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0章 在寬容別人與求得別人原諒之間找平衡點(2)(3 / 3)

那麼怎麼樣的心理狀態會影響人際交往呢?例舉如下:

心理上有自卑感:有些人容易產生自卑感,甚至瞧不起自己,隻知其短不知其長,甘居人下,缺乏應有的自信心,無法發揮自己的優勢和特長。有自卑感的人,在社會交往中辦事無膽量,習慣於隨聲附和,沒有自己的主見。這種心態如不改變,久而久之,有可能逐漸磨損人的膽識、魅力和獨特個性。

常常產生怯懦:主要見於涉世不深,閱曆較淺,性格內向,不善辭令的人。怯懦會阻礙自己計劃與設想的實現。怯懦心理是束縛思想行為的繩索,理應拋棄。無端猜疑他人:有猜忌心理的人,往往愛用不信任的眼光去審視對方和看待外界事物,每每看到別人議論什麼,就認為人家是在講自己的壞話。猜忌成癖的人,往往捕風捉影,節外生枝,說三道四,挑起事端,其結果隻能是自尋煩惱,害人害己。

抱有成見和排他心理:對自己不滿的人抱有成見,因此對任何事情,不管是非曲直,你說好他偏偏說壞;你說一他偏說二,你說辣椒很辣,他偏說不辣。逆反心理容易模糊是非曲直的嚴格界限,常使人產生反感和厭惡。人類已有的知識,經驗以及思維方式等,需要不斷地更新,否則就會失去活力,甚至產生副效應。排他心理恰好忽視了這一點,它表現為抱殘守缺,拒絕拓展思維,促使人們隻在自我封閉的狹小空間內兜圈子。

利用他人和作戲心理:有的人認為交朋友的目的就是為了“互相利用”,因此他們隻結交對自己有用、能給自己帶來好處的人,而且常常是“過河拆橋”。這種人際交往中的占便宜心理,會使自己的人格受到損害。有的人把交朋友當作是逢場作戲,往往朝秦暮楚,見異思遷,且喜歡吹牛。這種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方式隻是在做表麵文章,因而常常得不到真正的友誼和朋友。

冷漠心理:有些人對與自己無關的人和事一概冷漠對待,甚至錯誤地認為言語尖刻、態度孤傲,高視闊步,就是自己的“個性”,致使別人不敢接近自己,從而失去了更多的朋友。

百分百減壓

可以采取以下辦法防止不健康心理的產生:

1.培養樂觀、自信、積極的生活態度。

2.使自己的活動、生活內容多樣化。

3.提高對挫折的耐受力。人生遭遇挫折在所難免,應以積極的方式應對。

4.換一種眼光看待周圍世界。生活中不乏真善美,隻是需要我們用心去體會。對生活很冷漠的青年應善於從親人的安慰、朋友的關懷、師生的情意中去尋求溫暖、撫慰,相信人間自有真情在,使冷卻的心重燃青春火焰。

5.及時運用心理平衡法,自覺擺脫不健康心理。當出現情感冷漠、意誌淡漠、觀念成見的苗頭時,應及時對自己施加一些積極的暗示:如“這隻是暫時的,很快就會過去”,“這樣下去很危險,會毀了自己”“做人應該大度”等。同時,有意把自己的注意力轉移到一些自己勝任且又有樂趣的活動,特別是歡樂、美好的集體活動中,對於恢複自己生活的熱情和希望大有益處。

怎樣理解別人的批評

心理失衡的人

麵試官問小曹:“你跳槽的主要原因是什麼?”小曹回答:“上司喜歡批評人,有一次,公司來了一個客戶,談了一會兒,他離開後忘記把皮包拿走,我連忙拿上包去追趕他。回來後,上司卻批評我處理方式不對,應該先打手機給對方,征詢對方的意見,‘是送包下樓,還是你親自上來拿?’我很生氣,因為我的處理方式並沒有造成什麼不良後果,那個客戶非常感激我跑下樓把包送給他,他對我表示感謝。我在這樣的上司身邊幹,感到壓抑,委屈,所以出來了。”麵試官笑了笑,他認為不會理解與接受批評的人,是很難與人相處的,工作上也很難出色,所以沒有錄取小曹。

回歸的站台

在工作和生活中,隻要你與人接觸,就難免被人批評,受人指責。你越是有成績越受到別人的妒忌和非議。別人心理失去了平衡,但你不能失去心理平衡。你覺得別人對你的批評不對,你得寬容人家,進行有效的解釋;別人批評是正確的,你就要請求對方原諒和寬容。