時移動腳步,如在右行橫書的情況下,腳步要隨時右移,使書寫能盡量保持在最佳書域中進行。有時為了給學生示範,如在硬筆書法教學中,書寫的動作和結果都應讓學生能看得到,不能讓自己的後腦勺擋住學生視線,就隻好在最佳書域之外書寫。這種在最佳書域之外書寫的高難度本領,也是師範學生應當刻苦磨煉出來的。

拿筆書寫的動作,通常用三指執筆法,但它略不同於鋼筆的三指執筆。粉筆較短,書寫時筆尾可以指向掌心;粉筆較脆,所以執筆應在離筆頭約1厘米處,方能用力;指實掌虛,筆尾不可與掌心相觸,以利靈活。粉筆字在直立的黑板上書寫,所以必用懸腕法,手、腕、臂、身均不與黑板直接接觸。粉筆的執筆,還須注意靈活,比如一支新筆和一截小粉筆頭,拿的動作會有明顯的不同。在不同書域中寫,執筆動作也會有細微的差異。

2.用筆

粉筆字書寫,應以指執筆,以腕運筆,以臂帶腕。

我們可以將一支粉筆的全體稱為筆身。筆身的任何一部分都可能是我們執筆的位置。不管用到哪裏,總將觸到黑板的寫字的那一端稱為筆頭,而相對的另一頭就是筆尾(不同於毛筆的筆根,筆根在重按時可能觸紙,而粉筆的筆尾卻不會)。筆頭和筆尾不是固定的而是動態的,隨著書寫、筆的折斷或我們有時突然將粉筆倒個頭來寫,筆頭、筆尾的位置都在發生變化。當筆頭有一個比較尖的形狀時,也就可以說是筆尖。

鋼筆在書寫中筆尖不發生形變,因而書寫中不用關注因筆尖形變而產生的“調鋒”要求。毛筆在書寫過程中隨著行筆,直立的鋒會有彎曲、倒落,以至會出現絞、散的現象,故須通過舔筆或紙上調鋒的辦法來恢複其本來的形態。

粉筆在書寫過程中又是一種情況。新的粉筆本無筆尖,當我們將粉筆以與板體成一定的角度書寫時,自然會磨出斜麵和筆尖來。它的筆尖在行筆中又不斷地被磨損,隨時發生從尖銳到粗鈍、從有鋒到無鋒的變化。它的斜麵在書寫中變得越來越大,寫出的線條就同時又會有新的鋒出現,有不同寬度的斜麵產生。

因此,粉筆有著與毛筆、鋼筆、水筆等都不同的用筆方法,即在運筆中隨時體會筆尖的形變,時不時地靠轉動筆身,來“打磨”出新的筆尖和斜麵。在有了筆尖之後,粉筆就有了三種比較容易控製的線條寬度:一是豎起筆身,用筆尖寫出最細的線條;二是以斜麵貼著黑板,順筆身方向行筆,寫出寬度與筆身直徑相近的線條;三是以斜麵貼著黑板,與筆身方向成一定角度行筆,寫出更寬的線條。當然更多時候是在這三者之間隨機應變,靈活運用。

粉筆屬於硬筆,寫粉筆字自然不像其他筆類那樣強調運筆的提按動作,因為粉筆和黑板都是硬的,它們之間的接觸比鋼筆、鉛筆書寫時同紙的接觸都更具剛性。一方麵,通常的提按在這裏效果大大減弱,另一方麵,若要線條有明顯粗細變化,就需要更激烈而有力的動作。有時一個起筆,甚至是“打”上去的,一個收筆是“摁”出來的。粉筆線條的粗細,從實用而言,關係到是否醒目,在遠處能否看清。一般來說,中等或中等略偏細的線條最有利看清。從美觀來說,粗線條的字給人厚重、飽滿的感覺,細線條的字給人輕靈、秀麗的感覺,不同字體的字對線條的粗細要求也不同。粉筆字線條的粗細,主要不是靠書寫的輕重提按,而是粉筆的質地鬆或緊、幹或潮,黑板表麵的光或糙。書寫的提按,能夠產生粗細變化的線條,當然不同的用力,也能造成筆畫整體的粗或細。

除了“轉”和“提按”外,粉筆字也可參用一些毛筆的用鋒技法。這種用鋒,主要體現在起筆、收筆與行筆的關係上。我們可將線條的起筆處稱為“頭”,收筆處稱為“尾”。

順:起筆與行筆方向一致,觸板時漸行漸重,於是出現尖頭的效果。常見於點、平起橫、捺等。

1順鋒起筆

逆:起筆與行筆方向近乎相反,所謂“欲右先左,欲下先上”。逆勢迅捷落筆之後,用轉或頓折的方法,回身前行,有圓頭的效果,多用於長橫、豎、撇、平捺等。日常書寫中,講究速度和流暢性,逆起用得較少。

2逆鋒起筆

切:起筆與行筆方向成一顯著的角度,有時甚至可互相垂直,有方頭的效果。斜切落者,往往也稱為側鋒起筆。在橫、豎起筆時常用。

3側鋒起筆

搭:自上一筆帶下,稍提前一點落筆,然後折鋒前行。有流暢和筆斷意連的效果。

4搭鋒起筆

出:收筆處,保持原行筆方向,漸行漸提,有尖尾的效果。常用於懸針豎、撇、捺、挑等筆畫。

5出鋒收筆

回:收筆處,停頓,或轉,或折,然後沿原方向返回並迅速提離板麵,有圓尾或方中帶圓的效果。多用於橫、點和垂露豎的收筆。

6回鋒收筆

駐:即停。收筆處到了線條恰當的長度時,戛然而止,迅速提筆。這種線條有方俊、毛糙的效果,顯得爽快、利落。除鉤、挑外,差不多各種筆畫都可能用駐鋒收筆。

7駐鋒收筆

顯然,用鋒必須和轉筆、提按結合,方能奏效。

3.結體

粉筆字的結構方法,與毛筆字、鋼筆字大致是相同的。這裏隻談一下板書的字體選擇問題。

板書的字體,要根據必要性和可行性來定。

通常,對小學生,尤其是小學低年級學生,板書字體要選點畫分明、結構完整、字形端正的字體,一般用楷書,但正楷書寫慢,所以宜選稍帶行書味的楷書或行楷,如智永《真書千字文》、褚遂良或趙孟頫等風格的楷書。起筆、收筆處可稍帶有筆畫牽帶的痕跡,但極少將兩筆完全連帶。整字結構明確,一筆不缺。但若一味求工整,如選唐楷中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式的楷書,又想不太馬虎,就可能因板書而影響教學進度。對中學生,可以選用行楷或較工整、規範的行書。對不同學科,字體要求也有區別。理科更講究清晰、明確,釘是釘,鉚是鉚,所以要端正、工整,甚至有點刻板也不要緊;文科,尤其是美術、中文課程,更講究字的風格、意趣和韻味,不宜一味求整飭。這一點,不同學科的師範生應注意到,並找到自己的字體主攻方向。用於教學工作的實用字體,應根據教育對象和教學內容的特點,在兼顧粉筆字的便於書寫和便於辨認中找到最佳點。

4.章法

粉筆字的一般章法,與毛筆、鋼筆的章法大致相同,但要適合其板體比例和尺寸。粉筆字特有的,是所謂“板書”的特定布局。

板書的一般要求是端正、整齊。整齊主要是章法上的概念。板書多橫寫,要求每行要寫得平直,所謂平就是不能一端高,一端低;所謂直,就是要每行內沒有高低起伏。為了清楚,有時可以將行間距放得大一點,如相當於1/2到2/3字高;字距可小些,相當於1/4到1/3字寬。及時移步是保證將字行寫平寫直的關鍵訣竅。

橫寫的齊平有三種形式,一是齊下,即每個字的底部對齊,偶有長筆畫垂腳出格,頂部高低一任自然。此法所寫,感覺最為齊平;二是齊中,即字的視覺中心部位對齊,通常不打格的書寫,多用此法;三是齊上,即字的頂部對齊,這種方法,在實際應用中極少見。

因為課堂教學的要求,過去人們已設計出一些常見的板書章法。將板書分為主板書(亦稱係統板書、正板書)和副板書(亦稱輔助板書)。主板書內容為課程綱目提要,須完好保留至本課結束。主板書區域為固定區,通常可設在黑板中部;副板書是臨時提示的內容,或為新教的字詞,或有些較生僻、模糊的語詞,要用書寫使口頭表達明確化,或理科的一些推導過程、示意圖等等,通常是隨寫隨擦或作短暫保留。副板書區域為活動區,通常可設在黑板的左右兩側。也有的將主板書放在左側,副板書放在中間,右側小塊區域布置作業,如習題、思考題或預習章節等。

三、智永《真書千字文》臨摹

有了前麵的講述,本節僅以粉筆臨智永《真書千字文》作筆法上的一些示範。讀者也可參考這些筆法,直接臨摹《真書千字文》原帖,體會和掌握用粉筆臨毛筆作品的方法。

四、粉筆字的特殊技巧

在一般的書寫技法和美術字“書寫”技法之外,有一些粉筆字特有的揚長避短的技巧。

臥筆法:粉筆的筆尖、筆頭、筆身是同質一體的,故而,豎起成筆尖,躺下便成筆“刷”。且這個刷的寬度,在筆體長度範圍內是可以任意截出的,這對寫美術字來說是非常方便的。比如,要寫出橫細豎粗的宋體字,隻需按豎筆寬度截下一段粉筆,將它橫躺在黑板板體上,一橫一縱兩個方向運動,便可寫出理想的效果。這種臥筆法運用熟了,還可寫出隸書、魏碑、行草等各種字體來,省時省力而大效果不錯。

水寫雙鉤法:要寫比較大而書法味很重的粉筆字,可以用水寫雙鉤法。所謂“水寫雙鉤法”,就是用大毛筆,或在事急而一時無大筆的狀況下,用布蘸適度的水,在黑板上書寫。再趁濕用粉筆鉤描其邊緣,成為毛筆字式的粉筆空心大字。這種方法,可以寫各種字體。

吹粉法:這種方法,最初可能是小學生玩出來的。他們在課間將黑板積灰槽中的粉筆灰收集在紙上,然後把紙卷起來,一頭對著並靠近黑板,在另一頭用口來吹氣。一邊吹,一邊移動紙卷,黑板上便形成了一種特殊質感的粉筆“線條”。如果是幾種不同色彩的粉筆灰合在一起,就可能吹出富於肌理感的,或有顏色自然漸變效果的線條。線條的效果,還因為紙卷的直徑大小、吹氣的力度、紙卷的移動速度而產生變化。

並筆法:將數支不同顏色的粉筆捆在一起,使筆頭保持在同一平麵,同步書寫,適合寫較大的美術字,似有霓虹燈的燦爛效果。

濕寫法:粉筆通常應保持幹燥,使寫出的筆跡清晰而有力度。但當受潮甚至微濕的時候,粉筆也有特殊的書寫效果,往往更便於控製用筆的輕重變化,表現書法的意味。

當然,一般的美術字“書寫”技巧,也多可用在粉筆字上。讀者可自行作各種嚐試和探索。

思考與課後作業

1.粉筆字有哪些特點?怎樣表達粉筆線條的變化?

2.粉筆字怎樣借鑒毛筆書法的技法?

3.怎樣解決書寫速度與字跡美觀、易認的矛盾?

4.師範生堅持粉筆字每天一練,最好能自備小黑板。

第五節提高日常書寫水平

實用書寫是與書法藝術創作相對的為語言交流而進行的書寫。日常書寫,往往是不經意的,但若有書法訓練的基礎,有書法的審美追求,書寫者的書法理念、書法技能往往會融於其中。曆史上,許多原本是書信、記事、文稿、詩稿之類的書寫,無意成為作品,結果卻成了流傳千古的曠世巨作,如眾所周知的王羲之《蘭亭序》、二王尺牘、顏真卿《祭侄稿》和眾多的自書詩稿等等。前麵說過,我們“大學書法”課程的一個主要目標,是改進大學生日常書寫的技能。尤其是師範生,一手好字是日後從事教學工作的必要資本和基本功。然而,書法課程常常不能讓學生日常書寫水平得到真正提高,即不能學以致用,這是一個普遍存在的現象。

一、存在的問題

不少學生平時學得很認真,卻會在這門課行將結束時甚至在畢業前夕向老師提出:“我現在已經能把字帖臨得很準,甚至可以進行創作了,可是我平時寫的字好像和學書法前沒什麼兩樣。怎麼辦?”所謂“臨帖很像,離帖全忘,寫字老樣”,反映出教學本身出現了偏差。

對於非書法專業的高師生來說,開設書法課的目的是提高其文化素質,培養其作為未來教師所必須具備的一種職業技能,而不是要培養一大批三四流、五六流的書法家。作為教學重點,改進其日常書寫(通常為硬筆書寫)的水平是第一位的。如前所述,教師寫一手好字至少有三方麵的意義:提高教學效果,樹立受尊敬、受愛戴的個人形象,對學生的書寫產生正麵的審美影響。這一手好字主要是指板書、作業批改、備課等過程中的日常書寫。

這些書寫過程不同於專門的藝術創作,有其特殊的要求:不依賴任何範本或參考資料、適當的速度和一次性成功。如果是板書,還必須當眾進行,與專門創作相比,它有另一種難度。

二、原因分析

“臨帖很像,離帖全忘,寫字老樣”的原因,大致有這樣幾方麵:

1.遺忘

“臨帖是臨帖,到寫時就忘了。”因為臨帖時對著字帖,而日常書寫時完全脫離了字帖,此時我們如果沒有回憶起字帖上那種美的筆跡、字形或應采用的動作,就隻能繼續寫自己原先的那種相對較醜、較不規範的字。

我們知道,記憶根據其內容的性質可分為形象記憶、邏輯記憶、情感記憶和運動記憶。日常書寫的記憶主要在對字的筆畫、結體、章法的形態記憶和書寫的動作記憶方麵。記憶的過程包括識記、保持、再認或回憶三個環節。書寫的遺忘在這三個環節上都可能出問題:沒能記住,記了但未能有效儲存和鞏固,再認或回憶時“提取失敗”。

為什麼沒能回憶起來?無非是這些原因:現場必需的書寫速度使我們沒有足夠的時間來回憶;我們是邊想邊寫,注意力主要集中於內容的思考;事先沒有足夠的訓練以提供現場書寫時必要的技能保障。

2.負遷移

現代心理學認為,遷移是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的影響。這種影響既包括積極的促進作用即正遷移,也包括消極的幹擾作用即負遷移;既可以是前麵的學習影響後來的學習即順向遷移,也可以是後來的學習影響前麵的學習即逆向遷移。並且,遷移不隻發生在認知領域,在動作技能和情感領域也存在學習的遷移。許多學生認為原來的字寫了十多年,已經習慣了甚至根深蒂固不可能改變了,這種說法雖然不盡正確,但書寫學習中確實存在著認知和動作技能方麵的順向的負遷移現象,寫字中的思維定勢使腦、眼和手沿襲著故我;“老樣子”阻礙著“新樣子”的獲得,現有動作習慣阻礙新動作習慣的生成。另一方麵,課堂上學到的東西不能應用到實際需要中去,即是所謂的正遷移失敗。

3.目標和方法的偏差

“目標過高”,是指希望在極有限的課時和課餘練習中全麵掌握所臨範本的技法和風格特征,將自己寫了十幾年的字(以下簡稱“原字跡”)來一番脫胎換骨,全麵改造。顯然,這是一種難以實現的過高目標。這樣,又導致了學書方法上的偏差:過分追求臨帖時形的準確、周到,忽視對神的追求,忽視書寫的自然、流暢;追求一時一書跡的視覺效果而不計耗時;不重臨帖中對形態和動作的記憶,不求運用。當真正離帖書寫時,“過高目標”便隻能一下掉到“失去目標”的地步,隻能是我行我素,“故技”重演。

三、改進教與學的策略

這裏我們把教和學兩個層麵結合起來談,因為解決學生日常書寫能力提高的問題,是要靠師生共同努力才能實現的。

1.轉變教學觀念

首先,書法教師要真正認清這門課的目的、意義在於增強高師生的文化素養,改進其作為職業技能的日常書寫,而不是也不要指望在極有限的時間內培養大批書法家;從學校來說,對該課程的教學評估,不能隻看彙報展和學生參加社會上書法展、賽的成績,更要看每一位學生在教育實習中書寫方麵的表現,聽學生的反映。

書法教師自己可以而且應當有很高的藝術造詣,但決不能因此而輕視日常書寫,更不能像一些人那樣視“實用”為中國書法藝術發展之絆腳石。且不論中國古代大量最優秀的作品皆非專門創作,而多是些文稿、書信,這是他們在日常書寫時積蓄能量,在技法和心理上做好準備,然後能在“無意於書”中得神來之筆,出巨構佳作。即使在今天,人們仍說“日常書寫”是書法賴以生存的土壤,說它是“自然而然”表現的機會,是“把形式和潛意識聯係起來的通道”(邱振中語)。硬筆書寫是今天日常書寫的基本形式,必須重視。

2.重定評字標準

過去我們常會簡單化地以統一的字帖讓學生臨摹,並且以是否與範本字跡形態相似作為評判學習的唯一標準。我們可能要求學生做一幅臨摹或一幅創作作品來打分,定出課程成績。

應當允許學生自選不同風格的碑帖,要求學生將範字的最主要特征充實到原字跡中去,或指出原字跡中最明顯,對整體最起破壞作用的幾項缺陷,繩之以範本之法。這才是對症下藥。實踐證明,多數學生的字,隻要改變其中的幾個筆法或局部結構,或改掉一兩項習氣,全局立馬有了明顯改觀,氣象一新。

重定評字標準,不僅不反對而且還充分肯定原字跡中的合理部分和優秀部分,主張每個人有自己的一手字;在規範、清楚的前提下首先要求書寫自然、流暢,並且有一定的速度,其次才是合乎傳統要求的較精準的用筆、結字;評字方式也作相應的改動:以平時作業和期末考查相結合,對臨、背臨和命題書寫相結合來確定學習成績,考核中對書寫速度作適當的要求。

這樣做並不意味著放鬆臨帖要求。一方麵,對技法上基本的、原則的錯誤決不姑息遷就;另一方麵,崇尚自然、流暢,從氣息、神韻上要求與法帖相近。

教師在課程講授中表達出來的審美評價,在作業(作品)觀摩和分析講評中作出的優劣判斷,對學生的練字有極大的影響。考核更可以稱得上有“指揮棒”式的影響。在這些方麵體現新的評字標準,是非常見效的。

書寫在練習時就追求一定的速度,才可能用於平時的筆記、作業和其他多種場合,從而鞏固書法課學到的東西,增強自信,並反過來促進課內書法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性,提高效率。對書寫速度的要求還起到強迫學生去記憶,從而進入自然書寫狀態的作用。

3.加強記憶訓練

書法無論作為藝術還是作為教師職業技能來學習,記憶都是極重要的方法或環節。

實際上,即便是純藝術,它注重想象和情感,也離不了記憶。“想象素質與情感素質是以對形象、情感的記憶為基礎的,在藝術家的諸心理素質中,記憶素質也許較想象素質、情感素質更為根本。”(祁誌祥語)更何況日常書寫,它必須在無任何現場參考的環境下,信手而來,一次性成功。沒有良好的記憶是絕無可能實現的。

學書從臨帖入手,記憶之一法便是“背臨”。雖然許多書法教科書上都提到背臨,但多片言隻語帶過,不作具體分析、講解,教師也很少在課堂教學中實施。

根據教育和學習心理學原理和書法學習的特點,在教學實踐中應注意做好以下幾方麵:

①明確任務。按照弗洛伊德的動機遺忘理論,人容易記住他自認為重要的信息材料而忘記使他不快和痛苦的信息材料。識記的目的任務明確與否,會直接影響學生記憶的自覺性、積極性、主動性和計劃性。學生在大學一年級時,往往缺乏對日常硬筆書寫意義的認識,此時提出明確具體的背臨要求(尤其是作為考核要求),能有效促進他們的書寫記憶;到大四時,強調教育實習中板書對教學效果、教師個人形象等方麵的意義,強調畢業求職中書寫美觀的重要性,能使學生有一種加強書寫練習和記憶的緊迫感。這實際上是一種“長期記憶”的要求,所以會有更好的效果。

②提示記法。教師除向學生提出明確的記憶任務外,還應當告訴他們一些方法。比如根據部分識記、整體識記和綜合識記的特點,靈活運用於字的點畫、結體、章法或整體效果的訓練;摹寫、對臨和嚐試背臨相結合;堅持經常性的臨習和突擊強化訓練相結合;過度臨習,即在背臨基本成功後,再進行一定的對臨以鞏固記憶,並提高字跡和動作的記憶精準度;運用記憶規律,及時複習;抓住關鍵,突破重點,即找出原字跡中幾處致命傷,對照範本進行著重練習、記憶;調動手、眼、腦多種感官協同活動,聯合參與識記過程,要有目的地多臨帖、讀帖、討論、觀展,多分析、歸納,提高記憶效果;采用循序漸進的方法,即開始時看一筆寫一筆,然後是看一部件(偏旁或小結構)寫一部件,再看一字寫一字,最後看數字、一句、一行然後一口氣背臨下來。

③注重教法。記憶包括形象記憶、邏輯記憶、動作記憶和情感記憶,它們在書寫記憶中都有所包含。講清書寫動作與相應筆痕形態的關係是重要的,將書跡形態、風格作一些自然物象的比喻也是有效的。古代書論中有十分豐富、生動和形象的比喻,在當今少兒書法培訓中也重視用淺顯的比方來啟迪學生的形象領悟和記憶。心理實驗表明,將學習材料組織起來,使其條理化,尤其是用“韻”或其他一些元素來作為回憶的“提取線索”,能有效地提高記憶成績。古有“草訣”、“篆訣”,按韻編成“歌”,今天的幼兒書法教育,有時也編一些朗朗上口的要訣、兒歌,要求孩子反複誦讀直至熟背。規定並使學生真正能完成一定量的作業也是必要的,沒有較大量的實踐,就無法保證動作的記憶,也就無法保證“無意於書”時的正常發揮。

④加強檢查。檢查的目的是促進再學習,這裏有兩個方麵是必須做好的:一是教師檢查與學生自檢相結合,尤其強調學生在嚐試背臨後對照原帖的自我檢查;二是課內和課外檢查相結合,尤其注意對學生書法課之外的作業、筆記的字跡的檢查。

⑤謹防走偏。用上述方法學書,有其見效快、實用的長處,但也容易導致浮淺、油滑、粗野、張揚等弊病,故須特別注意學習態度、方法上的嚴謹和書寫中線條、結體上的求穩求實,切忌一知半解、過分誇張。

4.把握學習遷移

事實上,凡有學習就必定有遷移。把握學習的遷移規律是要達到兩方麵的目標:抑製負遷移和促進正遷移。

因為多數學生過去未曾接受過較好的書法訓練,他們原先的書寫動作、筆順、字跡形態、審美取向等與我們所要學的相比,往往是較醜陋的、不規範的、陳舊落後的甚至錯誤的。這種原有的東西越穩固,對新學的東西就越難接受,遑論使之內化為能於不經意中自然流露的技能。此種“積習難改”,曾使多少學生自暴自棄,使教師以為“朽木不可雕”。如何有效抑製這種負遷移,是不易解決的問題,也是尚待研究的課題。就日常硬筆書寫而言,我們可采取如下措施:

①反省陋跡。學生通過讀帖,對照分析原字跡,自己來發現書寫中的薄弱點和致命傷,自覺形成對醜陋書跡的厭惡感。

②“超強糾錯”。在反省陋跡的基礎上,將幾個至關重要的筆畫或結構與範本對照,依範本作反複的大量的練習,規範書寫動作,強化正確動作記憶,使習慣成自然,從而去掉錯誤的習慣。

③矯枉過正。對寫得太平板的,著重欹側訓練;太鬆散的,練收緊中宮;用筆太單調的,練輕重提按;結體太張狂的,以界格來約束之。

人們一般比較重視正遷移,並有過許多研究。在高師書法教學中,可以有正遷移的特殊運用:

①大學生文化修養和綜合素質較高,知識較廣博,有較強的理解力、記憶力和較好的學習習慣,書法教學應充分聯係和利用這些過去的學習及其所獲,促進當前的書寫學習。

②在大學階段,學生忙於各自的本專業學習、外語學習、計算機學習而很少有時間練字,這是正常的。不能僅指望用行政措施或提高其學書興趣等辦法來改變這種現狀。但是,可以利用其他學習來促進書寫學習。比如理科的學生會有一種對“度”的精準把握的思維;文科學生會對形與意的關係有較好的理解,有豐富的想象,有必要的文學、語言文字、曆史知識;學音樂的會對強弱、節奏有深刻的認識,學舞蹈、體育的有很好的造型意識和動作摹仿能力,學美術的就更不用說了。這種正遷移常常是一種因學科間道理相通而獲得的“頓悟”,是客觀存在的。認識學科間的這種橫向聯係並有意利用它,是大有益處的。

③如果說以上兩方麵是利用過去的、當前的其他學習來促進書法學習的話,那麼更重要的是使當前的書法學習來促進今後的書法自學,即學會學習。梅爾頓和馮拉克姆(MeltonandVonlackam,1941)曾指出,學會如何學習代表了一種學習的永久現象,這種現象會在學習實踐活動之後長期存在。正因為書法課計劃內課時過少,所以要真正改進高師生的日常書寫,必須讓學生獲得大學期間不間斷自學(以至終身學習)的積極性和方法。為此,在教學中應創設與應用情境相似的學習情境,即模擬的日常書寫情境,尤其是當眾板書甚至邊講邊寫;要提示學習方法,並鼓勵學生相互交流。在學習中要主動進行反省認知訓練,即常常審視並客觀地分析自己的書跡,思考如何調節自己的學習行為;訓練自己把一切寫字的機會看成是鍛煉書寫技能的機會而不是應付性的苦差事。

四、實用書寫訓練

具體到實用書寫技能的學習,要關注以下幾點:

①字體選擇。因為實用書寫須自然流露,又講速度,所以最好選行書。如果是給自己看的,如筆記,行草或草書也好,可能書寫速度更快;如果是給大、中學生看的,可行書或行楷;如果是給小學生看的,一般寫楷書或行楷,但不宜選特別嚴謹的楷書,因為這會影響速度和流暢感。因為最終目標是自然書寫,所以應該選學自己內心喜歡並能理解、快上手的範本。

②字的大小。每個人最得心應手的字跡大小,大致有個範圍。日常的書寫要獲得好的效果,應當盡量將字的大小控製在這個範圍中。過大會顯得鬆散,過小則局促不堪。

③書寫速度。從慢寫到快寫,開始以慢寫為主;一段時間後,逐步加快,變為主要練快寫;對寫不好的字,重新返回慢寫。鋼筆(粉筆、鉛筆)行書臨摹,慢寫要達到每分鍾8—10字,快寫要達到每分鍾25字以上。毛筆字可稍慢。嚐試性創作,宜做2—5遍,也由慢而快。每一遍希望改進幾個字或整體氣息,同時提高速度。在學書階段,除非萬不得已,不要作很快的日常書寫,因為那樣做隻會讓新樣子退回到老樣子。

思考與課後作業

1.找出自己其他課程的作業或聽課筆記,自己分析:a.其中的長處和不足;b.與傳統書法中的哪一路在字的形態或意趣上比較接近;c.這種書體自己是否喜歡?為什麼?最喜歡其中的哪些字、哪些筆畫?

2.比較課程前後其他課程的作業或聽課筆記字跡,發現進步,找出問題。

3.嚐試背臨、臨創、創作和不經意的書寫,交替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