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上許多成就卓越的著名人物都被人罵過,例如美國的國父喬治·華盛頓曾經被人罵作“偽君子”、“大騙子”和“隻比謀殺犯好一點”。《獨立宣言》的撰寫人托馬斯·傑費遜曾被人罵道:“如果他成為總統,那麼我們就會看見我們的妻子和女兒,成為合法的賣淫的犧牲者;我們會大受羞辱,受到嚴重的損害;我們的自尊和德行都會消失殆盡,使人神共憤。”等等這些人非但沒有被批評、辱罵所嚇倒,反而更加保持樂觀和自信的態度,作出了影響深遠的成就。
其實,一個人名望工地位越高,罵他的人就越容易從中得到滿足。英國國王愛德華八世(即溫莎公爵)年輕時在一年海軍軍官學校讀書。有一天,一位海軍軍官發現年僅14歲的溫莎王子在哭,就上前問他什麼事情,他開始不肯說,後來迫不得已才說了真話。他被軍校的學生踢了。指揮官把所有的學生都召集起來,向他們解釋盡管王子沒有告狀,但他很想知道為什麼這些人要這樣虐待溫莎王子。
這些學生推諉拖延了半天之後,終於承認:等他們將來成了皇家海軍的指揮官或艦長的時候,他們希望能夠告訴人家,他們曾經踢過國王的屁股。
因為,無論你是被人踢了還是被人惡意批評也好,請記住,他們之所以做這種事情,是因為這件事能使他們有一種自以為重要的感覺,這通常也就意味著你已經有所成就,而且值得別人注意。很多人在罵那些教育程度比他們高的人,或者在各方麵比他們成功得多的人的時候,都會有一種滿足的快感。正如哲學家叔本華說過的那樣:“庸俗的人在偉大的錯誤和愚行中,得到最大快感。”
馬修·希拉緒指出:“隻要你超群出眾,你就一定會受到批評,所以還是趁早習慣的好。”
情感智商高的人,往往從積極的方麵理解別人的批評,包括那些不公正的責罵。他們會把別人的批評,看作是改進自己工作、完成個性、克製情緒、提高心理承受力以及激發鬥誌的機會。
斯泰裏16歲的時候,在一個大五金商號裏做店員,這正是他所希望的一個職位。他的前途是光明遠大的,他努力工作,各方麵盡心學習,盼望著自己將來做一個成功的五金銷售員。他以為自己是上進的,但是他的上司卻看法不同,經常批評他,到後來,甚至要踢他出門。
“我不要用你了,你是絕對不會做生意的。你到塞強鑄造廠做一個工作吧。你那種蠻力,除了做那種工作之外,沒有什麼前途。”
對於一個年輕人受到如此大的侮辱,能接受嗎?然而他卻接受了這樣的謾罵和打擊。想到自己可能的確做得很不好,於是他反思自己在工作中的表現,一點一滴做起。他越來越受到老板的好評。後來,他成了五金店的經理。
如果不從正接受老板的批評,以改進的工作表現贏得老板的原諒,他可能會一走了之,那樣他可能真的去做了苦力活。
在寬容別人與得到別人原諒之間,是有一個平衡點的,這就看你如何去把握它。隻有寬容別人才能得到別人的原諒。人與人的看法與觀點不同,而衝突不斷,如果不正麵對待,就完全被情緒支配,以為自己是正確,不容侵犯的。心被所謂的尊嚴包裹著,封閉的自我,無法麵對他人的指責和批評。
百分百減壓
有的人喜歡指出別人的過錯,這種人是難得的,難怕對方對你是惡意的指錯,但隻要你確實有過錯,還得感謝他。如果你是一位領導,對指錯的人發脾氣,那麼這種情緒是會讓下級對你的更加不滿。你是將怒氣全部發泄到下級身上,還是自我反省,及時檢查自己的過錯?善處理人事關係的人肯定會選擇後者。因為他明白了解了自己的缺點,就應該及時去改正,而不是擺領導架子,依舊我行我素。否則,隻會更增加一些下屬的憤怒。
對於別人的批評,應該接受。即使對方批評錯了,隻要相互之間做到坦誠相待,把自己的真實感受和想法透露給對方,相信對方也會對你訴說衷腸的。因為你能以坦蕩的胸懷對待別人,對方是會被感動的。
怎樣用心去感動對方
心理失衡的人
自述者:我是為公家辦事,卻要看領導的臉色,到他辦公室請求幫助,例如解決資金問題,可老總有他的想法。我陳述了自己的觀點,他說那不值得推敲。他沒有說請坐,我不敢貿然落臀;他沒有敬茶,我也不敢說自己口渴。因為一個求人的人,不管有多大能耐,在被求者麵前,都要自認低人一等。向對方來一番奉承,送幾頂高帽;為自己道幾句難處,歎幾聲困境。他的態度傲慢,架子大,明明他一個電話或一張字條就可搞定的事,他卻說這事如何難辦……我灰心喪氣,有一種屈辱的感覺;我恨他……
回歸的站台
韓非子曾指出,要緊緊抓住對方內心,靠的不是淵博的知識,而是準確地掌握對方的心理。他的話大意是:說服之難不在於見多識廣或表達之難,也不在於有否直抒己見的膽量,而在於看透對方的內心,並在此基礎上巧妙地提出自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