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微信帝國內爭與外伐(1 / 3)

微信帝國內爭與外伐

封麵

作者:楊林、王萬圓、蘇雄、甘韻儀

超過4億人使用的社交工具“微信”的邏輯起點,是與體製和權力的一次自由主義式地訣別。1994年,24歲的張小龍提前拜訪他即將被分配去的工作單位——一家信息不詳的國家電信機關。站在一棟歸屬政府的死氣沉沉的大樓前,他立刻感到“一種窒息從頭頂籠罩下來”。畢業於華中科技大學的張小龍事後確認,他幾乎是望了一眼大樓就立即放棄令他壓抑的“鐵飯碗”,決心投入充滿活力的互聯網行業。

這位未來的微信締造者當時問自己:“難道我的一生就這樣度過?”

張小龍的妻子曾給他看過星象,結果顯示丈夫崇尚自由。他果然未辜負自己。17年後,調頭離開電信機關的年輕人以挑戰者姿態重新回到電信業視野。其間,他曾因開發Foxmail而知名,2005年進入騰訊擔任廣州研發部總經理後,鬱鬱不得誌。但在受到國外一款即時通訊軟件啟發開發出微信後,張小龍終於成為不可忽視的風雲人物,微信則成為電信行業公認的麻煩。

《博客天下》采訪證實,正是張小龍不惜冒險破壞騰訊與電信行業長久的默契,上馬微信項目,這一產品才成為可能。但如今,他又不得不一改自由、孤傲的個人風格,試圖通過飯局、站台等行為與電信業巨鱷們斡旋,以換取生存空間。

張小龍本人正是一個多重性格的複合物。他內心熱愛自由,推崇美國作家凱文·凱利講述科技改造人類的作品《失控》。但他也被許多人視作獨裁者,牢牢抓住手中權力,嚴苛要求員工按他的標準反複試錯。

他不是天生貴族,沒有權勢,但他儼然已成為騰訊公司董事局主席馬化騰最欣賞的人之一。在一次年會上,馬化騰與公司高層在台上合唱一首老歌,演唱過程中,馬化騰將手搭在張小龍的肩上,“比對其他的高層領導都要更親密一些。”

在通向成功的路上,他性格中的謙虛、不自信像一根被壓抑許久的彈簧,成為日後他飛黃騰達的優勢。他從反叛、自由的人生中獲取創新和突破成規的力量和靈感,然後通過壓抑上述性格尋求更長久地發展。

與權力先離後合的政治隱形者

若幹證據表明,張小龍和微信團隊刻意避免與政治發生關係。騰訊廣州研發部前工程師王偉形容他“對政治十分謹慎”。這未必反映他本人的政治態度,他推崇自由主義經濟學家哈耶克的《通往奴役之路》,他曾負責QQ郵箱的開發,該郵箱曾設計過一個被認為有隱晦政治意味的歡迎界麵。但在進入微信時期後,任何越界舉動都被嚴厲禁止。

張小龍很少公開或與周圍的人談論政治,他在朋友圈裏的發言包括談論宗薩仁波切,分享冷笑話,張貼海子的詩《九月》並附上關於死亡、神秘的解析。

這位不關心政治的技術男開發的微信意外成為人們發表公眾意見的另一陣地,微信朋友圈逐漸打破了公共表達的公私域界限,讓熟人間的話題超越柴米油鹽,摻入公共話題。不過,張小龍和微信此後的表現卻說明他對這一趨勢的態度。在5.0版微信中,帶有濃重媒體屬性的公眾賬號被折疊進藍色訂閱號,一些政經類帳號被封殺。這個性格靦腆的男人追求的是私密的個體世界,而非大眾的公共世界。一家商業雜誌的編輯陳悅說:“這無疑會增加微信的審核成本,也無助於他開發公眾賬號的商業化本意。”

在政府、企業與用戶的關係場裏,在財富和權力的森嚴等差序列裏,張小龍過關斬將,步步為營,並最終走上微信帝國王座。

剛剛推出的微信5.0版本與張小龍生活氣質吻合的內容之一是打飛機遊戲。他喜歡槍械,熱愛網絡遊戲CS,在演講時話題時常涉及暴力和性。相比之下,打飛機遊戲隻是最簡單的快感釋放品,成功的玩家需要運氣搭配技巧,越到遊戲最後關頭,越考驗玩家躲閃騰挪的本領。它部分契合張小龍本人的人生經曆:橫溢的才華、無盡險境,以及機遇。但經曆一係列成功和波折,進入高階遊戲後,他身上的固執、純粹等優點開始帶來負累。

事實上,微信研發之初,張小龍表現出得更多是自由主義姿態。微信剛上線後,運營商通過騰訊內部向張小龍施壓,分管騰訊無線事業部的騰訊集團高級執行副總裁劉成敏曾致電張小龍,希望微信在發布新版本前“等他和運營商溝通好”。張小龍當時是騰訊廣州研發部總經理,級別是中層,但他並未放慢步調,繼續更新微信並獲得市場先機。劉成敏告訴《博客天下》,騰訊數個部門在研發微信產品上都比張小龍擁有更多優勢。日後的事實證明,唯有張小龍未顧忌此舉可能引發電信行業的不滿。

但舊賬總得付。來自權力部門和行業的痛擊伴隨著微信的生長開始隱晦降臨。8月19日,網易和中國電信聯手推出一款與微信功能類似的手機即時通訊工具“易信”。“易信”推出當天,微信係統出現了長約半個多小時的斷網故障。這是7月份以來第二次出現斷網故障,兩次事故相隔隻有28天。

來自微信的官方微博消息稱:“微信故障的原因是網絡硬件出現故障”。但知情人士告訴《博客天下》,這是由騰訊公關部草擬的一份聲明。“微信係統設立在中國電信的機房內,廣州研發部工程師根本無法親自查驗事故原因。”一位前廣州研發部員工說,一個月內兩次出現大規模故障在此之前從未發生,“這等於把自己的設備放在敵人的手中。”

這並不是微信麵臨的第一次麻煩。《博客天下》獲悉,2011年,微信剛發布不久,中國移動總公司曾向工信部投訴,稱微信沒有提供免費短信服務的資質,要求工信部出麵製止微信繼續發展。

兩年後,以中國移動為首的運營商再次掀起向微信收費的風波。這一消息一度得到官方認可,工信部部長苗圩在一場論壇上公開表示運營商可能向微信收費。

事實證明,移動的擔憂並不過分,隨著微信和同類產品崛起,傳統短信業務被蠶食的趨勢已經顯現。一份工信部發布的2013年前兩月電信業務數據顯示,普通用戶之間的點對點短信業務同比下降了10.6%。

張小龍在努力改變自己。2011年,當運營商第一次攻擊微信時,張小龍派出包括時任微信產品總監曾鳴在內的兩名廣州研發部員工前往北京,向工信部說明情況。

了解那次北京之行的知情者說,一同前往工信部的還有騰訊公關部和無線部門的員工,騰訊仍在試圖憑借和運營商間的良好關係,協調廣州研發部團隊和運營商之間劍拔弩張的關係,“目的是不要把事情鬧得太大”。

微信發布之初也出現過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有來自競爭對手的也有來自政府管理部門的。

2012年夏天,不喜歡應酬的張小龍接受了廣東聯通總經理喬建葆的邀請,少有地出現在一場飯局中。席間,喬建葆聊到微信與聯通合作的可能性。2013年7月30日,微信與聯通聯手推出“微信沃卡”,這是為微信用戶提供特殊優惠流量套餐的定製電話卡。不常在公開場合露麵的張小龍參加了發布會。

正如在打飛機遊戲中需要做的那樣,43歲的工程師張小龍麵對內外部層出不窮的危機,不得不停地四處找尋補給,努力突圍。

失敗天才的商業翻身

從1994年開始的19年裏,張小龍一直作為一名程序員而非是商人的身份在中國互聯網的遊戲世界裏不斷通關。

來自權力部門和行業的痛擊開始隱晦降臨。“易信”推出當天,微信係統出現了長達半個多小時的斷網故障。

日後,已經成名的他對一位不太自信的求職者訴說過自己的性格,“我曾經十分不自信,但是在成長的過程,過去的那些種經曆反而造就了我謙遜、冷靜、不驕不躁的性格以及做事風格。”

他鼓勵這位麵試者:現在處於劣勢的性格會伴隨著你的成長和自信,跟壓迫中的彈簧一樣反跳得更高,從而成為優勢。

8月5日,微信5.0版發布當天,港股騰訊控股的股價狂飆至370.8元,創下曆史新高,港版的《商業周刊》說,這讓人看到微信的企圖心,這也是張小龍的企圖心。

美資投行Jefferirs樂觀預估,微信手機遊戲平台可成催化劑,今年第四季相關收入可達到4.7億元人民幣,明年可達到30億元人民幣。

他和他所帶領的微信軍團已經開始將觸角伸向全世界。繼登陸美國、南美、歐洲後,微信的下一個目標是新興市場非洲。

他的名字也已隨著這款軟件深深嵌入各行各業。他因此名利雙收,這位擁有技術背景的微信開創者,此前被《華爾街日報》評為2012年中國創新人物。

但在此前漫長的人生經曆中,張小龍並不是一個對商業先知先覺的人,沉溺於技術,不被人看好,很多人覺得,他不具備時代成功者慣有的狡黠和圓滑。

大學時代,他不是一個類似偶像喬布斯的顯山露水的人物。在他的研究生導師向勳賢眼中,他不過是一位“不愛說話,喜歡搗鼓電腦,喜歡睡懶覺的年輕人”。

他不擅長與人打交道,需要借助工具完成與周圍人的溝通。在開發微信之前,他相繼開發了Foxmail、QQ郵箱,這些產品都有一個共性:更好、更容易地進行溝通。

與靦腆性格對應的是他喜歡簡單、實用的東西。他認為,複雜的東西太脆弱。即便已時隔19年,已是騰訊高級副總裁的他顯然並未改變這一從程序員時就建立起的審美觀。

他年少成名。1997年,在他開發出Foxmail1.0版本並受到追捧時,名叫馬化騰的年輕人才剛從深圳大學畢業,進入尋呼行業當工程師,月薪1100元。

即便在4年後,張小龍開發的Foxmail也以200萬用戶量遠遠將馬化騰開發的隻有10萬用戶的OICQ甩在身後。《電腦報》的記者李學淩曾在文章中描述過當年張小龍在中國IT圈中的地位。“隻要你站在黃莊路口(位於中關村中心地帶),大喊一聲,我是Foxmail張小龍,一定會有一大群人圍上來,讓你簽名。”

在此後很長一段時間裏,他沉溺在技術帶來的快感之中,但這種來自精神上的慰藉並未改變他的命運。正當馬化騰、張朝陽欣喜地用他們積累下的巨大用戶尋找風投向商業進軍時,這位極客還在為不斷增加的用戶發愁,他對前來采訪他的李學淩說,每天用戶都在催著他更新版本,做這樣一個免費軟件太累。

他曾一度懷疑自己的商業頭腦。在接受一位記者采訪時,已經運營Foxmail免費郵箱4年的他並不自信地說:“我聽說,好像有人會給一款免費軟件投錢。”

一位長期跟訪他的IT記者說,“相較於軟件寫成後,需要一點一點完善的階段,張小龍更喜歡開發軟件之初的挑戰。他對商業軟件沒有興趣。”

在最困難的時候,他曾動過將軟件免費送人,去矽穀做一名程序員的念頭。但他最終還是打消了念頭,因為每天都有使用他免費軟件的用戶給他寫來一篇篇充滿鼓勵話語的電子郵件。在那些失意的夜晚,他給每一位鼓勵他的讀者回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