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二章(2 / 3)

案例9解答如下:

豬排的投料成本=0.3×13=3.9(元)

豬排的每份標準成本率=3.9÷13=0.3

答:在每份“糖醋排骨”的製作過程中,豬排的投料成本是3.9元,豬排在每份“糖醋排骨”的標準成本率是0.3。

同樣地,在上例中,若豬排的進價發生波動時,也可以簡單地使用其在每份“糖醋排骨”中的標準成本率來乘以其新的進貨價格得出其新的淨料成本。如豬排單價漲價至15元/kg時,其在每份“糖醋排骨”中的淨料成本則為:

15×0.3=4.5(元)

當然,餐飲企業還可以根據企業的經營目標和利潤目標確定其綜合標準成本率,其計算公式如下:

企業的綜合標準成本率=1-經營利潤率-經營費用率-營業稅率

這種標準成本率的製定有利於餐飲企業對企業宏觀經營態勢的分析和把握,以便企業尋找和發現其成本控製中的漏洞,製定相應的措施,提高企業的經營利潤和聲譽。

三、計算標準成本和實際成本的差異

在廚房的實際生產過程中,往往會因為生產條件的變化、生產操作員工的技術差異、食品原料選購質量和價格的波動等等因素,造成企業在實際生產過程中所獲得的實際成本與標準成本有一定的差異,那麼,企業往往會根據這種差異來調查分析產生差異的原因。

餐飲企業計算其實際成本和標準成本的差異是通過比較實際成本和標準成本的差額來進行的,其具體的計算公式如下:

某種菜品的成本差異=實際成本-標準成本=標準單位成本×實際耗用量-標準單位成本×標準投料量

該成本控製員發現該廚師由於投料用量偏大,他所生產的這道菜每份實際成本要比其標準額定成本要多0.685元。這樣一個月下來,這道菜的製作量達到600份的話,廚房僅這道菜成本就增加411元。

有些時候,由於餐飲菜品品種繁多,若對每一項菜品製作都采取逐項統計計算的方式可能會既費時又繁瑣,因此,餐飲企業除了對占據成本額度較大的菜品進行抽樣檢查之外,還往往采用每月定期結算的方式來掌握企業的食品原料成本的耗用情況。其計算公式如下:

廚房所消耗的某種食品原料成本=廚房月初結餘額+廚房本月領用額+廚房本月原材料購入額-廚房月末盤存額。

企業然後根據其與標準額定成本的差異比較分析目前的成本控製和管理情況。

四、分析產生成本差異的原因

餐飲企業出於經營管理的需要,往往通過每日核算和定期核算相結合的方式來分析和控製企業的生產成本。每日核算是指企業通過將不同的食品原料加以分門別類,並每天對這些不同種類的食品原料進行記錄、分析和核算,以便生產管理人員掌握其食品原料的消耗動態,發現問題可以及時製止並妥善處理。定期核算是指企業在每月月末的時候統計並核算這個月來企業對各種不同的食品原料所耗用的總成本。因為有時候每天的生產情況會有偶然性和突發性,必須經過一定時期的觀察積累,數據才有說服力。

一般來說,餐飲企業產生成本差異的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麵:

(一)廚房管理存在問題

廚房管理存在的問題主要有:

1.廚房的生產管理若控製不力,如生產過剩造成浪費、食品原料加工折損率過高、廚師投料量過高等,會造成食品原料耗用成本增加,導致企業成本率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