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2解答如下:
根據公式:大批量采購食品原料所能節省的資金額度-每月分小批量采購可以節省的利息額度=該批量采購總金額×價格折扣-該批量采購總金額×銀行貸款月利息率×該批量采購原料可使用的月數-該批量采購總金額×銀行貸款月利息率×(該批量采購原料可使用的月數+1)÷2=該批量采購總金額×〔價格折扣率-銀行貸款月利息率×(該批量采購原料可使用的月數-1)÷2〕=100000×〔6%-1%×(5-1)÷2〕=4000(元)
答:該餐館采用一次性大批量采購這批食品原料更合算,可以節省4000元資金。
(2)定期采購法
在實際的餐飲經營運作過程中,各家餐飲企業往往對非易壞性食品原料普遍采用定期采購法,企業經營管理人員可以根據其庫房的儲存麵積、食品原料的可獲得性以及企業流動資金的多寡等因素來確定這類食品原料需要采購的間隔天數,再根據這些食品原料每天的消耗量來計算出這些食品原料的標準儲存量,並根據這些原料的實際儲存量與其標準儲存量的差額,來計算出這些原料所需要采購的數量。其具體的計算公式如下所示:
標準儲存量=每天消耗量×定期采購間隔天數+保險儲存量
原料需購量=標準儲存量-現有庫存量+每天消耗量×發貨天數
定期采購法的優點是采購人員可以根據其需要采購的這批食品原料的標準儲存量和原料需購量來采購,這樣該食品原料就不會過量儲存,采購數量也容易確定,可以減少采購次數和頻率,也可以減少采購人員的工作量,以便他們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采購易壞性食品原料。但是,定期采購法也存在著不足之處,比如有時候可能會出現某種食品原料的使用量大大增加,這樣一來,用定期采購法就不易發現所用食品原料的短缺等等。因此,有的餐飲企業會對每一種食品原料製訂最低警告儲量,當餐飲生產經營所需要的這種食品原料下降到最低警告儲量時,即使還沒有到企業的定期采購的日期,企業也會組織人員前去采購。餐飲企業最低警告儲量的計算方法如下所示:
最低警告儲量=每天消耗量×發貨天數+保險儲存量
案例3:
某社會餐館每天平均消耗4箱水蜜桃罐頭,其中每箱有12聽水蜜桃罐頭,該社會餐館每隔一周對罐頭類食品原料采購一次,水蜜桃罐頭有250聽的保險儲存量,罐頭類食品原料的發貨時間為4天,若餐館在其采購日期前還剩下400聽水蜜桃罐頭,問:該餐館的水蜜桃罐頭的標準儲存量、最低警告儲存量以及原料需購量分別是多少?
案例3解答如下:
根據公式:標準儲存量=每天消耗量×定期采購間隔天數+保險儲存量
得知:該餐館的水蜜桃罐頭的標準儲存量=4×12×2×7+250=922(聽)
又根據公式:最低警告儲量=每天消耗量×發貨天數+保險儲存量
得知:該餐館的水蜜桃罐頭的最低警告儲存量=4×12×4+250=442(聽)
又根據公式:原料需購量=標準儲存量-現有庫存量+每天消耗量×發貨天數
得知:該餐館的水蜜桃罐頭的原料需購量=922-400+4×12×4=714(聽)
答:該餐館的水蜜桃罐頭的標準儲存量、最低警告儲存量以及原料需購量分別是922聽、442聽和714聽。
(3)訂貨點采購法
餐飲企業還經常采用訂貨點采購法來采購這些非易壞性食品原料。訂貨點采購法是通過對倉庫裏各種食品原料的庫存記錄了解這些食品原料的現有庫存量,然後對那些庫存不足已經達到訂貨規定儲量的食品原料進行采購的方法。食品原料的訂貨點儲存量相當於其最低警告儲存量,其計算公式如下:
訂貨點儲存量=每天消耗量×發貨天數+保險儲存量
采用訂貨點采購法的食品原料,其采購周期和采購數量都相對穩定,其食品原料需購量也可以通過以下公式計算而得:
原料需購量=標準儲存量-訂貨點儲存量+每天消耗量×發貨天數
在該公式中所指的食品原料的標準儲存量是根據其食品原料的每天平均消耗量、兩期采購相隔的天數、所配備的該類食品原料的保險儲存量而定,在確定該食品原料的標準儲存量時,除了考慮上述各種因素外,還需要考慮企業采購並儲存食品原料可占用的流動資金是多少、其市場供應的充足程度以及運輸的時間和便利性等等因素。餐飲企業食品原料的標準儲存量往往指的是其食品原料的最高儲存量,其計算公式如下:
標準儲存量=最高儲存量=每天消耗量×兩期采購相隔的天數+保險儲存量
案例4:
某社會餐館平均每天消耗18公斤冷凍羊肉,其標準儲存量確定為200公斤,發貨需用3天,保險儲存量為40公斤,問:該冷凍羊肉的訂貨點儲存量和原料需購量分別是多少?
案例4解答如下:
根據公式:訂貨點儲存量=每天消耗量×發貨天數+保險儲存量
得知:該冷凍羊肉的訂貨點儲存量=18×3+40=94(公斤)
又根據公式:原料需購量=標準儲存量-訂貨點儲存量+每天消耗量×發貨天數
可得:該冷凍羊肉的原料需購量=200-94+18×3=160(公斤)
答:該冷凍羊肉的訂貨點儲存量和原料需購量分別是94公斤和160公斤。
(四)製定各種采購價格管理方法
餐飲企業目前經常使用的采購價格管理方法主要有兩種:即最低報價法和多數最低價法。最低報價法是指餐飲企業為獲得某種食品原料的最低報價,向多家該食品原料的供貨商送交空白報價單,請其根據企業欲采購的食品原料的采購規格和質量要求報價,為避免各供貨商聯合哄抬物價和擴散報價信息,要求各供貨商將各自的報價單密封寄回,以方便該餐飲企業從中選擇最低報價。
上文我們已經提到過,餐飲企業每天所用的食品原料麵廣量多,若企業對每一種食品原料都采取最低報價法采購,則采購人員牽扯精力過多,企業所涉及的相關人工費用也會隨之大大增加。多數最低價法是指餐飲企業為避免大工作量投入對所有食品原料的采購,對某些食品原料的采購采取定期向同一供應商購買,並從中獲得長期優惠價格的一種采購方法。使用這種采購方法的餐飲企業,在得到各供應商對各種原料的報價後,根據各供應商的各種報價情況以及與供應商長期合作的關係等因素,選擇那些對企業的大多數食品原料報價最低的供應商供貨,在這種情況下,雖然該供應商不是對企業所有的食品原料都給予了最低報價,但是至少會對企業的絕大多數食品原料給予企業最低報價。
有的餐飲集團企業為獲得較大的食品原料的進價折扣和確保其經營的餐飲產品的穩定性和統一性,對一些大宗的食品原料或具有本餐飲集團特色的食品原料采取集中采購的方式,從而使得企業的經營成本降低和保證其經營特色的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