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在社會中,金錢象征力量、地位和安全,但在它的本性中沒有什麼真正能令快樂的東西。假如想讓自己獲得判斷金錢本性的能力,就試著做下列練習。
“在生活中,有錢是一種方便。金錢能提高我們的生活質量到什麼樣的程度依賴於我們怎樣聰明地使用金錢,而不是我們能攢多少錢。”這是一位銀行家邁克爾·菲利普說的,他在《金錢的7條規律》一書中,這樣描述金錢:
◇ 金錢創造和保持它自己的規則。
◇ 在生活中,當你做得對時,金錢就會出現。
◇ 金錢是一個夢,實際上,它能成為一個和空頭支票一樣的有欺騙性的幻想。
◇ 金錢往往會帶來一場噩夢。
◇ 你無法真正地把金錢作為一種禮物贈送出去。
◇ 你無法收到作為禮物的金錢。
◇ 有許多美妙的世界中沒有金錢。
美國作者厄尼·J·澤林斯基通過大量觀察,對與金錢與是否快樂的問題,有了一些重要的發現,他在《你能不能工作》一書中寫道:
如果金錢能給人們帶來快樂,那麼……
◇ 為什麼伊利諾伊大學的心理學家迪安納在1995年的一項研究顯示:有1/3的美國富豪居然不如普通美國人快樂?
◇ 為什麼最近的一項調查顯示:年收入超過7.5萬美元的人的不滿意度要比年收入不到7.5萬美元的人更高?
◇ 為什麼在華爾街通過非法手段積累了超過1億美元的依凡·博斯基在掙了200萬或500萬美元之後,還不停止他的非法活動,直到被捕還在繼續積累他的財富?
◇ 為什麼我認識的一個家庭的成員們(即使他們的財產水平處於北美家庭頂尖的1%之列)告訴我,如果中了大獎,他們會有多麼快樂?
◇ 為什麼紐約一群中大獎的人形成一個組織來處理中獎後的壓抑綜合征,在中大獎以前,他們從來沒有體驗過這麼嚴重的消沉?
◇ 為什麼那麼多具有高收入的棒球、足球、曲棍球隊員們有吸毒和酗酒問題?
◇ 作為富有的職業團體之一,為什麼醫生群體在所有專業人士中具有最高的離婚率、自殺率和酒精中毒率?
◇ 為什麼窮人比富人做的慈善事更多?
◇ 為什麼那麼多的富人陷入法律糾紛?
◇ 為什麼那麼多的富人要去看精神醫生和心理醫生?
上麵僅僅是一些作為金錢不能帶來快樂的警告信號。同任何人一樣,本傑明·富蘭克林批判了試圖通過金錢來獲得幸福的觀念。他留下了一句名言:“金錢無法使人快樂,永遠不會。它的本性中沒有會產生快樂的東西。人擁有的越多,想要的就越多。它就有如一個吸塵器。”
百分百減壓
假如有人意外得到一大筆錢,那麼他大腦中的興奮區就會被激活,從而產生一種與食欲、性欲得到滿足相似的快樂。但是,對大多人來說,這種快樂隻是暫時的,不會長久持續下去。
路易溫斯坦說:“我們可能高估了快樂的重要性,生活的部分意義就是有上有下、有高潮有低潮。一成不變的快樂生活並不是優質的生活。”
伊利諾斯大學的“快樂”研究專家埃得·迪納說,金錢與快樂間也存在著一個重要關係。他通過對入榜“福布斯400富豪”的富翁和南部非洲的馬賽牧人幸福度進行研究後認為,隨著時間的推移,快樂的人更容易改善自己的經濟狀況。也就是說,金錢也許無法給人帶來快樂,但快樂卻可以給人帶來更多的金錢。
危及生命的“精英病”
心理失衡的人
2005年3月,借著《藝術人生》,著名主持人崔永元向觀眾說出了他離開《實話實說》的原由:“我每天夜裏睡不著覺,到早晨8點還睡不著,看著太陽冉冉升起,大家騎著自行車都去上班,你還沒有入睡,你在想很多事情,為什麼別人能做,你就不能做,為什麼要對自己這樣苛刻……”“我病了。”“我得的是抑鬱症,而且是很嚴重的抑鬱症,重度。”“不是每一個想法都能實現的,所以某些想法就叫想法,有些想法就叫理想,還有些想法叫空想,還有些想法叫妄想。”
回歸的站台
“現實太殘酷,競爭和追逐永遠沒有盡頭,我將到另一個世界尋找我的安寧和幸福……”這是幾年前,年僅29歲的茂名永豐麵粉廠老板馮永明在家中用水果刀割腕自殺前在遺書中寫到的。
不肯放棄,不肯降低標準,最後的結果是導致自己痛苦。這就是精英的痛苦,所不同的是有的人在痛苦中麻木,有的人在痛苦中發瘋。精英分子往往是一個社會中最有責任感的人,這種責任感成為精英的一種內驅力,成為自己審視自己的一個標杆,可當理想和現實發生碰撞的時候,他們的精神直接受到傷害。美國心理學家曾經說過,抑鬱、焦慮、失眠、強迫等症襲擊的往往都是有抱負、有創意、做事情非常認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