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章 超級戲子(4)(3 / 3)

“這些情況,我全清楚。這些年來,還多虧了這一條,才改變了過去議論紛紛,莫衷一是,無所適從,亂作一團的局麵。隻要令下如山,背後議論沒什麼了不起,小泥鰍還能翻得了大浪?”

“我不反對無聲的管理,因為它有合理之處,但也不能太絕對。隻議論不做事,議而不決,無所適從,故然應該堅決製止,但好的建議、積極的意見和主張也因而一概廢棄,無異於因噎廢食,很不足取;另外,下麵有情緒也不可能不讓他們有所渲泄——一個人有話不講,無疑會憋出心理毛病;一個企業裏過分壓抑員工的情緒,也會憋出病來。比如,當麵不講背後亂講,就更具破壞性,所以,不妨給他們一個正當的渠道,把心裏想說的全說出來,然後給‘無聲管理’下個更明確的定義,講清楚什麼話什麼場合不能講,對其加以規範。有意識的疏導,比一味強堵,效果可能要好!”

“嗯,這我同意。”

於是,我們一起擬訂了有關“無聲管理”的一些條例:

1、任何意見、建議和爭論都可以擺到會議桌麵來說,但在未正式形成決定或正式公布之前,不能私下擴散;當麵不說的話,背後更不能說;

2、各項政策措施、上級決定和所下達的指令一經出如,不得以任何借口推脫、不得亂議論亂批評,發牢騷說怪話;

3、不得製造、散布、傳播各種貶損公司政策、聲譽及幹部威信的小道消息和煽動他人抵製的言論;

4、部門之間、同事之間,相互批評、攻擊、指責的話;不利於工作、不利於配合、不利於團結的話,一概不能說;

5、不利於工作協作配合、內部團結和攻擊他人的話、打擊下屬積極性、影響上司威信的話不能說;

施行一段時間之後,公司內的氛圍便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改進,會上說的多了,背後亂說的少了;當麵討論的多了、私下指責的話少了;員工之間交流多了,敵意和猜忌少了。

自然是一舉兩得的好事。

專抓屬下的辮子,專挑屬下的毛病

有些老板好像閑著沒事幹,專門挑剔屬下為人處事、言行文章中的毛病,哪怕是多複印一份文件、少點一個標點符號、喝湯喝出聲音、說話有個結巴、會上放個屁什麼的,也從不肯輕易放過,還要洋洋得意大講特講,大批特批,甚至一遍不過癮,逢會必講,逢人必說。

那樣子,似乎是在自誇:“哼,你不是很能耐嗎,這點錯誤都察覺不出來,一到我的手裏,它就像是自個兒蹦出來似的。想蒙我?不容易,我能明察秋毫!就憑這條,你就該知道,我這個老板可不是當著玩的!”

而且,在這權力與能力的炫耀裏,還夾了一些高高在上的“優越感”。但是更加妙不可言的是,當老板們找尋屬下的錯失時,總是輕易可見,但輪到他們來做那件事,卻更加錯謬百出,甚至更糟!

不知道做老板的是不是知道,世上還有“旁觀者清”這種說法?如果知道,不知道他們又會作何感想?

觀棋的人總比走棋酌人更能看清“棋局”,這似乎是放之四誨皆準的常識。換句話說,就算老板很精於發現屬下的錯失,這也不是什麼了不起的大事,指出來令其更正不就完了?人孰無錯?屬下有錯,當然得指出來,但大可不必表現出比哥倫布發現新大陸還要痛快的表情來吧?

可是就有那麼一些老板,總是吹毛求疵,整天帶著放大鏡“尋尋覓覓”,以找出屬下的些微錯失為樂。事後當然更是不會輕易放過,總要反複提醒再提醒,極盡糾纏之能事。

如此如此,弄得屬下莫不膽戰心驚如臨深淵如履薄冰,再叫他們放開手腳,哪敢?公司業績怎會上升?

有些老板對員工提交的文案總是要再三推敲(我不反對老板在大政方向、操作細節上反複推敲),如果發現不了大毛病,也要挑出一些遣詞造句上的毛病(比如,改良與改革,他也會大加評議一番),不但耗去自己很多人生極可寶貴的生命(時間與精力)。而且,當他麵帶得色,為此下令屬下“重做”時,豈非是拿屬下的生命也當兒戲了?

碰到這種老板,怎麼辦?除了自認倒楣、拍屁股走人,或者隻有大書“缺德”二字,貼在他們背後了!

這麼做老板,累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