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六章(1 / 3)

一、宴會概述

宴會是一種因習俗或禮儀或某種社交目的需要而按照一定禮儀標準和接待程序編排的,由整套菜品、飲品和點心水果構成的餐飲聚會。宴會活動既有群體社交功能,又有滿足赴宴者饗飲美食的作用。在各地,宴會又被稱為筵席、宴飲、會飲、筵宴、酒宴、宴席、酒席、酒會、鄉聚等等。無論以何時何種形式舉行,宴會都是以精心烹製的各式菜點來集中表現和彙集各種烹飪技藝和飲食文化。

古時候,人們席地就餐,筵和席都是就餐時人們鋪設在地的坐具,賈公彥在疏《周禮·春官·司兒筵》中有言:“凡敷席之法,初在地一重即謂之筵,重在地上者則謂之席”。由此,筵席一詞沿用至今,逐漸由宴飲的坐具演變為酒席的專稱。由於筵席是宴會的核心,專指宴飲時主人所陳設的坐具和擺放的酒席,人們也因此稱之為“筵宴”。最早的宴飲活動應該是發源於原始部落的各種祭祀和典禮。目前最早關於宴會的文字記載見於《周易·需》中的“飲食宴樂”,除了犒勞飲食以外,多具有交流、娛樂成分。進入文明社會後,宴會活動又和宮廷王室貴族禮儀密不可分,常以多人圍坐暢談慢飲的聚餐方式出現。赴宴者有主賓、隨行、陪客和主人,菜品豐盛精美,接待隆重熱情。因此,古代的宴會實為國之禮儀,鄉之習俗,遠非商業性或者說大眾消費性餐飲活動。

今天,宴會活動已風行民間,蔚然市井。宴會的形式也越來越多樣化:有規格比較高的國家元首或政府首腦為了國家慶典或歡迎來訪的外國國家元首而舉行的正式的國宴;有觥籌交錯之間信息流轉和貿易商定的商業性酒會;有中國傳統的具有民族風格特點的喜慶宴會;還有形式簡單、氣氛隨意親切的非正式宴會,也叫便宴,比如冷餐會、自助餐、酒會等。

可以說,各式宴會席麵或考究或隨意,往往分冷碟、熱炒、主菜、湯品、甜點、茶果等程序,依次遞進,因人而異、因時製宜,不一而定,自有一番情趣。一般來說,宴會無論大小,無論正式與否,均帶有或多或少的社交目的,如國家慶典、親朋團聚、接風餞行、喬遷開業、紅白喜事、酬謝恩情、疏通關係、歡慶佳節等等,旨在加深了解、互通往來、敦親睦鄰等。

二、宴會部的組織結構

對於一家擁有500間以上客房、宴會廳可容納1200人以上的飯店來說,宴會部組織結構,如此大的飯店隻設兩名固定的宴會服務員,其他30名臨時服務員都是由飯店餐飲部根據宴會的預訂情況而隨機進行安排的。社會餐飲中一些知名的酒樓餐館,往往也會承接各種宴會,但由於其經營主要以餐飲食品為主,因此不專設宴會部。其中,宴會部經理的主要崗位職責是:

主要負責各種宴會的市場營銷開拓和接待管理,接受各式宴會的預訂谘詢,關注潛在的宴會客戶,準備宴會預算;參加餐飲部管理例會,負責整個宴會部的紀律和所屬員工的督導等工作。

宴會預訂、協調人員的主要崗位職責是:

幫助宴會部經理處理預訂、電話谘詢、保持客戶關係、記錄預訂日誌和處理宴會信函;協助經理準備宴會訂單;在經理不在時,行使宴會部經理的職責,在秘書不在時,負責秘書的日常工作等等。

各宴會廳主管的主要崗位職責是:

負責本宴會廳各種宴會的預訂谘詢、前期準備、接待和善後工作;督導本宴會廳所屬員工的日常工作和獎懲考核,處理宴會進行過程中的突發事件和客人投訴事件;記錄並保管宴會相關資料,維護客戶關係等。

宴會廳秘書的主要工作職責是:

記錄並傳送宴會部經理的各項工作計劃和安排;協助宴會部經理準備宴會營銷開拓工作和重要客戶的接待工作,維護重要客戶關係;記錄宴會部各部門的突發事件和投訴事件及其處理過程和事後反饋;協助宴會部經理搞好部門工作預算、各種製度建設和員工績效考核等工作。

宴會部服務員的主要工作職責是:

熟悉各種宴會接待的規格要求和服務標準,了解宴會上菜程序和菜品典故,掌握宴會服務的對客心理藝術,具有一定應變能力;能妥善處理宴會服務中可能出現的各種突發事件和投訴事件;負責分管接待區域的安全衛生工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