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從辯論女神到證人薑某(1 / 1)

從辯論女神到證人薑某

新聞

作者:湯湧

薑豐是見過大場麵的那批大學生。

她1987年考入山東大學讀經濟學,不久便轉入中文係,1991年進入複旦大學中文係讀研究生,研究方向是西方美學。

1993年複旦辯論隊參加國際大專辯論會,是薑豐事業上的關鍵一步,她收獲的不僅僅是見識、眼界,還有“才女”標簽——這是許多主持人、藝人著力打造卻求之不得的,但首屆國際大專辯論會辯手出色完成了這一任務。

中央電視台播出了全部七場比賽的實況錄像,特別是在當年國慶節播出了決賽“人性本善還是本惡”的錄像。最後是令人驚喜的金庸先生操著浙江普通話出場進行了略枯燥的點評——複旦代表隊獲勝。

一些精彩場次會有重播,有時在暑假還會再來一次,如果說《西遊記》負責提供暑假重複娛樂,大專辯論會就是提供青少年和家長一份勵誌的心靈雞湯。

在男人為主的辯論世界裏,薑豐是一種正確的性感力量。盡管在今天看來,她的化妝頗有可以批評之處,但這不影響她成為一代中小學生的偶像。

薑豐的位置是一辯,這是大多數指導老師喜歡把女生安排在的位置。一辯承壓不多,尤其是正方一辯,隻要帶著微笑把準備好的稿子娓娓道來就好。

複旦隊的指導老師,是法學教授王滬寧,今天他已經是中央政治局委員了。那本《獅城論戰》的暢銷書,第一作者就是王滬寧教授,裏麵收錄著複旦隊的全部辯詞和預備辯詞。

1993年複旦辯論隊參加國際大專辯論會,是薑豐事業上的關鍵一步,她收獲的不僅僅是見識、眼界。

贏了。但是也要畢業了。和今天不一樣的是,1996年之前的中國大學仍然執行畢業分配。這意味著西方美學研究生薑豐很可能被分到一個研究室或者出版社,在枯燥的理論刊物的編輯和翻譯生活中,戴著套袖拿著飯盒老去。

大專辯論賽改變了這一切,央視給薑豐提供了職位,她一度接手了《正大綜藝》——當年收視率很高的綜藝節目,楊瀾就是成名於此。不久她轉到《文化視點》,並因此成為央視最年輕的製片人。

她的主持風格有人喜歡,也有人詬病。批評者認為,薑豐在節目上以搶話為主,連金庸的話也照搶不誤。

但其實女辯手從來不是一個真正的“女王大人”,她曾經這樣回答讀者提問:

“工作中我是一個中庸的人,比如有時候,對節目選題有意見,我會提出來,但如果領導堅持讓做,我就認真地去做好,這是工作本分。隻有在寫作的時候,我是自由的,隻聽從我自己的命令,隻想把自己想說的說出來,想寫的寫出來。”

2001年薑豐突然離開《文化視點》,去劍橋讀書。出國之後她拿下博士學位、寫書、戀愛、結婚、生了一對混血龍鳳胎,和許多做了家庭主婦的昔日女神一樣,曬房曬娃。後來為自己的留學機構工作,麵對的是富有或者有背景的中國學生。

像很多優等生一樣,她年輕時千方百計證明自己與眾不同,成年後卻苦口婆心證明自己全無棱角。

在近期的一份庭審紀錄中,薑豐僅以“薑某”的指稱出現。當時的情節是,薑某看著一堆手續文件,覺得金額巨大,自己代持這樣龐大的產業,非常擔心。而希望她代持別墅的那個家庭的代理人又不願意跟她講得太多。那一刻,薑豐不僅對法律充滿敬畏,而且對自己的前途有所擔心。

和當年對自己的描繪類似,她曾經為早早認識一個哈羅公學的少年感到驚喜和得意,卻又盡量強調自己是出於本心。

“在一個單身女人與一個單身男人的戀愛裏,二奶、小三、傍大款等當下常用詞語不適用。我不會因為財富而愛上一個人,也不會因為財富而拒絕一個人。我的生活自然、真實,未曾炫耀,未曾躲藏。我的言行發自內心,不挑戰誰,也不取悅誰。我守理、守法、聽從內心。人生都有旦夕禍福,我隻主宰我能主宰的部分。”

這一條微博的措辭如此平淡,讓人想不起它的撰寫者當年曾是一個神采風揚、舌戰獅城的辯手。

曾經波瀾壯闊的辯論女神,在那一刻隻是證人薑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