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六章(2 / 3)

1.加強廚房管理有利於保證餐飲產品質量和增強餐飲企業競爭力

廚房是餐飲產品的生產製作場所,加強對廚房的管理工作,將有利於這一生產組織過程的順利有效的開展,會確保其餐飲產品嚴格按照製作要求和製作工藝進行生產,從而保證該餐飲產品的生產質量。而餐飲產品的生產製作質量又是餐飲企業賴以吸引並招徠就餐客源的根本所在,因此,保證企業餐飲產品較高的生產質量,有利於增強餐飲企業的自身魅力並提高其在同行中的競爭力。

2.加強廚房管理有利於企業控製生產成本和增加經營利潤

從餐飲企業的經營運作來看,其廚房生產成本的控製是至為關鍵的,因為它關係到企業最後所獲得的經營利潤的高低,若企業忽視廚房管理,對其生產流程的各個環節放任不管,就會導致其生產成本失控,企業經營利潤大大流失,造成企業不必要的損失甚至虧損。所以說,加強廚房管理有利於企業控製生產成本和增加經營利潤。

3.加強廚房管理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員工工作積極性和增強其主動創新意識

廚房的生產勞動絕大多數屬於手工勞動,富集了大量從事廚政工作的員工,生產過程複雜而且隨意性很大,若疏於管理,這些員工的工作會流於懈怠散漫,工作效率會大大下降,差錯率會急劇上升。但是,若加強了廚房管理,就可以最大限度地調動這些員工的工作積極性,發揮其工作特長,有效地促使其主動積極地完成本職工作,和其他作業點的工作人員互相協調配合,把餐飲產品的生產製作工作做好做強,同時,鼓勵其增強主動創新的工作意識,大膽嚐試新的生產工藝和烹製方法,製作出耳目一新的餐飲新產品來,為企業的經營打開局麵。

三、廚房的組織設計

要管理好複雜多樣的廚房生產工序,必須建立一個完整嚴密的廚房組織機構和相應的管理製度,使得廚房內各作業點分工清晰、崗位職責明確,利用規範標準的生產流程和製作工藝要求,相互協調合作,從而達到廚房管理係統化、效率化的組織目標。餐飲企業廚房的組織設計根據其廚房規模的大小也略有不同,下麵我們分別就大、中、小型廚房組織形式加以介紹闡述。

(一)大型廚房的組織設計

大型廚房的組織設計主要表現為兩種形式:即傳統的大型廚房的組織形式和以中心廚房為主的大型廚房組織形式。前者是設置一名行政總廚,在其之下分設數個廚房,每個廚房均配有各自的廚師長、各式廚師等崗位,負責不同的生產作業和菜品製作。而後者則設置一個集中加工的主廚房,負責對所有餐飲經營產品的原料加工和配料將其加工成半成品,然後按照產品規格配置成分,再將其冷藏起來,隨時供其他衛星廚房烹製時領用。各衛星廚房根據其供應的菜品品種,向主廚房訂製並領取該菜品的半成品,再經加工烹製後供應給各自的餐廳,這種組織形式便於餐飲產品生產標準的統一和生產成本的控製,同時也由於集中生產的特點而節省了人工費用。

(二)中型廚房的組織設計

中型廚房,也被稱之為綜合性廚房,在生產規模、占地麵積、員工人數和生產菜品品種等方麵都比大型廚房要小一點,它往往下設中餐廚房和西餐廚房兩部分,每個廚房分別設置一名廚師長和一名主廚,再根據各作業點的類別、員工人數和功能需要設置領班、各類廚師、助理廚師、實習生和勤雜工等崗位。

在實際經營中,有的西餐廳規模較小,往往以扒房或咖啡廳的形式出現。它們的廚房規模往往也較小,一般由3至5人組成,設置領班一名,稱為扒房廚房或咖啡廳廚房。

(三)小型廚房的組織設計

有的餐飲企業規模較小,因此其所對應的廚房規模也較小。廚房的占地麵積、員工人數和生產菜品的品種等也偏少,其組織結構就相應簡單,往往隻設廚師長一名,再根據作業點操作需要下設各類廚師、實習生、勤雜工若幹名。而且,由於這類廚房的生產規模較小,業務量不大,往往將幾個相近的作業點合並在一起由一個廚師兼管。比如將冷菜、粗加工和切配合在一個組裏,或將爐灶和切配合在一個組裏等等,以便其權力集中。這種廚房的組織機構簡潔,決策可以迅速得到執行,相互溝通容易,管理難度不大。

四、廚房各作業點的人員配備和崗位職責

廚房要組織複雜繁瑣、麵多量廣的餐飲生產活動。廚房要完成企業所交付的各項生產計劃指標,製作精美可口、富有創意的菜品菜點,控製食品原料的生產製作成本等等,就必須有一支具備良好專業素養和技能、擁有較高職業道德和操守的員工隊伍。對廚房各作業點的人員配備就是要通過培訓、選拔和考評等手段,將合適的員工安排到廚房各作業點去,以保證企業生產任務的順利開展。

(一)廚房各作業點的人員配備

廚房各作業點人員合理配備旨在調整和改善廚房生產過程中的組織形式,處理好廚房各作業點、各工種崗位之間的分工協作關係,加強崗位責任製,充分調動每位員工的工作積極性,以便有利於企業提高勞動效率和增加經營效益。

1.配備廚房內各作業點員工人數應考慮的因素

合理地配備廚房各作業點的員工,是保證廚房生產製作的前提,也是關係到企業提高勞動效率和降低生產成本的關鍵之一。一般來說配備廚房內各作業點員工人數要考慮以下因素:

(1)廚房生產規模的大小和崗位設置的多寡。廚房的生產規模大、生產要求高、相對各工種分工細,崗位設置就越多,所需員工就越多,反之則少。

(2)餐飲企業的經營檔次、目標客源的消費水平。企業的經營檔次越高、目標客源的消費水平越高,則其各式菜品的製作要求就越講究,廚房的分工也就越細,所需要的員工人數也越多。

(3)菜品製作的難易程度和品種數量的多寡。菜品的品種越多,菜品製作的難度越大,廚房對技術高超的廚師需求就越大,所需的廚師人數也相應增加,反之,菜品品種少或適宜於大批量製作,廚房所需要的員工人數就可以少一點。

(4)廚房設備的利用狀況和完善程度。在機械化程度高的廚房內,可以利用各種機器設備代替人工完成一些複雜費時的操作工序,如切絲、去皮、攪拌等,因此所需要的員工可以有所下降。

2.廚房各作業點員工人數配備的計算方法

(1)按照各作業點的崗位要求確定員工人數

根據廚房內各作業點的崗位要求來確定其員工人數,比如爐灶間要負責所有熱菜由生變熟的烹製過程,所涉及的菜品品種多、生產量大、烹製時間長、烹製方法各異,需要的員工人數也相應要多一點;而冷菜間一般隻須負責所有冷菜的製作,所涉及的冷菜品種少、生產量小,所需要的員工人數也就相應少一點。下麵是某中等規模的中餐餐館的廚房各作業點的員工配備情況。

一家中等規模的中餐餐館,廚房一般設置五個崗位:即爐灶、切配、加工、麵點和冷菜。假如該餐館生意較好,廚房的生產量也較大,那麼,廚房須配備10名以上廚師,廚師助手5名以上,其中廚師長1名。這些員工可根據實際生產情況和各作業點的崗位需求,進行細化分工,例如,分為爐灶間5名廚師、2名廚師助手,切配間2名廚師、1名廚師助手,加工間1名廚師、2名廚師助手,麵點間3名廚師、1名廚師助手,冷菜間2名廚師。

(2)按照就餐者人數多少確定員工人數

按照就餐者人數多少確定員工人數是指按照餐廳就餐者人數的比例來確定其廚房員工的人數配備。這種方法往往適用於接待各種會議、旅遊團隊、各式宴會的廚房,其計算方法較為簡單並具有一定經驗性考量。一般來說,根據這種確定方法,餐廳就餐人數達到100人左右時,廚房需要大約10名廚師;而當就餐人數達到200人時,廚房需要12至18名廚師;當就餐人數達到300人時,廚房需要15至20名廚師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