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碧眼金蟾(1 / 3)

胡阿牛隻道老者急得發昏,胡言亂語,也未理會什麼個大個小之說,撲通一聲跳進潭裏。雖說四月份的江南已是春暖花開,可這深山上的潭水卻仍冰冷刺骨。胡阿牛一入水中,便感到渾身猶如針紮一般難受,忙深深地吸了一口氣,潛到潭底。那水潭甚深,潭底更是黝黑無光,雙眼不可視物。幸好水潭不大,胡阿牛摸索著繞著水潭轉了一圈,卻連一個人影也沒尋著,隻驚起蛙聲一片。探頭浮出水麵,遊到岸邊,牙齒顫顫地向老者說道:“老丈,水底下我都找遍了,可仍未瞧見令公子的蹤跡。”

那老者白了他一眼,恨聲道:“真沒用!”伸出右手在胡阿牛後背按了幾下。

胡阿牛登時感到一股股暖意從老者按過的地方生出,慢慢地,那暖意滲入四肢百骸,身上的寒氣立時消失無蹤,渾身上下說不出的舒服。

老者見胡阿牛臉色好轉,又開口罵道:“真是沒用!這點寒氣都承受不住,我真是看錯人了!”

花輕雨心中卻是一動,自己果然沒有看錯,這老者好深的內力!並未見他如何運氣,隻隨隨便便在胡阿牛背上一按,竟能驅散其體內的寒氣,稱得上絕頂高手。心下生疑,猜測老者是故意引二人到此,隻不知意圖所在,麵上仍不動聲色地道:“老伯伯別生氣。這山上比不得山下,潭深水寒,本就常人難以忍受。阿牛哥雖身強力壯,終究隻是凡人,能在水下堅持這麼久,已實屬不易了。”她本來一直戲稱胡阿牛為砍柴大俠,在外人麵前終究難以叫出口,繼而改口稱阿牛哥。

胡阿牛見老者動怒,隻道他是念子心切,也不怪他,開口道:“老丈別急,我這就重新下水,隻要人還在水裏,我一定幫你找到!”

老者白胡子一翹,眼睛一瞪,說道:“你叫阿牛?果然人如其名,蠢笨如牛!我什麼時候說過要你找人來著?我隻說要你幫忙找我的兒子!”

胡阿牛被他說得一愣,幹張著嘴巴卻說不出話來。

花輕雨在旁突然醒悟,說道:“我明白了。阿牛哥,老伯伯口中的兒子並不是一個人!”

胡阿牛更加摸不著頭腦,不停地拍打著自己的腦袋,傻傻地問道:“那,那是什麼?”

花輕雨嘻嘻笑道:“那個東西伯伯一定對他特別喜愛,甚至把他當作親兒子來看待。對吧,伯伯?”

那老者連連點頭,道:“對,對,還是女娃聰明。”

花輕雨眼珠一轉,又道:“老伯伯,我記得你說過你兒子眼睛鼓鼓的,肚子鼓鼓的,而且水性很好。讓我來猜一猜,這潭裏有什麼東西像你說的那樣呢?啊,我猜到了,一定是青蛙,對不對?”

老者點點頭,又搖搖頭,道:“女娃娃猜的八九不離十了。我那小兒子是隻青蛙,可他又不是隻普通的青蛙,而是蛙中之王,有個名叫碧眼金蟾,是個千年難見的靈物!”

望著被驚起的一潭青蛙,胡阿牛哭笑不得,問道:“老丈,你說的蛙中之王碧眼金蟾是哪個?”老者左顧右盼了半天,伸手一指,道:“看,就是那個!個頭最大的那個!”

胡阿牛順著老者手指的方向望去,在一片荷葉上蹲著一隻體型巨大的青蛙,足有尋常青蛙兩倍大小有餘,身上疙疙瘩瘩,滿是凸起,突出的雙眼呈碧綠之色,腦門正中卻有一道金線,月夜之中尤為醒目。此刻那青蛙正昂首向天,如牛怒吼,果有王者之氣。

胡阿牛心想這老者莫非有些瘋癲?半夜三更獨自一人跑到山間,竟隻為捉這一隻小小的青蛙。轉身欲走,又見那老者盯著那青蛙,搖頭晃腦,狀若頑童,心下不忍,微歎一口氣,道:“老丈,我這就下去幫你把它捉來。隻是山上夜半天涼,老丈還是盡早下山為妙。”說罷返身便要再次下水,不料卻被老者伸手攔住。

老者斜瞅著胡阿牛,怪聲怪氣地道:“臭小子,你以為這碧眼金蟾那麼容易對付,一抓便能抓住?哼,就你這身子骨,還沒摸到金蟾的一隻腳,自己早就凍僵了。”

胡阿牛心裏暗道也是,但難不成便在此枯坐一夜,待到日出天暖之時再下水捉蛙?花輕雨問道:“老伯伯,你是不是有什麼辦法?”

老者歎了口氣,道:“小子,先過來,跟著我學一學吸氣呼氣之法再說。”隨即又嘟囔著道:“也不知到底是誰在幫誰的忙。”

胡阿牛暗自好笑,自己活了十幾二十年了,難道呼氣吸氣還不會?再說了,這呼氣吸氣又怎能使身子不怕冷?但見老者滿臉嚴肅的神情,也不忍拂了他的好意,便點頭應允。

老者一指胡阿牛的丹田,讓他緩吸一口氣,將氣息聚於丹田,接著雙手輕按,依次指出他身上的十幾處大穴,開口道:“這順序可記住了?”

胡阿牛閉目沉思一陣,點頭道:“記住了。”他從小得隔壁段郎中指點,對人身穴位知之甚詳,因此心中默記兩遍,便即記住。

幼時胡阿牛經常到醉仙樓隔壁的醫館玩耍。醫館裏的段郎中在給人治病時,隻用兩根手指搭在病人的手腕上,然後便見他拿出長長短短的十餘根銀針,紮在病人身上,這病大半就好了。胡阿牛瞧得有趣,去得更勤了。段郎中見胡阿牛倒也機靈,閑暇時便也指點他一二,給他詳解奇經八脈,周身大穴。胡阿牛學得也快,沒多久便把周身三百六十五大穴,一百零八要穴認得清清楚楚。要不是後來二叔胡英雄逼著他讀書練武,胡阿牛或許能成為一個大夫也說不定。

老者見胡阿牛一次便即記住,麵露喜色,便讓他以意導氣,照剛才所說,將氣息從下丹田起始,逆督脈而上,沿任脈而下,經曆尾閭、夾脊、玉枕三關,上、中、下三丹田和上下鵲橋,做周流運轉。

這行氣之法看起來雖簡單,可胡阿牛試了幾次,要麼是亂了經脈的順序,要麼是行氣行到半途便遇到阻礙,通行不過。隻氣得老者胡須亂抖,大罵蠢笨,言語中頗多不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