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紅客我們是學校的眼睛學生的嘴巴
封麵
作者:郭勇 鄒容
眼前的電腦屏幕,讓李順感到如坐針氈一般。
心病始於今年3月13日。
當時這名大二學生發現學校考證收費不合理,便在個人微博上抱怨了一句。
李順微博聽眾多是師友,數量寥寥,轉發也僅有五六次。
很快,他接到了來自學院老師的電話。老師勸他刪除微博,不要破壞學校名譽。作為學生幹部,李順是個“識大體”的人,刪除微博後,他又更新狀態來解釋之前的微博,“好像造成了誤會”。
“你是怎麼回事?怎麼又發了微博!”電話裏,學院領導的逼問氣勢洶洶,這離他更新微博還不到兩分鍾。
年輕的李順被激怒了,他同領導爭辯“自己隻是提出一個疑問”。
爭辯的結果是,這一天李順“被談心”四次。談話中,他驚奇地發現,學院領導除了對自己的網絡發言了如指掌,連自己跟同學的抱怨都一清二楚。
微博爭論後一周,學校新聞網站一條關於“網絡紅軍”的報道解開了李順的疑竇。報道稱,為了“監控網絡輿情,抵製錯誤輿論,維護學校形象”,一批學生“紅客”參加輿情監控工作,每天對學生微博、貼吧、QQ群的信息跟蹤了解。
2008四川大學“網絡紅客”隊伍建立剛踏入大學校門的新生是紅客的新鮮血液高校網絡秩序的重要組成
邱永浩更早察覺到“眼睛”的存在。
邱永浩是四川大學化學工程與工藝2008屆學生,熱衷於網絡發言的他曾活躍於藍色星空BBS和四川大學貼吧,並以“為川大學生謀利益”為口號,經常撰文批評學校管理和後勤服務。他發現,自己每次發帖都會很快被學校老師所掌握。
和李順一樣,邱永浩遭遇的也是一群學生“紅客”,在四川大學校方的文件裏,他們被稱為“網絡紅客”。
四川大學團委的官方網站上有一份2008年度工作總結,稱“通過組建網絡紅客隊伍,加強對藍色星空BBS的指導,使得其逐步成為全校同學喜歡的網絡交流平台”。
從2005年3月全國高校BBS推行實名製開始,高校紅客組織作為衍生物出現。
據《無錫日報》的報道,成立於2006年3月的江南大學“網絡紅客”隊伍由70多名學生骨幹組成,後來又擴充至千人。此後,天津大學、四川大學、成都理工大學、西南財經大學、南開大學等高校紛紛成立類似組織,引導學生參與校園輿情管理,組織名稱從“網絡信息員”、“輿情小組”到成都理工大學的“白客”不一而足,多數則使用了同一個名字—網絡紅客。
網絡紅客們低調神秘,極少為外界所知。在逐漸成為高校網絡秩序重要組織的過程中,他們的存在正潛移默化地影響校園言論生態,也改變著人心。
2012年9月,新生入學後的四川大學校園迎來一批年輕稚氣的麵孔,這個時節也是大學社團招新的旺季。9月16日,川大青春廣場掛出了招募校園“網絡紅客”的廣告。
“主要工作是監管百度四川大學吧、川大藍色星空BBS 、人人網、微博等。”廣告瞬間引來關注,在網絡上,學生們開始討論這是“何方神器”。
這是“網絡紅客”這個名字第一次公開出現在川大師生麵前。
招新活動後來很快結束,紅客也又一次退出同學們的視野,但他們卻真實存在著—羅奇和其他36名新生成為這個組織的新成員。
之後,他們通過鼠標、網線和源代碼,遊離於類似李順、邱永浩這樣積極發言者的網絡空間,幫助學校營造一個他們希望看到的網絡環境。
直通校領導的“內參”
到現在,羅奇和他所在的團隊仍會記起2011年10月22日那天的忙亂。發生在團隊和邱永浩之間的較量,最終證明了紅客存在的價值。
當時,邱永浩在人人網貼出《寫給川大江安,我的高中》一文,批評“江安校區平時不能出門”的管理,商業街物價過高以及校車漲價等問題。
多數川大學生的大一大二歲月都在這座遠離市區的新校區度過。
邱永浩很快接到希望他刪除文章的電話。此後,文章下麵出現一批內容趨同的跟帖,似乎在努力勸說大家理性一些。之後,一些探討這些話題的網帖被刪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