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眾品
作者:朱守輝 姚小鈺
中職學生是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是未來社會經濟建設的主力軍,關心中職生就是關注未來的建設者。近年來,中職學生的就業率在多數地方穩步上升,但在我國的西部,特別是少數民族地區,由於種種原因出現一部分學生不能充分就業或不願就業,探究原因主要是部分學生在就業時存在心理障礙,無法適應社會的生存和挑戰,導致就業失敗,本文從我實踐的角度出發 旨在對中職學生的就業心理狀態進行剖析,提出對策,以期對中職生順利就業有所幫助。
一、少數民族地區中職生的心理障礙及表現
我國廣大西部地區,特別是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相對落後於中東部地區,由於曆史的原因。開發較遲,人們的思想、思維與沿海發達地區大不相同,既有自己特殊的民族特征,又有自己的弱點和缺陷,即心理障礙,這在少數民族中職生身上也有所表現,據筆者分析,少數民族地區中職生的心理障礙大致有以下六個方麵。
(一)害怕與恐懼心理。少數民族地區交通相對閉塞,形成了人們相對封閉的心理狀態,他們害怕在外麵被騙,如山西黑磚廠黑煤窯事件的媒體報道、深圳富士康連續跳樓事件的媒體曝光讓他們心存餘悸,於是形成了就業恐懼心理,表現為不願外出打工就業,或一定要到有熟人的廠子就業上班,學校和勞務部門組織的勞務輸出,他們一概不相信。
(二)焦慮心理。焦急疑慮心理主要出現在簽定合同時,少數民族中職生一會兒對自己估計過高,期望值過高,一會兒消極自卑,把自己看得過低,高不成低不就,困惑、矛盾,煩燥不安,顧慮重重。表現在就業時,他們急切地想就業,又怕工資不高,或專業不對口,下不了決心,止步不前,不能順利簽約,例如,他們會經常問“我們何時進廠打工?”、“工資待遇怎麼樣?”、“不知道工作環境好不好?”等等。
(三)依賴心理。部分少數民族學生缺乏獨立的、自主擇業的思想和能力,總是把希望寄托在學校和老師身上,認為進廠打工和實習,那是學校的事,是老師的事,自己不做思想準備和技術準備,消極等待,這就是依賴心理在就業過程中的表現。他們要求學校一定要找一個專業既對口、工資待遇又好的廠子,否則不去實習與就業,或認為是學校推薦不力,工作無能,埋怨學校和老師,這種心理往往造成遇上機會沒有抓住,錯失就業良機。
(四)攀比心理。在就業過程中,部分學生不能準確給自己定位,總是這山望著那山高。比如我校的學生,他們先在廣東惠州的4S店從事汽車維修實習,嫌那兒工資低、地位低,一周後又跑到汕頭動漫公司去實習,到了汕頭幾天又覺得專業不對口,於是又跳槽了廣州,到了廣州又不如意,幹脆回家,結果一事無成。如此折騰,攀比心理暴露無遺。
(五)從眾心理。從眾心理就是盲目隨大流,就業紮堆兒,一窩蜂上,結果出現就業難,沒有顯現自己的個性和特長,英雄無用武之地。表現在就業過程中,少數民族學生聽說哪家廠子待遇高條件好,大夥結伴兒一起去應聘,不顧自己的專業特長,結果麵試時一問三不知,敗下陣來,無法實現就業夢。他們不知道不同的企業,對員工和技術有不同的要求,隻有那些專業對口,有個性特長的人員,他們才能上崗。
(六)怕吃苦心裏。現代的中職生都是上世紀90後出生的,平時很少從事體力鍛煉,不能吃苦耐勞。從我校近幾年中職生赴沿海實習或就業統計資料顯示,60%的學生存在挑三撿四的現象;在工廠裏一個月內能堅持下來的學生為75%;三個月後能堅持下來的隻有60%;一年後能堅持下來的隻有45%左右。
二、心理障礙與學生的就業關係
出現心理障礙的人,不能與外界進行充分的溝通,也不能與大眾和諧相處,無法實現從學生角色向工人和勞動者角色的轉換,不能完成自己社會化的過程,肯定適應不了競爭激烈的就業市場。少數民族學生的心理障礙,對他們的就業或多或少有一定的影響,害怕恐懼心理導致學生無法就業,無法走向社會,焦慮心理使學生不能及時就業,依賴心理和從眾心理使學生無法實現個性化就業,對就業不滿意,攀比心理使學生無法實現穩定就業,怕吃苦心裏使中職實習或就業無法穩定,這就是心理障礙產生的負麵影響。總之,中職生因心理障礙不能順利就業,這是一個現實的問題,也是中等職業教育亟待解決的新課題。
三、消除學生就業心理障礙的措施和對策
針對部分少數民族學生出現的就業心理障礙,作為學校,有何良策消除少數民族地區學生的心理障礙,從而實現學生充分就業和個性化就業,使家長和學生滿意、學校滿意、企業滿意、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麵去入手。
(一)成人是本,育人為先。學生能融入社會,成為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成為國家有用之才,這是我們教育的目的和宗旨。父望子成龍、師望生成才,這是一個共同的心願,但成才德為先,常言道“有才無德不是才”。智育抓不好出次品,體育抓不好出廢品,美育抓不好出低檔品 ,德育抓不好出危險品,這裏道出了德育的重要性。我們少數民族地區的中職生到職校來很多是雙差生,思想道德素質較低,有人格缺陷或心理障礙,這就要求我們學校、老師、家長在教育學生時把品德放在首位,教育他們熱愛勞動、遵紀守時、服從安、這也是企業招工的最低要求,試想一個在家不守家規,不聽從父母的安排,不服從老師管教的學生,哪個工廠的人事部門會要他,所以要先學會做人,再要求成才,隻有德才兼備、吃苦耐勞才受用人單位的歡迎,順利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