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1解答:
根據計算公式:折價後銷售量需達到折價前的倍數=折價前每份菜品或飲品的毛利額÷折價後每份菜品或飲品的毛利額
得出:(19.5-19.5×25%)÷(19.5×50%-19.5×25%)=3倍
答:該咖啡廳在這項優惠促銷活動後其銷售量要達到並超出其原有銷售量的3倍,這項優惠促銷政策才是有效的。
案例2:
某飯店餐廳在每周一至每周五的下午2:00至5:00是其營業的清淡時間,為帶動並促進其這段時間的客源和相應的銷售收入,該餐廳對這段時間來餐廳消費的客人予以八折優惠。其每月的固定成本為25萬元,優惠打折活動前的變動成本率為60%,餐廳每月要完成的利潤指標是10萬元。問:該餐廳在打折後需每月達到多少銷售收入才能完成並超過其10萬元的利潤指標?
案例2解答:
餐廳在打折活動前要達到的銷售收入=(10萬元+25萬元)÷(1-60%)=87.5萬元
餐廳在打折優惠活動後,為完成其同樣的利潤指標,需達到的銷售收入可以通過以下公式來計算:
折價後需達到的銷售收入=(企業要求獲得的利潤額+固定成本)÷〔1-折價前的變動成本率÷(1-擬定的折價率)〕
得出:折價後需達到的銷售收入=(10萬元+25萬元)÷〔1-60%÷(1-20%)〕=140萬元
答:該餐廳在打折後需每月達到140萬元的銷售收入才能完成並超過其10萬元的利潤指標。
三、延長經營時間策略
從理論上講,餐飲企業的經營時間越長,其獲得的營業收入和利潤也就越高,但是,從實際經營的結果看,有的餐飲企業雖然經營時間很長,但其營業成本也相應增加,利潤也不見得提高多少。因此,企業的經營管理者們必須考察並確定其最佳的經營時間,從而確保企業的經營效率和效益。
確定餐飲企業的經營時間長短,一般要考慮以下因素:企業在各經營時段的銷售收入、企業的食品飲料變動成本率、延長經營時間需要增加的固定開支和可變費用如人工費、燃料費、洗滌費等、延長經營時間所導致的營業稅的增加等等。其具體的計算公式如下:
延長經營時間所要求完成的最低銷售收入=延長經營時間需要增加的固定費用÷(1-食品飲料變動成本率-其他變動費用率-營業稅率)
案例:
某社會餐館欲延長其晚間的經營時間一小時,即從晚上9:30延長到10:30,該經營時間的延長將導致人工費增加250元,其他固定費用增加120元,其食品飲料變動成本率為35%,其他變動費用率為10%,營業稅率為5%。問:這家餐館必須至少完成多少銷售收入,才使這項延長經營時間的政策是合理有效的?
案例解答如下:
根據公式:延長經營時間所要求完成的最低銷售收入=延長經營時間需要增加的固定費用÷(1-食品飲料變動成本率-其他變動費用率-營業稅率)
得出:延長經營時間所要求完成的最低銷售收入=(250+120)÷(1-35%-10%-5%)=740元
答:這家餐館必須至少在這段延長了的經營時間裏完成740元的銷售收入,才使這項延長經營時間的政策是合理有效的。
當然,餐飲企業有時候執行延長經營時間的策略,並不純粹是出於對增加銷售收入和利潤的考慮,有時候即便是對企業盈利收效甚微甚至虧本,企業也會延長其經營時間,這主要是為其塑造一種方便顧客的親民形象,獲得消費者的好感和認可,以擴大其市場口碑和占有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