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5章 在工作與休閑之間找平衡點(4)(2 / 3)

附錄:

一、如何調適常見的人格缺陷

人格發展缺陷是介於健康人格與病態人格(即人格障礙)之間的一種人格狀態,表現為人格發展的不良傾向,常見的主要有自卑、懶惰、拖拉、粗心、魯莽、急躁、悲觀、孤僻、多疑、抑鬱、狹隘、冷漠、被動、驕傲、虛榮、焦慮、自我中心、敵對、衝動、脆弱等等。

1.自卑

自卑感是對自己不滿、鄙視、否定的情感。進入社會後,有些人們發現“山外有山”尤其是當工作、社交方麵顯露出某些不足時就會陷入懷疑自己、否定自己之中,產生自卑心理。因此,自卑往往是自尊心受挫的結果,沒有自尊心也就不會有自卑感,過強的自卑感往往又以過強的自尊心表現出來。有些人們的敏感脆弱,經不起批評,原因即在於此。

如何才能走出自卑的陰影?對人們來說,首先要正確認識自己,悅納自己,人有所長也有所短,有所短也有所長,不要為自己的所短而自卑。其次要進行自信心磨練,將目標定的小些,切合實際些,多積累成功的愉悅體驗。再次要確立合理的評價參照係和立足點,若以強者為標準則可能自卑,因而尋找適合自己的評價標準就顯得很重要。俗話說:“人比人,氣死人”,理性的比較方式是多與自己作縱向比較而不是一味地與人作橫向比較。有了足夠的自信心,自卑感就會悄然而退。

2.害羞

害羞在人們中並不少見。比如不敢在大眾場合發表意見,害怕與陌生人打交道,路上見到異性會手足無措,見到領導或長輩會難為情,說話感到緊張等等。

害羞是一個人自我防禦心理過強的結果,他們常常過於膽小被動,過於謹小慎微,過於關注自己,自信心不足。他們特別注意自己在別人心目中的形象,總覺得自己時時處在眾目睽睽之下,於是敏感拘束,一句話要在喉嚨口反複多次,一件事總要左思右想,為此搞得神經緊張,坐立不安。

害羞是有害的,它會導致壓抑、孤獨、焦慮等不良心理狀態,還會阻礙人際交往,影響一個人才能的正常發揮。美國心理學家J·可奇和W·利布曼研究表明,怕羞的女人們自以為長得不美,但不相識的男人憑照片都認為她們與那些社交活躍的女人一樣動人。因此要正確評價自己,多看到自己的長處。

放下思想包袱,不要過於計較別人的議論。每個人都會說錯話、做錯事,這並沒什麼大不了的,沒有完美的人和事。即使有人議論也是正常的,沒必要太看重。

要有意識地鍛煉自己。膽量和能力都是鍛煉的結果,要敢於說第一句話,敢於邁第一步。在公眾場合盡量坐到前排去;走路時抬頭挺胸,把速度提高四分之一;主動大膽地和別人尤其是陌生人、異性、領導講話;與人說話時,正視對方的眼睛;在高興時,開懷大笑。

3.怯懦

怯懦主要表現為缺乏勇氣和信心,害怕可能麵臨的困難和挫折,在挫折、困難麵前常常知難而退,甚至不戰而敗。有些人們過去經曆一帆風順,因而特別害怕失敗。“隻能成功,不能失敗”的非理性信念是造成一些人們怯懦的認知因素。

有些人們由於膽怯,不敢與人講話,不敢出頭露麵,也不敢表明自己的態度,甚至不敢向老師提問題。有些人們由於軟弱不敢冒風險,不敢擔重任,不敢與壞人壞事作鬥爭,不敢堅持自己正確的觀點。但越是這樣回避矛盾、躲避失敗,越是容易體驗到強烈的挫折感。

在挑戰與機遇並存的現代社會,怯懦者會失去很多成功的機會,並可能成為落伍者。積極迎接挑戰,爭做生活的強者才是明智的選擇。改變怯懦的最好辦法是要敢於抓住機遇,積極鍛煉,不怕失敗,不怕丟麵子,不怕擔子重,多給自己鼓勵和加壓,在生活的詞典中去掉“不敢”二字。

4.懶惰

懶惰是不少人們為之感到苦惱又難以克服的一種人格發展缺陷,是意誌活動無力的表現,懶惰是影響人們積極進取、張揚青春活力的天敵,尤其是在改革開放、日新月異的今天,它與時代是那麼格格不入,必須予以改變,否則會有被時代淘汰的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