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章 在寬容別人與求得別人原諒之間找平衡點(3)(3 / 3)

第一次聽到這個觀點時,我也十分懷疑。但是,後來的一次經曆使我體會到了這個論斷的真正含義。

在一個主題為“創造財富”的論壇的討論會上,一個發言人在演說過程中向聽眾提出了一個問題。他說:“請大家拿出一頁紙,然後在紙上寫下和你相處時間最多的6個人,也可以說是與你關係最親密的6個朋友,記下他們每個人的月收入。然後,算出這6個人月收入的總和,最後算出他們月收入的平均數。這個平均值便能反映出你個人月收入的多少。”

這個遊戲的本質意義,那就是交際的力量,即結交朋友的重要性。中國有句老話,“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美國也有句諺語,“和傻瓜生活,整天吃吃喝喝;和智者生活,時時勤於思考。”這兩句話所講的道理是一樣的,都是告訴我們擇友的重要性。朋友的影響力非常大,可以潛移默化地影響一個人的一生。

朋友、同事之間,千萬不要為利益計較,一計較就像一盤菜裏落進了灰塵,那就難吃了,所以吵歸吵,不能老是抓著問題不放。頭一天爭了幾句,第二天見麵,就應該好像前一天沒有發生爭吵一樣,盡可能改變話題,而不要接著昨天的話題接著說。

爭吵是傷害朋友感情的,但爭吵的時候,把窩在心裏的話倒出來,也不無是一件好事,所以不能以為一旦發生了爭吵兩個人的關係便籠罩了陰影。想一想過去的友誼,再針對衝突的性質找到心理平衡,處理起來就不會傷害對方,傷害自己。

首要消除因為爭吵而產生與對方分手的想法,然後弄清吵架的原因。假如你與同事的爭辯十分滑稽可笑的話,它很可能自然而然地過去。或是你們倆在某個觀點上意見不統一,其實這些問題都沒什麼大不了的。更多的時候,不是任何人的錯,或是兩個人都有錯,或是沒人能真正搞清是誰的錯。不去追究,才是言歸於好的奧妙所在。

尋找和嚐試言歸於好的辦法。吵架後,同事彼此之間會直接出現一種心境——擔心。大多數人最擔心的是遭到拒絕。深呼吸,讓自己輕鬆一下,這偶然的行為會幫助你和同事驅散緊張的氣氛。

邁出第一步。你一旦告別恐懼和擔心,那麼和同事的交談就會更容易些。別等同事來找你,能邁出第一步是至關重要的。如果你讓爭吵惡化,那麼你們兩個人會一起失去友誼。如果你們言歸於好,你們就都是勝利者。不要等待別人解決問題,你自己應負起責任。時間不等人,你越快越好。

循序漸進。不能假裝什麼事都沒有發生過,需主動去嚐試,用積極的態度喚起彼此的信心。“嗨,還生氣呢?”“喂,有空咱們聊聊。”假如你麵對麵地向她提問,不妨帶著真誠的微笑。

傾聽彼此的心聲。假如你們雙方都堅信自己是正確的話,那麼很難聽進對方的傾訴。但是你如何弄清同事的感受呢?你可以開誠布公地說:“我想聽聽你的意見,告訴我你是如何想的好嗎?”而且當對方談話時,不要打斷她或是與其爭辯,讓她感到你尊重她,也許矛盾好解決一些。

當衝突無法避免時,不妨製訂處世“爭吵法則”:

⊙任何爭端事出有因,不能借題發揮,故意製造事端。

⊙不能和任何人發生肢體衝突,除非出於自衛,否則絕對是最瘋狂的行為。

⊙不要碰他人最敏感的話題。比如,有人很介意別人叫他“大頭”,結果你偏偏不知好歹,即使對方明知你是開玩笑,還是會恨你入骨。

⊙不要透露你在某方麵根深蒂固的偏見或意識形態,比如,種族好惡、性別歧視等,通常,這類爭執會讓你成為眾矢之的。

⊙當你在與對方的較量中占得上風時,千萬不要得意洋洋,表現出高人一等的樣子,否則,對方看在眼裏,恨在心上,就會想方設法奉還今天的屈辱。如果你向對方表示尊敬之意,表明自己隻是僥幸取勝,對方就會怨恨頓消。

在與人交往中造成了衝突,本來你的目的是使事情對自己有利,而不是為自己樹敵。從利益出發,主動求和以減輕敵意,以免發生更激烈的衝突,造成兩敗俱傷的結局。毫無疑問,這是處理矛盾的最佳平衡點。

百分百減壓

不要計較別人,主動與對方交談,傾聽對方的話語。如果你的朋友是公司的高級主管,那麼你們在一起時所談論的主要內容一定是關於如何管理和經營的;如果你的朋友是公司的職員,那麼你們在一起時談論的主要話題一定是關於如何工作的;如果你的朋友是房地產商,那麼你們談論的話題一定會是關於房地產的……意見分歧是正常的,但不要因意見的分歧而大動肝火。

如果你下一次和朋友一起聊天,請記下你們談論的主要話題,到時你就會明白這句話的重要意義。

如果你想展翅高飛,那麼請你多和雄鷹為伍,並成為其中的一員;如果你僅僅和小雞成天混在一起,那麼你就不大可能高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