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能忍了,他把報紙拍在地上,轉頭看向瞬,“不,你們那裏也流行緋聞哈?這不胡說八道嘛!這是明目張膽的誹謗啊!再說那天的事你不也知道嗎?那是小葵借用了我的身體!”
瞬其實也是第一次看到,如果不是遲夏就在麵前,早就狂笑不止了,他極力忍住,嘴角一顰一笑的不停抖動,“它主要是我知道,但別人不知道啊,況且你那天把時間暫停了,拍照的也就沒拍好。”說完把頭扭向另一邊,手指勾著藍色的長發打轉,不知在幹什麼,但能看到他身體微微抖動著。
遲夏冷峻的斜視著他的背影,“幹嘛?你笑呢?”
他伸出另一隻手,頭也不回地搖了搖,遲夏咬著下唇“這算怎麼回事啊?真是。”
標題都這麼無聊,正文就更加不忍卒讀,報道已經出了,生氣著急都是多餘的,管不了別人看或不看,至少自己就不要再看了,更不要在那裏望洋興歎了,命中有此一劫就一定有度過的辦法,能做的隻能是等待風平浪靜,不要設法彌補,有時候多餘的彌補隻能讓創口更大,要知道,這世上你不能解決的事遠遠大於你能解決的,樂觀一些有時也不是一件壞事。
遲夏將報紙折好,扔到身後,他知道高效緩和情緒的方法就是通過聊天分散自己的注意力,還好身旁有瞬。
這時,一位華發蒼顏,步履蹣跚的老奶奶緩緩向他們走來,老人行動很不便,看起來也有些疲憊了,她彎下腰,慈祥的微笑道:“年輕人,你身邊如果沒人的話,我可以坐一會兒嗎?”
遲夏急忙向旁邊移了幾步,留出一塊空位,老人才慢慢蹲坐下,“謝謝哦,嗬嗬。”
“沒事,婆婆,這麼多人還要來啊?”
老奶奶的臉上一直掛著笑容,“櫻花園賞花大會是我們遠日人每年必須參加的,我當然也要來了。”
遲夏輕微點點頭,老奶奶反問道:“長得這麼精神,沒和女朋友一起來嗎?”
遲夏感到意外,這位婆婆倒是挺前衛的,“沒,我和父母來的,他們去走長櫻小橋了。”
老奶奶撿起綠茵地上的一片櫻花,“明明有空位還去走長櫻小橋,你的父母一定很恩愛,知道嗎?在以前啊,長櫻小橋又叫做櫻鵲橋,許多未婚的年輕男女都相信能和自己一起走的,便是可以相伴一生的伴侶,已婚的夫婦也相信,能陪彼此走完這條路的就會得到櫻花神的眷顧,今後人生的路一定也可以共同走完。”
遲夏還很年輕,對於這段曆史還從未聽過,婆婆的話讓他倍感溫暖,她又看向右手邊那條悠長小徑繼續感歎道:“長櫻小橋是用來分隔櫻花樹的,但我覺得這櫻花不正是用來點綴這條路的嗎?我們遠日的人還真是懂得浪漫啊,這座園子,也有六十年的曆史了,時間真快啊。”
遲夏抬起頭看著頭頂上飄下的櫻花,他用手接住,細嗅著花香,“能和我多講講櫻花園的事嗎?”
老奶奶和藹微笑道:“你願意聽嗎?很少有年輕人願意聽這段曆史了。”
他立刻恭敬地跪坐在婆婆麵前,瞬也端正坐好,沒有人會錯過好的故事。
“六十年前的遠日,那時沒有高樓,沒有大廈,也沒有穿行不止的汽車,唯一存在的,就是這櫻花樹了,成片的粉色花海長遍遠日的每一片土地,比現在開得還要茂盛,據說,遠日有這麼多的櫻花是因為櫻花神眷顧並居住在這裏,當然了,誰也沒有見過櫻花神,那時的我們,也都是風華正茂的年輕人,也隻有我們相信神靈,櫻花神及愛之神,二十歲的我第一次踏入社會,當上一名教師,每天對未來充滿著希望,看到那些牙牙學語的學生們就好像看到無數棵破土而出的樹苗一樣,遠日的人們都很勤快,沒有無所事事的懶惰鬼,但卻少不了一些行為新奇的人,那時,有一位奇怪的年輕人,用自己全部的積蓄買下一大塊空地,那塊空地平整空曠,雖算不上荒涼,但的確什麼都沒有……”
讓時間倒退一些吧,回到那時去看看。
如老奶奶所說,一位年輕人買下了很大一塊空地,人們都以為這裏要建一座大建築,但遲遲不見開工,年輕人每天都會來這裏看上好一會兒,居住在周邊的人也和他的關係逐漸熟悉起來,便問道:“喂,江新,你用那麼的錢買下這塊空地就為當畫看啊?建點什麼東西啊,現在不是流行什麼樓房嗎?你不如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江新是一個朝氣蓬勃的年輕帥小夥,個子很高,皮膚有些黝黑,這讓他的身板看起來很結實,他笑著揮揮手,“你開什麼玩笑呢?我買下這塊地,為得是等這裏長滿美麗的櫻花樹。”
“啊?你瘋了吧!遠日有櫻花樹的地方那麼多,你要是想開公園至少也要買一塊茂盛的地方啊?這裏可是連一株草都沒有長過的荒涼空地!”那人不可思議道。
“會長滿的,那裏,還有那裏,都會長滿櫻花樹,而且每年都會長出新的花樹,我都已經看到了。”江新邊說邊用手比劃著。
那人上下打量他一圈,“希望你是對的吧。”隨後便迅速離開了,嘴裏還不停嘟囔著:“哎,這世道什麼人都有啊。”
六十年前的遠日和現在有著天壤地別的差距,那時沒有高樓大廈,隻有一間間平房,沒有商場超市,隻有五天一場的集市,呈長廊狀占滿條條街道,到了那一天,賣家早早出來,在街上擺滿地攤,汽車在那時基本屬於稀罕物件,加起來也沒有幾輛,孩子們奔跑在街上,也不用有所顧慮,大人們挎著籃子在那天會買上夠用的蔬菜和日用品,雖說五天一場,可如果你提前用完了也不用擔心,遠日的人們很熱情,要是家裏缺了柴米油鹽都不用去借,鄰居會留住你幹脆在他家一起吃,人多,熱鬧。
遠日的教育那時還沒有大改革,不分小學部,中學部的,主辦小學有七座,私立小學不計其數,遠日第一小學在當時還算最正規,大門是有些生鏽的鐵柵欄門,往裏是一片簡單的土操場,操場邊上長著排排的櫻花樹,楊柳樹和梧桐樹,再往裏走就是一座隻有兩層矮樓的教學樓,教學樓後又是一片活動區,很簡單,很樸素,和現在聲勢浩大,鮮花密布的遠日學院小學部截然不同。
校園是開放式的,家長要有事方便接孩子走,江新不是老師,更不是學生,可是他常常出入這座小學,他沒有讀過書,所以經常可以看到他在一間教室的窗台下蹭課。
年輕的女老師欣雨經常會見到他,因為她是那間教室的班主任,孩子們在朗讀課文時,她會靜靜的在班裏遊走,臨近門口時還可以看到他微微探進來的半個腦袋,看到他時常投入的表情又有些忍俊不禁。
但她不知道的是,江新來這裏除了蹭課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來看自己打從心底裏愛慕的這位年輕的欣雨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