梭羅說:"大多數豪華的生活以及許多所謂的舒適的生活,不僅不是必不可少的,反且是人類進步的障礙。對於豪華和舒適,有識之士更願意過比窮人還要簡單和粗陋的生活。"
百分百減壓
每天給自己留出一段時間,什麼也不做,什麼也不想,拋開一切事情,一旦養成了習慣,你的生活將會得到很大的改善,把你從雜亂無章的感覺中解救出來,讓頭腦得到徹底的淨化。
讀一讀趙樸初先生《寬心謠》:
“日出東海落西山,愁也一天,喜也一天。遇事不鑽牛角尖,人也舒坦,心也舒坦。每月領取養老錢,多也喜歡,少也喜歡。少葷多素日三餐,粗也香甜,細也香甜。新舊衣服不挑揀,好也禦寒,賴也禦寒。常與知己聊聊天,古也談談,今也談談。內孫外孫同樣看,兒也心歡,女也心歡。全家老少互慰勉,貧也相安,富也相安。早晚操勞勤鍛煉,忙也樂觀,閑也樂觀。心寬體健養天年,不是神仙,勝似神仙。”
如何成為最佳工作者
心理失衡的人
某男,57歲,總想在工作表現最佳,可是日日在緊張中度過,造成煩躁焦慮,看什麼不高興,對什麼沒興趣,愛發脾氣,愛著急,總覺的害怕,緊張,敏感多疑,坐立不安,委屈想哭,無愉快感,高興不起來,不想見人,不想說話,入睡困難,夢多而且惡夢多,渾身疲乏無力、無食欲、沒饑餓感,胃脹、總覺得胃內有氣不往下走,而往上頂、打嗝、口幹、口苦,胃鏡檢查有淺表性胃炎,頭腦不清醒,頭痛頭昏頭暈,像帶頂帽子,或帶個緊箍咒一樣。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集中,思維反應遲鈍,雙眼憋脹,幹澀,脖子後背發沉發緊有重壓感,易感冒愛出汗,臉上皮膚發紅發燙,周身皮膚發熱,但體溫正常,手腳心發熱、胸悶、喜歡出長氣,喉部有異物感,吞之不下,吐之不出,醫院診斷為“神經功能失調”。
回歸的站台
一個好心情,一個優美的環境,都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如果你想成為最佳工作者,試著放下工作,來點休閑。生活中保持一定量的休閑,不僅能夠增加你的精神上的財富,使生活充實起來,而且由於身心健康,充滿熱情,工作效率自然會提高,經濟收入也會增加。
在休閑時間中培養更多的興趣愛好有許多好處。行為學者發現,工作之餘的興趣愛好有助於你在工作中有所創新。當你追求休閑生活時,你的精神會從與工作有關的問題中解脫出來,從而得到休息。你會因此關注工作以外的事情,會變得更富有創造力,能給企業提供一些有創造性的新點子。很多最有創造性的成就往往是在走神或胡思亂想中產生的。
一般員工的生活是不平衡的,從商者尤其如此。許多白領一星期工作的時間超過常規的40小時。經常拚命工作的人就是工作狂。過度追求盡善盡美、強迫自己、迷戀工作是工作狂的心理特征。工作狂不等於最佳工作者,這一點非常重要:工作狂是差勁的工作者。下麵來告訴你如何區分工作狂和最佳工作者:
工作狂——
*工作時間長
*沒有確定的目標—工作隻是為了積極
*不會委托別人
*工作之餘沒有興趣愛好
*為了工作放棄假期
*在工作中發展膚淺的友誼
*經常談論工作問題
*經常忙著做事情
*覺得生活很累
最佳工作者——
*工作時間正常
*有確定的目標—為了一個
*主要的目標而工作
*盡可能委托別人
*工作之餘有許多興趣愛好
*在工作外發展深刻的友誼
*盡量減少對工作的談論
*能夠享受休息
*覺得生活是節日
工作狂習慣於連續工作好幾個小時,而沒時間休息。工作狂雖然拚命工作,但成績有限,考慮到這一點,可以說事實上他們大都缺乏能力。實際上,許多工作狂都被解雇了。沉迷於工作是一種很嚴重的疾病,如果不及時治療,會導致心理和生理上的問題。《工作狂》一書的作者芭芭拉·基林格認為:受人尊敬的工作狂感情有缺陷。工作狂對工作的著迷導致他們患有潰瘍、背部疾病、失眠、抑鬱症和心髒病,許多人甚至因此而早亡。
最佳工作者能夠享受工作和娛樂,所以他們是最有效率的。如果需要,他們可能會大幹一兩個星期。然而,如果僅僅是例行公事的工作,他們可能懶得做,並引以為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