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治鴿黴形體病等
禽蛋水產
作者:汪誌錚等
1 病原。鴿黴形體病又叫鴿慢性呼吸道病,是由致病性黴形體引起的呼吸道傳染病,是養鴿者的一種頭痛病。
2 症狀。初得此病,因為是呼吸道的關係,所以鴿喉嚨經常出現“哢哢”的聲音;有的鴿子也會眼瞼腫大,經常流水,並拌有厭食、縮頸、不願飛翔,排的糞便是烏黑色,呈凍狀或清水樣的糞便。如果不加以控製的話,就會迅速傳染,全棚的幼鴿無一幸免,感染率是100%,成年鴿也會有少數發病。這種病通常在發病7天後,鴿子就會開始死亡,就算能活下來,也是骨瘦如柴,廢鳥一隻。
3 治療。①將病鴿關離棚外,服用乙酰螺旋黴素,一隻鴿子剛開始服的劑量是2片,1天1次,隔日就會見效。為了防止二次感染,應該連服3天,治愈率達99%。
②每千克體重用鏈黴素100毫克,壯觀黴素100毫克,慶大黴素1萬單位,肌肉注射。
③紅黴素0.02%,泰樂菌素0.08%,飲水給藥,連用3-5天。
④0.04%-0.08%金黴素、土黴素拌料,或每隻50毫克,連用4天。
⑤強力黴素0.01%-0.02%加三甲氧基苄氨嘧啶0.05%-0.1%,連用3天。
⑥鏈黴素每隻每次50-100毫克(5-10萬單位),四環素或金黴素,每隻每次0.1克,每日2次,連服4-6日。
⑦土黴素0.04%-0.1%,金黴素0.04%-0.08%,紅黴素0.2%供飲水,連用4-6天。
4 預防。①不要與其它禽類同場共養,加強飼養管理,嚴格執行衛生防疫製度,定期進行藥物預防,常用的藥物有紅黴素、泰樂菌素等。
②預防本病應特別注意種用鴿苗的自繁自養,一定要引入種鴿時,也應先隔離檢查,證明無病者再合群飼養或配對。
③還要加強對原有鴿群的觀察,發現可疑鴿立即隔離治療或淘汰。
養鴨遵規律 降耗增效益 洪文學
一、鴨采食的晝夜變化規律
在自然光照下,鴨群在一晝夜內有三個采食高潮,分別在早晨、中午和晚上。加強早飼:鴨群在黎明時食欲特別旺盛,此時喂飽、喂好可使鴨子增膘長肉特別快。要定時放牧,放牧應在鴨早、中、晚3次采食高峰時進行,其他時間讓鴨群休息或將其趕入水中,勞逸結合。如需飲水給藥或拌飼給藥,最好安排在鴨采食高峰時進行。
二、鴨產蛋的晝夜變化規律
蛋鴨產蛋主要集中在午夜以後到黎明以前這段時間,通常不會在白天產蛋。為了提高產蛋率應做到以下兩點:
1 晚上10點準時關燈,停止照明,以保證蛋鴨在次日淩晨1-4點的安靜環境中產蛋。如發現鴨產蛋普遍晚於早晨5點,並且蛋小、個數較少,證明其日糧中精料不足,要及時按標準增加精料。
2 如果鴨子在白天產蛋,則多是因飼料單一、營養不足、早上放牧過早或鴨舍內溫度高、濕度大等惡劣環境所致。應有針對性地改善其飼養管理條件,並暫時推遲鴨子每天早上的放牧時間(8點)。
三、種鴨交配的晝夜變化規律
種鴨交配一般在早晨或傍晚,在廣闊的水麵進行。因此,要充分利用種鴨早上和晚上的交配高峰期將其趕到較深的水域,以提高種蛋的受精率。
四、酉時病的晝夜變化規律
酉時病是因鴨子每天下午酉時(5~7點)發病而得名。該病發作時鴨子劇烈騷動、快速聚堆,導致部分弱鴨被踩踏致死,死亡率為17%~24%。此病是由於運輸應激所致,所以應盡量減少鴨子遠距離運輸前後的各種應激。鴨子運輸後數日內,於每天酉時前1-2小時在日糧中添加抗應激藥物,以便及時製止酉時病發生。
五、免疫應答的晝夜變化規律
家禽對免疫製劑(疫苗、菌苗等)敏感性的強弱呈晝夜周期性變化,白天敏感性差,免疫應答遲鈍;夜間接近淩晨時,腎上腺素分泌最多,免疫應答最敏感。所以家禽(包括鴨、鵝、雞)的免疫工作在淩晨進行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