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在工作與休閑之間找平衡點(1)(1 / 3)

這是個充滿競爭的社會,多少人除了工作還是工作,人都變成了工作的奴隸。為了物質、為了榮譽,還是為了一種責任與使命?反正在現實生活中人們普遍缺少了悠閑的姿態,而心理失去平衡,感到活得累的人越來越多。要想在工作與休閑之間找到平衡點,當感到工作無味時不如把手頭的事情暫時放下,去做你喜歡做的事,如運動、打球讀書、欣賞等,待心境平和後,再重新麵對自己的難題,思考解決的辦法。因為適當的娛樂,不但能調節情緒,舒緩壓力,還能增長工作的熱情和生活的樂趣。

不可拿命去換錢

心理失衡的人

一個成功人士的自述:我現在幾乎沒有一個節假日,半夜兩點回家是最正常的時間。早上睡到七八點或八九點鍾,爬起來又去上班。有一段,我咳嗽不止,幾個月都不好,咳到說不成話,一天半夜咳出一口熱乎乎的東西,後來一看,是血。人家說的那句話我特別相信:現在我是拿命換錢,將來我是拿錢換命。

回歸的站台

現代生活中,似乎越來越多的人看上去很累。

在某經紀公司舉行的婦女座談會上,該公司業務一部39歲的女經理在發言時的一段話引起女同行們深深的共鳴,也很耐人尋味。

她敘述了她的一天:早上6點鍾隨鬧鍾響起身刷牙洗臉,同時把丈夫、孩子叫起床,然後趕做早飯。7點鍾,丈夫送孩子上學,自己化好妝便去趕公交車。從南湖小區的家趕到鼓樓附近的公司,中途轉車兩次,折騰了近50分鍾才能到達。在辦公室剛坐定,客戶的電話便不停打進來,接電話,回電話,處理文稿和訂單,直到公司送來盒飯,才知道已是中午。草草吃完,感到眼睛發脹,脖子酸痛,房子裏的空氣又讓人不舒服,剛想躺在沙發上睡一會,一看手表,公司的例會又要馬上開始。原計劃這一天下班前順便買菜給兒子燒點好吃的,但這時老總突然打來電話,說南通來了客戶,要安排陪吃晚飯,隻好打電話說不回家吃晚飯了。晚上吃飯、喝酒,再談談業務,快11點鍾,才身心疲憊地趕到家。兒子已睡著了,輕輕吻吻孩子紅紅的小臉,不禁心懷歉疚。看到家中有點淩亂,又趕緊收拾一下,快1點鍾才上床休息。再過5個小時又將是新的一天……

“累,有時感到真的很累!”她深有感觸地說。

感覺累的不止她一個人。

惠是一家大型合資企業的部門經理,標準的白領麗人,人人羨慕。可是她卻對自己的工作感到非常厭倦,完全沒有原來對工作興致勃勃的感覺。每天清晨剛走進辦公室就覺得非常疲倦,手邊的文件也沒心思處理。

一段時間,在某一銀行辦公室工作的陳小姐感覺特別心煩意亂,幹什麼活都提不起勁,而先前她一直是很努力的。陳小姐自己也不知道是怎麼回事,顯得不知所措。在某合資企業工作的劉先生,剛滿27歲,正是拚命幹事業的時候,有一天卻突然覺得自己的生活沒有一點希望,於是一點工作熱情也沒有了,而去年他還是單位的先進工作者。

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越來越多的人承受的工作、生活壓力在不斷加大,處於亞健康狀態的人比比皆是,如果不注意調節和防治,很容易出現“過勞死”。

“過勞死”最簡單的解釋就是超過勞動強度而致死,是指“在非生理的勞動過程中,勞動者的正常工作規律和生活規律遭到破壞,體內疲勞淤積並向過勞狀態轉移,使血壓升高、動脈硬化加劇,進而出現致命的狀態”。如今,美國疾病控製中心已正式將此病症命名為慢性疲勞綜合征,並擬定了相應的診斷標準。

“過勞死”的前五位直接死因是:冠心病、主動脈瘤、心瓣膜病、心肌病和腦出血。“過勞死”與一般猝死幾乎沒什麼不同,但其特點是隱蔽性較強,先兆不明顯。長期通宵達旦地工作,會使體內產生許多毒素,而且有些毒素會隨著血液進入大腦,能迅速引起中樞係統的“中毒”症狀。疲勞,是一種信號,它提醒你,你的機體已經超過正常負荷,出現疲勞感就應該進行調整和休息,做到勞逸結合,張弛有度。如果長期處於疲勞狀態,不僅降低工作效率,還會誘發疾病。過度疲勞與“過勞死”有相關性但不是直接原因,“過勞死”往往有一些較嚴重的基礎病因,但過度疲勞可以使這些病因加重或是導致發病,造成不良後果。所以避免過度疲勞可以預防和減少由此導致的嚴重後果。

2005年4月12日~13日,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和中央電視台資訊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實施了一項調查,在接受調查的1218人中,每天工作不足8小時的人占34.4%,而工作時間在8小時以上的人占65.6%。其中,每天工作10小時以上的人已經超過20%。

究竟是什麼因素在支撐著人們如此賣命地工作呢?

調查發現,82%的人選擇了每天工作15小時以上,惟一條件是“獎金如果足夠高”。尤其在20~40歲的人中,這種想法相當普遍。

無論是出於什麼樣的原因,如此玩命工作是在透支生命。但一些中青年人,似乎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年輕時拿命換錢,歲數大後拿錢換命”這句話也不過常被人說說而已。調查數據顯示,75.1%的中青年人對拚命工作甚至“過勞死”的人表示理解,隻有18%的人認為“這種健康風險是完全可以避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