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隆赫姆(上)
世界名城尋蹤
作者:
城鎮簡介
特隆赫姆位於挪威西海岸中部尼德海口,是全國第三大城市。瀕臨挪威海、特隆赫姆峽灣東南。占地麵積342平方公裏。建於公元977年,是挪威的第一個都城,為斯堪的納維亞最古老的城市之一,曆史傳統延續了1000多年,十四世紀又一度為挪威首都。現在城市麵積342平方公裏,市區人口16.2萬人,其中有3萬學生,是教育、技術和醫療研究的中心,海運樞紐。
特隆赫姆建築大部分是木造,在中世紀時期經曆過多次大火的破壞。由於城市街道狹窄,1651年發生的大火摧毀了城內90%的建築,而1681年的大火幾乎導致整個城市的毀滅,隻有尼德羅斯教堂、皇家官邸和Mary教堂幸存。此後的重建中,延續了中世紀的街道格局,也建立了一些幾何圖形且較寬的街道,以防止火災的蔓延。特隆赫姆在城市建設過程中對曆史街區、曆史街道、曆史建築、曆史遺址的保護、利用和展示值得借鑒。
曆史街區
曆史街區位於市中心尼德河邊,它包括很多典型的老木製住宅和斯堪的納維亞地區最老的公共機構,這些木製的二至三層的房子大部分建於20世紀初,有些房屋甚至可以追溯到17世紀。政府不僅將大部分曆史建築的外觀按原樣保護和修整,保留原有特色,內部各盡其用(現在主要是住宅、商店、飯館、禮品店和手工藝商品店等),而且通過交通管製(如局部路段禁止機動車行駛、鳴笛)、改善基礎設施,增加休閑場所等措施,鼓勵人們在此居住,以使市中心充滿生活氣息和活力,重要的曆史建築、曆史場所則通過掛牌表明相關曆史信息。除此之外,路麵仍保留以前的石板路,使整體環境具有曆史街區的鮮明特色,也吸引著許多遊客前往。
曆史街道
位於河西岸的Kau口mannastretet街是城區最古老的街道之一。街道可追溯到10世紀中葉,當時的房子基本由木製建造。11~12世紀,一些原來的土地進一步被分為小地塊後,房屋逐漸的變得集中。13~14世紀,街道兩旁分布著很多工廠和商店,是當時城區最重要的購物街。現在盡管兩側的建築已不複存在,但原街道的位置仍保留出來,並通過設置信息牌展示相關曆史信息。
曆史遺跡的展示與利用——公共圖書館
公共圖書館正對著曆史街道,位於特隆赫姆最早建造的教堂之一的所在地,北麵是新建設的圖書館,南麵則結合了一個12世紀老教堂的部分構築物建造,二者通過架設在曆史遺存上的通道聯係成一個整體。位於老教堂的曆史遺存基本是相對獨立的部分,因此與圖書館的功能互不幹擾,通過新舊建築之間的院子不僅可以展示出部分廢墟和挖掘出的一些保存比較完好的人體遺骸,而且在周邊可以通過文字、圖片和模型等看到相關的曆史介紹。這個實例將曆史文化場所的展示和新功能融合得相當協調。
碼頭更新區
碼頭位於尼德河的河口,原來是一個優良的港口,中世紀一度非常繁榮,但到了17世紀中葉,由於泥石流的爆發,使尼德河的深度不像以前那麼適合航行,部分的港口遭到破壞,加上城市產業結構的調整,傳統產業衰退和第三產業興起,現已被改造為以商業、娛樂為主的綜合功能區。碼頭區的改造極為重視濱水區的曆史遺跡和舊建築的適應性再利用,區內老廠房的風貌大規模的保留,新的鋼筋、玻璃隻是作為點綴。室外不僅保留了原碼頭的起重設備及原有的鐵道路軌,輪船的葉輪和工業設備的部件經過處理後,也被作為小品裝飾環境等等。建築功能從餐廳、咖啡館到超市、商場,從市政服務到行政辦公,使整個地區日夜充滿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