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小盒子,讓教育發生改變的工具(2 / 2)

同時,愛聚收到一些建議反饋,諸如盒子活動不能持續、盒子教學主題不夠豐富等,愛聚的團隊還有完善盒子的空間。

隨著愛聚對現有教育體係的探索和思考的加深,安豬認為教育應擴充內容,而不隻由教師在學校裏通過教授課本知識來完成,教育應該與學生的生活更加密切相關,比如防災教育、零食問題、心理健康等。

2013年春節後,在一公斤盒子的基礎上,安豬團隊開發出2.0版本的一公斤盒子。不同於1.0版本的盒子,新設計的盒子將美術、手工、戲劇盒子整合成一個基礎箱,此外盒子裏還有一個補充包,主要是一些紙張、顏料、繩子等耗材。

安豬和誌願者團隊開發出36張教學活動卡片。這36張教學活動卡片極為關鍵,它的作用是讓誌願者和鄉村教師參照並設計出各種教學活動來,打破學科的劃分,利用綜合性的知識教給鄉村孩子們防災、心理和身體健康知識。

4月19日,四川蘆山地震的前一天,安豬與壹基金在洽談如何開發防災減災教育包的計劃。

隨後,在蘆山地震後的重建中,愛聚結合當地的具體條件,開發了針對當地學生需求而設計的防災教育盒子。

在校園裏開展的防災教育,很多情況下仍停留在知識層麵。愛聚團隊為防災盒子匹配的使用指南以及相關的教學設計活動,不僅讓這些學生能夠了解到災害影響等知識,而且要用眼睛重新去感受自己的校園環境和所在的社區、地形,並畫出他們眼中的社區地圖來。最後,經由大家討論,在社區地圖上畫出適合自己的逃生路線。這樣的逃生路線,因每個校園環境、地形不同而變得不同。在確定後,教師和學生還要加以演練,成為他們自己要掌握的逃生技能。

賦權的工具

為何開發一公斤盒子這種工具的思路會被愛聚團隊如此重視,安豬給出的解釋是,在於它可以被複製、傳播,可以被更多的人使用。

“工具”在某種意義上,更被安豬看做是“一種賦權的手段”。他認為,工具本身不是一個解決方案,當交付給使用者後,對方就會根據特定情境下設計出自己的解決方案。工具與解決方案,好比是錘子與房子的關係。愛聚不會直接給他們一個房子,而是給他們一個錘子,讓他們用錘子來創作適合自己的房屋。

愛聚理解使用者的需求,並相信這些盒子的使用者願意進行創新嚐試,他們會運用自己的能力和社會資源解決問題。

這種秉持對服務人群的“優勢視角”的發現,以及提供工具讓他們開發潛能的做法在國際上已開始實踐。

為孟加拉國的中低收入家庭的女性創業者提供金融服務的格萊瑉銀行,被稱之為“鄉村銀行”。

該銀行的創立人尤努斯教授,為因貧窮而無法在傳統銀行貸款的人們設計出一個名為小額信貸的金融工具,這些女性無需任何抵押物就可以貸款來擴大生產、完成收入的增加。

在小額信貸的工具設計中,一個核心是,尤努斯沒有理會那些傳統銀行家對窮人的信用詆毀,他相信他們有收入後,會按照還款設計定期償還貸款。因此創舉,尤努斯在2006年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同樣,在國際組織小母牛項目進入中國後,依然秉承它的“禮物傳遞”原則。小母牛項目為農戶提供禽畜及飼養技術培訓,協助其自力更生。

這些農戶經濟改善後,他們也會將自己家的禽畜,如兔子、牛或羊贈予其他貧困的家庭。在他們手裏傳遞出去的牛羊,既是創收的工具,同樣也是促使他們建立彼此信任鏈接的機製。

“工具承載著思想和價值觀,使用好工具,也就接受了某種價值觀。如同互聯網工具一樣,它是平等開放的,例如使用博客、微博、Facebook等工具,用多了,自然就發生了改變。”安豬曾對媒體解釋工具的威力,他認為工具無論於公益,還是社會,都會帶來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